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护理体会
2019-02-09张颖
张 颖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中心六病房,山东 济南 250012)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肝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贫血、感染,患者病情重,多伴有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对于此类患者,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使患者从心理和生理上获得安慰和鼓励[1]。本研究以4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为主要对象,对综合护理在临床护理上的应用效果予以评价,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齐鲁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区间为28~64岁,平均年龄为(45.26±2.33)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区间为27~65岁,平均年龄为(45.32±2.19)岁。使用统计学软件纳入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数据,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各项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显著差异,两组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2]:(1)两组患者均符合急性白血病和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标准,且均接受化疗。(2)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良好,配合度高。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常识,对患者的生命指标进行密切监测,保持室内通风,维持室内的温度和适度适宜。
观察组: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注意安抚患者的负面情绪,鼓励患者说出心理的感受。向患者介绍成功的治疗案例,向患者耐心讲解疾病治疗和预后的相关知识,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②出血护理:叮嘱其保障休息,密切监测患者的皮肤和黏膜出血点,避免热敷。观察患者的呕吐物性状,瞳孔和血压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③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告知患者不要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应激性溃疡、过敏反应,若发现异常则及时处理。告知患者和家属要及时更换衣被,保持干净。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3]。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口腔感染、皮下出血,计算并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中4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资料和组间对比数据均纳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计数型指标用n/%表示,卡方检验;计量型资料用(±s)的形式表示,t检验,以统计值P<0.05说明组间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分析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28.44±2.23)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为(36.46±2.38)分,经统计学分析,t=14.457,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为(29.66±2.37)分,对照组的SDS评分为(37.85±2.49)分,经统计学分析,t=15.636,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中:口腔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中:口腔感染3例,皮下出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经统计学分析,x2=4.329,P=0.03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多接受化疗治疗,而血小板减少是主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多数患者均伴有负面情绪,临床上要予以护理干预。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的患者在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单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本结果与相关报道中的研究结果相符[4],再次说明综合护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伴有血小板减少患者护理上的重要性。综合护理包括心理干预、出血护理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综合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急性白血病化疗伴有血小板减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