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术后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评析分析
2019-02-09雷玲
雷 玲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襄阳 441200)
乳腺癌肿瘤为女性常见肿瘤,多数为良性肿瘤,也有部分恶性肿瘤,患者以乳腺肿块和疼痛、糜烂等为主要症状,可伴随腋窝淋巴结肿大和皮肤凹陷。目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乳腺癌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多数乳腺癌肿瘤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护理质量对患者恢复情况尤为关键[1]。本研究就乳腺肿瘤术后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对象为我院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所收治的77例乳腺肿瘤手术治疗患者,按照抽签尾数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和研究组(40)。其中对照组年龄23~75岁,年龄均值(48.73±5.28)岁。体重最低42 kg,最高82 kg,体重均值(63.67±1.13)kg。其中,单发和多发肿瘤例数分别为27例和10例,肿瘤直径最小是0.52厘米,最大为3.45厘米,平均为(1.67±0.13)厘米。研究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3~75岁,年龄均值(48.25±5.15)岁。体重最低42 kg,最高82 kg,体重均值(63.18±1.73)kg。其中,单发和多发肿瘤例数分别为27例和13例,肿瘤直径最小是0.54厘米,最大为3.48厘米,平均为(1.68±0.23)厘米。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体重、肿瘤直径等)有良好的可比性,经x2检验、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行乳腺肿瘤手术后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后的饮食护理、口腔黏膜护理、用药护理、手术并发症护理、术后放化疗治疗中骨髓抑制静脉炎、药液外渗、脱发等副作用的护理[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个性化护理服务的实施体现在根据患者术后不良心理情况进行个体疏导。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分析的指标:(1)术后护理满意度;(2)焦虑、抑郁自评分、KPS评分。KPS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焦虑、抑郁自评分根据SAS、SDS标准进行评价。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前两者之和为满意度统计范畴。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术后护理满意度等数据行x2检验(均为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焦虑、抑郁自评分、KPS评分等数据行t检验(均为计量资料,x±s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值低于0.05。
2 结 果
2.1 术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比对照组81.11%高,P<0.05。
2.2 焦虑、抑郁自评分、KPS评分比较
对照组护理后焦虑评分41.53±9.12、抑郁自评分44.51±8.03、KPS评分88.18±5.12,研究组护理后焦虑评分32.87±6.94、抑郁自评分37.21±5.42、KPS评分95.98±3.21优势更突出,P<0.05。
3 讨 论
本研究中,对照组行乳腺肿瘤手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主要包括:(1)焦躁型。加强健康教育,说明手术治疗的意义和预后的良好度,避免将手术不明确信息透露患者或不良预后透露患者,减少其不必要的焦虑,并采取播放舒缓音乐等形式缓解患者精神紧张度。(2)悲观型。患者多认为乳腺癌为不治之症,且对术后身体缺陷和恢复信心不足,需对患者进行宣教,建立良好信任关系,树立患者康复信心。(3)恐慌型。此类患者一般因对疾病不了解,经常出现失眠、食欲不振和精神紧张症状,应加强沟通,了解其恐慌的原因,并进行正面疏导,使其减轻恐惧感,更好接受治疗。(4)依赖型。此类患者对亲人有依赖心理,希望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无亲人陪伴时会出现孤独感,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和鼓励,提高其独立性和自信心。上述个体化护理服务的实施符合现代医学护理发展方向,是护理工作的必然,实施个体化护理服务可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实施差异化护理,使得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也随之提高。经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焦虑、抑郁自评分、KPS评分优势更突出,提示乳腺肿瘤术后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高,有助于舒缓患者不良情绪,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