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育人资源,构建一体化“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2019-02-07李建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初心使命三全育人立德树人

李建东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兰州理工大学将立德树人作为铸魂立身之本,着力构建一体化“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  初心使命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初心使命,也是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构建一体化“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就是要统筹育人资源,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努力做到人员无懈怠、流程无空档、空间无死角、内容无遗漏。

一、全员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内涵发展的核心元素和组织保障

统筹育人资源,首先要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调动校内外各方力量,服务全员育人的全局性要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发挥教师骨干力量,聚焦做实课堂主渠道

狠抓思政课质量提升、课程思政改革攻坚和课堂教学改革,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集中发力。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育人先育己,为教师搭建优质平台,在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上持续发力。兰州理工大学着力推进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以学生获得感为核心推进改革。按照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经济管理类、人文艺术类、体育类课程的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任务,将教书育人内涵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二)激发管理效能优势,聚焦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

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构建全校育人共同体上充分发挥聚合作用,在提升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遵循大学章程,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完善不同岗位和群体的公约体系。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监督机制,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坚持开展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定期举办校领导接待日、“月月谈”活动,直面师生疑问,协调解决诉求,推动全员育人。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强化育人要求,明确育人职能,在聘用、培训、考核等各环节制定职责规范,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教育人、引导人。

(三)凝聚社会力量,聚焦协同育人的全链条作用

强化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网上网下联动,利用好校友、合作企业、协同机构及兼职人员力量,提升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内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创新发力。学校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17个实验中心与200多个实习基地实现实践育人不断提升能级,每年70多个社会实践精品项目让大学生将青春激扬在祖国大地。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统筹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完善“互联网+”大学生思想引领模式,启动“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将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的培育融入网络教育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形成了既能键对键,又能面对面的生动局面。学校获“易班全国共建示范单位”称号。

二、全过程育人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有效途径

实现全过程育人的教学运行目标,关键是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注重做好“贯穿始终”和“分类指导,”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要贯通到教育教学首尾、渗透到各级各类素质教育之中,形成针对性、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加强低年级学生共性教育,奠定全过程育人的坚实基础

共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要坚守的刚性培养目标,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展开,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兰州理工大学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重点在低年级学生中推动知识传授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融合,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深入人心。

(二)优化高年级学生个性成长,主动适应人才成长规律

个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差异实事求是的体现,彰显个性教育要围绕“怎样培养人”来展开,要以权利为核心培养法治意识,以实践为核心培养创新意识,以讲效益为核心培养创业意识。学校采用研究互动式、问题导向式、论坛式案例式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获得感为核心推进改革。优化科研育人制度,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团队建设、成果运用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三)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高校从规模的跨越式发展迈向普及化阶段发展,要滿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兰州理工大学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打造西部一流工科教育,聚焦“三全育人”工作中的短板弱项,着力破解工程教育各环节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学校现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一流工科、坚实理科和特色文科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全方位育人是一体化育人体系的工作闭环和守正创新

探索全方位育人机制,是高校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政治属性和创新模式。要充分利用各种育人载体和体制优势,构建工作闭环,坚持守正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教书育人各环节,努力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聚焦短板弱项,形成工作闭环

学校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在工作模式上,从问题导向转变为多途径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模式,实现“全过程育心”;在工作对象上,从关注重点人群转变为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需求,实现“全覆盖育人”;在工作格局上,形成以学院为主体、多方面共同参与的“全体系育才”大格局。坚持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创新资助工作模式,从保障型、帮扶型、服务型、引导型四个层面,构建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二)聚焦优势特色,推进内涵建设

深化道德养成教育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的行为准则和育人自觉,引领青年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和课余文化生活,让核心价值观体系进头脑、入灵魂、见行动。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开展以“十项行动”和“六大创建”为核心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贴近师生,参与广泛,不断擦亮“全国文明校园”的品牌。坚持校级活动品牌系列化、院级活动特色届次化、社团活动普及多元化,塑造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红柳大讲堂、经典诗词朗诵大赛、“宜海清韵”音乐会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高层次校园文化活动百花齐放,形成特色。持续培育和弘扬红柳精神,打造红柳系列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形成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厚植红柳精神,涵育师生品行。

(三)聚焦初心使命,实现守正创新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持续推进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職评议和基层支部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双线晋升”机制、“对标争先”活动等组织育人新要求,有力促进了党的政治建设和党团一体化建设。不断完善社团管理制度,支持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党团一体化建设项目,充分发挥系部组织、学术梯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暑期红色之旅活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在实践中体会“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深刻内涵。

新时代有新作为,学校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内涵要求,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同向同行、协同推进。全体教职人员牢记初心使命,激发奋斗精神,着力构建一体化“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努力推进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新时代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N].光明日报, 2019.2.14.

[2]覃玉荣.“把三全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始终”[OL].中国美育网,2018-10-29.

[3]武贵龙.“三全育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J].北京教育,2018-12-27.

猜你喜欢

初心使命三全育人立德树人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解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何在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