APP下载

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

2019-02-09

关键词:失血性母乳喂养休克

朱 群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上海 201206)

产后出血主要是指产妇分娩后24 h出血量>500 mL,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产后并发症,若止血不及时,失血量过大,将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的发生,进而危及产妇性命[1]。因此,如何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危害,挽救产妇生命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次研究主要对我院妇产科接收的30例产后失血性休克产妇及时进行抢救治疗及护理,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2018年9月接收的30例产后失血性休克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24.51±1.61)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11例;出血量600~800 mL,平均(987.45±112.51)mL;剖宫产11例,阴道分娩19例。

1.2 抢救方法

分析产妇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原因再给予对应的急救,对宫缩乏力者,需立即挤压宫腔,并协助产妇按摩子宫,肌肉注射麦角新碱0.2 mg+缩宫素20 U,宫腔内堵塞无菌纱布以便止血;对凝血功能障碍产妇,需给予纠正酸中毒、抗休克等处理,并根据产妇情况遵医嘱给予肝素治疗,补充血容量、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及新鲜全血等;对软产道裂伤产妇需对创伤部位进行缝补,并给予止血、输血等对症治疗,密切关注产妇出血情况,若产妇发生子宫破裂需立即采取手术止血;对胎盘残留而造成产后出血,需将胎盘取出,如有必要可实施清宫术,一般情况下止血成功后再进行手术,但一些产妇因活动性出血不止,需立即进行手术。

1.3 急救护理

1.3.1 心理护理

产妇产后失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抢救时争分夺秒,产妇濒死感较强,通常会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2],因此,对意识清醒产妇,护理人员在抢救治疗时需密切关注其情绪变化,不断给予安抚、鼓励,通过娴熟的技术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并向其介绍以往一些抢救成功实例,稳定产妇情绪,提高抢救治疗配合度。此外,需重视对家属的心理干预,告诉家属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及病情发展情况,取得家属的理解。

1.3.2 基础护理

密切监测产妇体征变化,立即为产妇建立2~3条静脉通道,如有需要可对其采取中心静脉置管,以便提高组织的灌注量,遵医嘱给予双鼻导管供氧,并注意观察产妇吸氧效果,及时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呼吸堵塞。确保各个补液管道通畅无阻塞,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做好抢救护理记录单,并做好产妇的保暖工作,以免产妇体温过低。若产妇突发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情况需调整输血、输液速度,以免诱发肺水肿。

1.3.3 感染的预防护理

产妇产后大出血后体质下降,在急救治疗时侵入性操作较多,容易诱发感染的发生,因此需遵医嘱采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保持会阴卫生,每天采用碘伏对会阴进行消毒,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后,嘱咐产妇注意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确保机体营养均衡,增强产妇体质。

1.3.4 病情稳定后护理

病情稳定后让产妇尽量与婴儿同室,促进亲子交流,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以便促进子宫收缩及恶露排出,嘱咐产妇产后6周不宜盆浴及性生活,产后42d回院复诊。加强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指导,告诉产妇母乳喂养对婴幼儿发育的重要性,指导产妇哺乳姿势先以卧位为主,若病情放进可再转为环抱式或摇蓝式哺乳,鼓励产妇坚持母乳喂养4个月以上。

2 结 果

30例产妇经过积极的抢救及护理后,病情稳定均痊愈出院,无一死亡,无严重并发症,产后42 d回院复查时,子宫恢复较佳,无贫血,母乳喂养依从性较高。

3 讨 论

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较复杂,常见的有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及胎盘残留等,因此,了解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再针对性进行急救护理至关重要[3]。本次研究对30例产后失血性休克产妇给予全面的抢救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所有产妇均痊愈出院,无一死亡,且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中我们针对产妇不同的出血原因给予对应的抢救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有效消除产妇的心理恐惧,提高其抢救治疗配合度,加强对产妇的基础护理,有效提高急救质量,挽救产妇生命,加强对产妇的感染预防护理,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改善预后,病情稳定后加强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指导,有效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

猜你喜欢

失血性母乳喂养休克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失血性贫血
谨防过敏性休克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