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EA“放射性影响评价模型和数据的开放、测试和协调项目(MODARIA II)第三次技术会议”
2019-02-08廉冰
2018年10月22—25日,“放射性影响评价模型和数据的开放、测试和协调项目(MODARIA II)第三次技术会议”在奥地利IAEA总部举行,这次会议由核燃料循环和废物技术处组织,有来自45个国家的15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为持续跟进国际上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验证、方法改进比较及参数选取的进展,加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下文简称“中辐院”)有关核设施正常运行和退役及放射性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能力,开展有关评价模型比较和评价参数的交流,顾志杰、廉冰参加了本次技术会议。
1 活动背景
MODARIA II项目从2016年开始,是延续MODARIA I(2012—2015)项目。其目的是在模型验证和比较、方法改进与各项参数值信息交流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各成员国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评估能力。该项目是国际上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前沿研究项目,是在BIOMOVS(1985—1991)、VAMP(1988—1996)、BIOMASS(1996—2001)、EMRAS(2003—2007)、EMRAS II(2009—2011)之后开展的各成员国共同参与的研究项目。
IAEA环境建模活动的首要目标是加强会员国模拟环境中放射性核素转移的能力,从而评估公众和环境中的暴露水平,以确保适当的保护水平。MODARIA II代表了目前世界上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最高水平,各工作组在本次技术会议中,就环境建模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交流。
随着核行业的迅猛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国核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仍将进一步发展,核燃料循环设施也将迅猛发展,国家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应加强内陆核电以及核燃料循环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究,开展放射性废液处理与监测、大气扩散规律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立大气、水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计算方法和模型。
通过多年的核设施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积累,中辐院已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核设施环境影响评价队伍,但是距离国际先进环境评价技术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为取得核设施环境评价技术的快速发展,我院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2 参加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中辐院核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评价技术研究室是我国最强的专门从事核设施环境评价技术研究的团队之一,承担了我国多个核燃料循环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退役的环境评价项目,具备了较强的核设施环境评价技术能力以及丰富的经验。目前,中辐院该研究室的部分项目涉及到较为精细的环境评价技术难题,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环境评价技术已经很难满足我院对于环境评价结果的精益求精的要求,同时部分技术水平也极度需求与国际水平对接。对中辐院来讲,在研究关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在环境评价技术优化改进方面做工作。通过参加本次会议,进一步了解目前世界各国有关核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治理的评价模型和相关参数,增进了与国际同行间的技术交流,对提高中辐院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活动过程
整个MODARIA II项目将为期4年(2016—2019年),分为7个工作组(Working Group,WG)。最终的技术会议将在2019年10—11月完成。项目4年期间,每年定期召开一次所有工作组的联席会议,不定期召开各个工作组的中期会议。项目成果将会以每个工作组的技术报告〔IAEA(TECDOCS)〕和某些领域的技术报告(Technical Report series,TRS)进行发布。
会议由大会报告和各工作组报告组成。大会报告上,7个工作组组长对各组研究的现状、目标、任务和可能的结果进行汇报:
(1) WG 1:Assess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of Existing Exposure Situations for NORM and Nuclear Legacy Sites,Ming Zhu (USA)(NORM设施和遗留场址现存暴露情景的评估和决策);
(2) WG 2:Assessment of Expo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Urban Environments,Thiessen (USA)(城市环境的暴露情景评估与对策);
(3) WG 3: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Exposures to the public and biota for planned releases to the environment,Juan-Carlos Mora (Spain)(计划照射情景下公众和生物的剂量评估与控制);
