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瘫痪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进展

2019-02-09黎建青

关键词:偏瘫穴位脑梗死

黎建青

(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1)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在脑卒中发病率达到了70%以上。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中急性脑梗死占据首位,脑梗死存活患者每年都以67%左右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超过25%以上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1-3]。急性脑卒中中枢神经受累作为最主要的问题,能够引发综合性的功能障碍,如认知、运动、心理等障碍。早期及时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综合性障碍的发生,实现患者身体功能的早期恢复,为患者的疾病好转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4]。现将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1 利用中医辨证发挥中医康复护理的优势

中医康复护理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进行辨证施护,把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形体康复与情志康复、自然康复与药物康复相结合,把中医学治疗和护理用于脑梗死患者。临床常见瘫痪患者症候多以“气虚血瘀”主论,如《灵枢·刺节真邪论》说:“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 虚邪偏容于身半[5],根据患者情况实行“辨证论治、施护”的个体化治疗护理原则,“其病在脑,瘫痪诸证乃为瘀痹阻脑脉”的理论。

2 运用中医护理基本方法促进脑梗死瘫痪患者康复

2.1 生活起居护理

脑梗塞的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头部禁用冰袋。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者,瘫痪肢体可早期做按摩或被动活动。保持病室清洁安静,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空气新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注意防止烫伤。坠床等意外等情况的发生。注意皮肤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褥疮的发生。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可适当进行功能恢复训练。[6]

2.2 饮食康复护理

辩证施食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根据不同症型,给予饮食指导。风痰上扰型应食具有清内热,化痰湿的食物,如山楂、莲子汤、菠菜芹菜等;痰型以素食为主;阴虚阳亢型多食养阴生津消火的食物[7]。因此,在饮食护理上应指导控制饮食及总热量,不可以每餐都吃得太饱,八成饱最为适宜,限制摄入过多含脂肪量多和胆固醇高的食物,比如肥肉、奶油、黄油等,食物恰当搭配,营养均衡对治疗疾病也有一定的帮助。患者饮食时需注意荤素搭配,不要吃太多肉,也不要只吃蔬菜。另外,多吃水果、清淡食物能补充身体所缺乏的维生素,增强身体抵抗力;少吃甜食原因在于甜食中的糖会转化为脂肪,使患者血脂升高,不利于疾病治疗。

老人预防脑梗塞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饮食上注意科学合理,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及时治疗糖尿病、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突发性剧烈头痛、眩晕、步态异常是脑梗死疾病发生的前兆,家属应密切观察老人身体状况,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诊。病情控制后的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对于减少并发症有重要的作用,把脑梗死的危害降到最低。

2.3 情志护理

中医将人的情绪变化分为喜、怒、思、悲、恐、忧、惊等七种,中医内经中提到“怒则气上、喜则气散、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惊则气下”,对于脑梗死患者,很多病人瘫痪、自理能力差等后遗症产生自弃心理,也容易产生焦虑、恐惧、自厌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对康复治疗非常不利。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对病人的遭遇表示同情,以和蔼、细致的服务态度安慰病人[8]。因此针对早期出现心理疾病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的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指导,进而消除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早期的康复护理,对于提高患者康复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有学者研究认为,[9]脑梗死患偏瘫患者早期的康复护理与临床治疗相互配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积极性。心理护理在运动后7小时进行,能够让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早期的康复护理中来。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多了解患者需求,耐心给给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将成功治疗的例子对患者进行分享,从而对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预后,使其不良情绪得以消除,增强治疗信心,与治疗积极配合[10]。

3 运用中医护理技能联合现代康复学对症施护

3.1 脑梗死偏瘫患者体位护理措施

良肢位摆放能够有效的防止患肢的痉挛,保护肩关节,早期诱发分离运动。[11]卧位的良肢位摆放头部要摆正,肩胛骨下垫一个长方形的软枕,防止肩胛骨下沉,患侧上肢与躯干分来放在软枕头上,手心朝上,伸展手指[12]。患侧在臀部下垫一个软枕,防止髋关节的外展。将毛巾卷起来垫在膝关节下,防止膝关节外展。[13]小腿上垫上枕头,足尖保持向上。健侧卧位头部转向健侧,向前伸展患肢,放在胸前的枕头上,伸展肘腕关节和手指,患侧下肢处于自然的姿势,放置在长枕头上,将足跟部垫高,防止足内翻[14]。

3.2 穴位按摩、推拿在脑梗死瘫痪患者康复应用

穴位按摩主要运用手法,选择一指禅、推法、揉法等刺激人体重要部位,按照中医补虚泻实的规则需灵活运用补泻手法,按摩力度由轻到重逐渐递进。范欣[15]采用按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按摩是通过经络的传递,通经脉,通气血,利关节,增加身体局部血液循环,以促进患者经络疏通、运气活血,可改善肌肉萎缩的营养状态、挛缩、肌腱韧带等粘连。曲甜甜等[16]推拿按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患者经络疏通、运气活血,进而有效缓解患者酸痛症状。[17]

3.3 穴位贴敷、中药熏洗在脑梗死瘫痪患者康复应用

穴位贴敷是传统针灸疗法与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有活血通络,调和阴阳的作用。中药熏洗利用中药组方煮沸,进行熏洗,浸渍,每日1次,每次约30min。中医穴位贴敷和中药熏洗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可以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产生正向刺激。同时,穴位贴敷与中药熏洗还能够改善神经的传导功能、修复神经功能缺损。在传统康复护理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8]。董式辉[19],采用中药外敷加功能锻炼和中药熏蒸疗法进行护 理。徐臻等[20]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4 日常生活能力康复

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取物品、移动体位、穿脱衣服、、个人卫生、吞咽训练、如厕、言语训练、沟通等,基本生活技能训练需要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护理过程中,李秀琼[21]认为后遗症痉挛期要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功能训练,包括床上训练、坐起训练、从坐到站起训练 、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肢及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22]

脑梗死偏瘫的康复护理

5 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在短时间内从健康变成疾病状态,生活上不能自理,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沉重负担,[23]。心理障碍尚可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治疗的有效性[24]。因此,心理康复护理显得更为重要。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在康复治疗阶段,患者常因肢体功能缺失,而又急于求成,产生失望、悲观、抑郁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讲解,争取家属配合,从精神上、生活上给予安慰和帮助。萧蕙等[25]应用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为干预组,与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方面的发送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6 小 结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分析,充分证实了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中医综合护理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患者综合 运用相应的护理方法,疏经通络、补益气血、调整机体气血 阴阳平衡,为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选择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是提高患者康复速度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偏瘫穴位脑梗死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