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急救视频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2-08张丽君
张丽君,陈 萍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妇产科急救涉及母胎两方面,因其起病急、变化快的特殊性,常常需要急救支持,由于关系到母儿安全,相较于普通急救,具有风险性高,病情复杂,识别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早期正确识别、快速反应、及时救治,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目前,随着孕产妇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急诊急救水平的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大大下降[1]。截至2018年底,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但是二孩政策的开放以及高危孕产妇的增多,又为妇产科的急诊急救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子痫作为妊娠期高血压发展的最严重阶段,子痫患者发生的不良结局,在一定程度上与医护人员能否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及时规范治疗有密切关系[2]。在临床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规范、迅速的掌握妇产科常见急救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清视频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教学手段,在临床中克服了真实病例的时效性、保护了患者的部分权益,为妇产科急救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带教模式,国外已有将腹腔镜手术视频应用到临床教学的成功案例[3]。将临床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技能培训带教模式逐渐转化为传统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视觉直观印象,通过急救视频教学和临床知识的讲解,强化临床知识在实践中的可视感,温故知新,同时保持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渴望;急救视频,可以清楚的展示妇产科急救的动态过程和操作视野,此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技术操作不直观、不规范、部分患者因个体原因拒绝学生实习和操作的缺陷,能够提高在临床工作中救治危重患者的能力。
1 资料和方法
1.1 教学师资选择
带教教师均由具有丰富的妇产科急救能力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并有丰富理论和教学经验。
1.2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5级本科学生,共4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相仿,均在21~23岁。其中,对照组中,男7人,女13人;实验组中,男8人,女12人。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实验组20人:接受视频教学与传统的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复合教学模式。
对照组20人:接受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
1.3 研究方法
两组参与研究的学生,在妇产科的临床实习时间为8周。两组同学均参与常规的临床实践教学活动,带教老师负责讲课,结合临床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负责听课和记录。
实验组同学在轮转妇产科2周后加用视频教学模式进行带教。
1.3.1 急救视频系统的制作
选取妇产科常见的真实急诊急救病例,将急症的发病过程、预判、抢救过程录制成妇产科急救高清视频,过程中重点分析其发病特点、疾病发展规律、选择处理措施原则及原因以及可能的预后,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运用专业软件,剪辑成时长约30分钟的高清视频。为本教学模块的主要研发内容。
1.3.2 视频教学结合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在学生轮转2 周,熟悉一般常见妇产科急症疾病后,开展妇产科急救视频教学及临床实践教学。由带教教师播放预先录制好的急救视频,每次选取一组3~4名学生,针对视频内容进行资料查阅和临床问题梳理,由带教老师针对性回答和演示,学生分组模拟演练救治过程。最后带教老师进行临床病例的分析、急救操作的讲解和总结。视频教学实践活动,1次/周,共进行6周。
1.4 效果评价
1.4.1 量表评价
两组学生实习结束后,采用实习教学的主观评分量表进行效果评价。
实习教学主观评分量表,重点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活动模式及效果的主观感受。分别评价学生对产科急救教学的总体满意度,所接受的视频教学模式是否突出重点难点,急救内容是否被快速掌握,临床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同时调查了是否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妇产科操作技能、急救急诊处置能力等10 个问题,调查表总分100分,评价非常好应大于等于90分,评价很好应大于等于80分,大于等于60分则评价一般,小于60分表明评价较差。评价分值直接反应学生对我们的视频教学模式的主观感受。
1.4.2 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
专业技术能力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与临床操作的评分(满分100分)。其中理论考试包括临床基础知识测试、临床思维考察、妇产科急救常见问题处置原则及病例分析等。
临床操作考核包括:产科急救所涉及的各项操作技能,随机抽取典型病例,现场模拟临床处置场景,学生根据病例特点分析病情并进行相关处理、操作。由两名未参与教学活动的老师打分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考核成绩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学生量表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量表40份,有效问卷40份,结果见表1。
2.2 两组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结果
两组学生不同带教模式培训后理论成绩与临床技能考试成绩的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不同带教模式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主观评分
表2 两组不同带教模式的学生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比较(,分)
表2 两组不同带教模式的学生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理论成绩 临床技能成绩实验组 20 80.52±5.57* 81.74±6.33*对照组 20 73.26±6.12 75.32±5.61
3 讨 论
目前全世界已经建立数百家医学模拟训练中心,经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模拟训练可以降低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差距[4]。视频模拟教学模式通过生动、真实的视觉输入模式再现了临床急危重症的临床操作场景,具有形象、图像信息丰富、视觉优势和感染力突出等优势,与固有教学模式相比,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形成记忆,是对高效认知学习规律的一次他说,大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成效。
通过本研究发现,妇产科急救视频的制作,以及将急救视频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复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教学成效。且急救视频在真实的医疗场地进行录制,使用真实的病例进行拼接、剪辑融合。学生对复合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的主观感受明显优于传统单一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从临床临论和技能操作成绩上看,妇产科急救视频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尤其能够提高临床突发的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视频教学与传统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弥补了医学教学中,特别是妇产科的临床特殊性,因个体原因导致部分患者不配合临床教学、拒绝学生实习,以及不能反复操作的缺陷。
鉴于产科急救的临床特殊性,产科急救的带教的重点难点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对围产期患者的急性病情恶化作出早期识别、规范救治。在临床教学中进行近似实际场景的视频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妇产科急重症急救的认识,对妇产科急危重症能够做出快速识别、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在学生以后的临床实践以及步入工作岗位后,避免严重不良妊娠结局和死亡等后果的发生。
在信息化及智能化教学的今天,对于妇产科急危重症的教学仍受较多传统条件和患者认识等方面的局限,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正确的临床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是目前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是临床教学实践中的一次有益探索,只有科学有效的临床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应急意识和能力,才能在面对危急重症时不恐惧、不慌乱,迅速做出正确、有效的应对,最大限度减少对健康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