(4) WG 4:Transfer Processes and Data for Radi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Brend a Howard (UK)(放射影响评估的转移过程和转移参数);
(5) WG 5:Exposure and Effects to Biota,Nick Beresford (UK) & Jordi Vives i Batlle (Belgium)(对生物的照射和影响);
(6) WG 6:Biosphere Modelling for Long Term Safety Assessments of High Level Waste Disposal Facilities;Tobias Lindborg (Sweden)(高放废物处理设施长期安全评估的生物圈建模);
(7) WG7:Assessment of Fate and Transport of Radionuclides Released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Raúl Periá†ez (Spain)(海洋环境中放射性核素释放的去向和转移评估)。
大会报告后,进行了各工作组报告分会。中国代表参加了大会讨论和第1工作组和第6工作组的工作组会议,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科研工作进行了介绍。
MODARIA II项目的WG1整合了MODARIA项目的WG1(修复策略和辅助决策技术)和WG3(NORM及污染遗留厂址的辐射影响评价模型)的相关研究项目。
鉴于NORM及污染遗留厂址修复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1) NORM及污染遗留厂址的厂址特性调查、补救措施选择、修复行动和厂址关闭等方面的环境修复;
(2) 核设施就地去污及退役的评价和决策;
(3) 评价对公众和环境潜在的辐射影响表明满足相应的监管要求;
(4) 有关NORM及污染遗留厂址废物转移的使用决策方法。
WG1组的目标为研究用于评估辐射影响和修复决策的方法及相关工具,包括:
(1) 进一步研究开发放射性核素的输运和照射模型,为NORM及污染遗留厂址修复提供决策支持;
(2) 应用监测数据进行模型比较;
(3) 研究开发用于NORM及污染遗留厂址修复的方法及相关工具。
WG1组的工作主要分为危险评估和决策分析两个方面。
危险评估主要包括:
(1) 研究用于辐射影响评估的改进方法;
(2) 改善评价模型;
(3) 进行模型—模型和模型—数据比较;
(4) 应用方法到现有的厂址和设施;
(5) 训练和培训人员(监管机构、营运者和其他相关人员)使用NORMALYSA、RESRAD和其他程序。
决策分析主要包括:
(1) 研究一系列“普遍情况”和厂址具体情景;
(2) 为正式的决策分析研究方法和工具。
4 下一步拟开展的工作及安排
在第6工作组会议中,与瑞典辐射安全监管局(SSM)的徐树兰博士达成进一步合作的共识。瑞典辐射安全监管机构负责审查瑞典核废物处理处置活动,并颁发辐射安全许可。徐树兰博士拥有多年的SSM独立模型开发经验以及协调研究项目的经验,有超过15年的废物处理和管理方案的安全评估经验,可以在以下领域为我院提供技术指导:
极低放废物到高放废物/乏燃料处置产生放射性废物的性能和风险评估,具体包括:
(1) 放射性后果评估;
(2) 安全评估报告的技术审查;
(3) 现场调查和选址标准;
(4) 与地面水文学相关的问题。
环境风险管理支持及风险指引决策: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进行辐射风险评估。
计划与2019年8月,邀请徐树兰博士来华交流,拟交流的内容包括:
(1) 瑞典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学体系和最新研究进展;
(2) 核设施的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关键技术;
(3) 包气带及含水层中的分配系数和弥散参数等关键参数的研究实验体系;
(4) 瑞典最新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模式和计算机程序的研究进展。
了解瑞典在上述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推动我国核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发展,引导今后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的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论及收获
MODARIA II会议的参会专家代表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比利时、澳大利亚、法国、巴西、中国等多个国家,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和数据应用方面各有侧重。
通过参加WG1组的分组讨论,了解了国际上有关NORM及放射性污染遗留厂址修复的实际案例、修复决策现状以及主流的危险评估方法。对于该组今后制定厂址“主要情况”和现场具体情况的清单、开发进行正式决策分析方法和工具包这两点,将在今后持续跟进,并考虑应用该组提供的实际案例数据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与国际同行评价结果进行比对和进一步的交流讨论。
通过各个工作组关于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技术交流,以及各工作组在环境建模和参数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学习了国际上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了解了一些国家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相关标准和模型体系,了解到了标准体系中对模式的要求、基于观测数据的扩散模型湍流参数的规定、烟羽抬升计算的规定、地质处置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最新技术等等,学习了目前世界上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对提高我院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会议的相关信息会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以期对我国相关政策的制订与执行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