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通量检测在高酸原油管线腐蚀监测中的运用分析
2019-02-08李子月
李子月
(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黑龙江 大庆 163000)
0 前言
电化学氢通量检测法是当前高酸原油管线检测中的主要技术,主要用来检测管线的腐蚀情况。运用电化学氢通量检测法的环节,不需要在管道表面开孔,通过检测金属内部原子氢含量来反映管线的腐蚀速率[1]。及时了解金属氢渗透电流与管线腐蚀速率间的相关性关系,并科学评价氢通量法,以此为高酸原油管线腐蚀检测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高酸原油管线腐蚀概况
由于高酸原油的密度很大,同时酸值较高,盐质量浓度高,因此导致高酸原油管线检测工作有一定难度。减压装置容易腐蚀,冷凝冷却系统温度在120℃以下的低温部位最易腐蚀,某高酸原油管线腐蚀检测中主要采用氢通量检测法来进行,采取无机盐脱除的措施[2]。通过采用氢通量检测工艺,不仅保证了管线腐蚀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
2 氢通量检测在高酸原油管线腐蚀监测中的运用
2.1 做好准备工作
检测工作开展前,作业人员及时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好双电解池、加热磁力搅拌器、粘度计、多通道快速腐蚀检测仪、高酸原油管线等设施,做好检测技术的准备,同时可以科学预测氢通量检测效果,便于促进管线腐蚀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了解腐蚀介质
开展管线腐蚀检测活动的环节,相应人员及时了解管线腐蚀的介质,如硫化物、硫化氢、氯化氢、环烷酸等,这是管线腐蚀检测的前提。
2.3 设备性能测试
为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实验之前,积极了解各种设备的性能,同时进行性能测试,以此方式确保各类设备投入的安全性。凝胶电解质具有固态电解质的特点,不易泄露性能,同时液态良好,认真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损坏,同时检测其内部功能,坚持安全性的原则,要求凝胶还要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不易流动的特点,只有这样方可保障高酸原油管线腐蚀检测过程的有效性,保证电化学传感器的密封性和保湿性[3]。
2.4 低温部位的腐蚀状况
低温部位容易发生腐蚀,对于这一情况,高酸原油管线检测过程中,技术人员加强对氢通量检测工艺的研究,同时广泛利用现代技术强化检测工作分析。低温部位存在于常顶循系统中,由于原油中的盐在分解后生成了HCI腐蚀[4]。高酸原油中含硫量较高,因此盐水分解过程发生了腐蚀现象,冷凝系统出现了水滴,与水后形成了盐酸,随着盐酸的浓缩,最终在管线内部形成了腐蚀环境。管线内部HCI含量越高,则腐蚀程度越严重,从而导致冷凝系统内部腐蚀严重,日常工作中,原油酸值的含量不可避免,为减少腐蚀现象,需要加强检测,同时积极采用氢通量检测法进行依次采样和腐蚀检测。
2.5 实验研究
2.5.1 实验过程
为检测高酸原油管线的腐蚀性,技术人员运用氢通量检测工艺的同时,将氢渗透实验中试样的尺寸控制在46×50×1mm,厚度控制在1mm。实验之前,技术人员利用氧化铝耐水砂纸将钢片试样打磨好,并将其放置于稀盐酸中进行浸泡,待其钝化,使用无水乙醇将表面擦净,同时使用吹风机冷风吹干,最终置于干燥器中进行24h的干燥处理,干燥时间到,由承重得知其重量为0.2mg。实验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制备了多种不同的腐蚀介质,比如某技术人员采用盐酸和蒸馏水溶液配制成pH值分别为1.88、2.48、2.68的腐蚀介质,无需添加有机盐,以此来观察温度变化对管线腐蚀的影响。注意事项:实验中在双电解池内增加氢氧化钠溶液,让氢原子慢慢扩散至双电解池的阳极,此时关注氧化电流的密度,同时认真记录氧化电流密度变化的过程[5]。实验结束后,及时利用蒸馏水将试样两侧的腐蚀物冲洗干净,同时采用酸洗液以棉签蘸取的方式轻轻擦拭,最后还要使用无水乙醇进行清洗,清洗过后对其进行吹风和干燥处理并承重。
2.5.2 实验结果
pH值的影响:实验发现,氢渗透电流与管线腐蚀程度有直接关系,当实验温度为26℃时,调节的pH值分别为1.88、2.48、2.68,由于pH值不同,氢渗透电流的密度也发生变化,在此环节,还发现:氢渗透电流与氢渗透电流的密度及管线腐蚀速率存在正相关的联系。氢渗透电流上升的过程中,氢原子先从阴极扩散至阳极,到达阳极之后,氢渗透电流增大,此时氢原子相对稳定,待氢原子到达峰值,氧化电流开始逐渐下降,同时氢气在管线内部的扩散范围变大,由此出现了孔洞、夹杂物等现象,氢渗透是管线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
3 结束语
本文从高酸原油管线腐蚀概况出发,重点介绍氢通量检测在高酸原油管线腐蚀监测中的运用。以实验方式展开探讨,管线腐蚀检测中加强对氢通量检测工艺的运用,并在实验之前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了解管线腐蚀的介质,积极了解各种设备的性能,检查设备外观是否损坏,检测其内部功能是否完好,保证检测设备的有效投入。重视实验研究,将试样尺寸控制在46×50×1mm,将钢片试样打磨好,并观察温度变化对管线腐蚀的影响,氢原子到达阳极之后相对稳定,得出:氢渗透是高酸原油管线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