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19-02-07郝素敏
摘 要: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时刻铭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把育人理念融入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把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的育人理想落实到每一次教学情境中,把“三全”育人理念落实到每一堂课,努力让课堂变得不仅有趣味,而且更有思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正确“三观”养成,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高等数学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價值引领。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二、我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我校制定推进“三全育人”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并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加强通识课程建设,守牢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深化混合式课程思政建设,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我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成立了“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实现“课程思政”责任制,强化学院基层党组织的“课程思政”主体责任制,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院党组织工作职责范围,对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强化。
三、我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大学的使命在于立德树人,教师的使命在于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论教龄上的数字如何增加,都要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人师”、而非“经师”的根本使命——教书育人。落实在工作日常中,就是把育人理念融入自己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把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的育人理想落实为每一次教学情境的育人责任,把“三全育人”理念落实为每一堂课的育人功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三观”正确养成,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以久久为功的信念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合格“筑梦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各方面、各环节的一种实践探索。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在课程中融入德育元素,突出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目标。要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频共振。要提升“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守住大学课堂的主阵地。
四、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数学》是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面对人数众多、思维活跃、时事问题敏感的大学新生,如何用好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如何在讲授数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将《高等学数学》这门课讲授成为既能被学生当下点赞、又能被学生永生铭记的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于一体的课程,是我一直以来努力追求的目标。
为此,我立足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学知识教学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主线”上串联起知识点、数学史、名人典故等“珍珠,”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做学问,最终实现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具体案例如下:
(一)“数列极限”的概念
极限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
公元263年,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公元225—295)撰写的《九章算术注》中提出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和体而无所失矣。”刘徽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逐次将边数二倍增加,这样分割下去,所得的多边形的面积就无限接近于圆的面积。详见上图所示。
这正是对极限思想和方法的精彩而深刻的论述。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没有抽象出极限的概念。
1821年,法国数学家柯西在《分析教程》中给出了极限概念比较精确的分析定义,并以极限概念为基础,给出了无穷小、无穷级数的“和”等许多概念的较明确的定义。
直到1885年,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极限的严格定义,即今天教材上通用的定义:
从极限概念的萌芽——割圆术,到给出极限的严格定义,经历了1600多年。而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极限思想的发现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卓越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极限概念的漫长发展史表明,一个新的理论的诞生,需要许多人的艰辛劳动,甚至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隐含着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想。
人们对极限概念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萌芽—分析定义—精确定义,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又从理想认识指导实践,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这个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通过极限概念发展的历史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妙、数学源远流长的光辉历史,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发展以及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而树立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理想信念。
(二)微分中值定理
微分中值定理是微分学的重点、难点,定理的证明经常困扰着学生,因此在讲解定理的证明时,必须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将深奥的数学定理,繁多的知识细节,融化在演绎推理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严谨性和准确性,感悟在学习、工作中要脚踏实地,认真细致,进而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
在解决类似的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经常用到“变量替换”的方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从中可以让学生领悟“做题要善变,做人要真诚”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做人”的价值观。
(三)无穷级数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庄周(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在所著的《庄子·天下篇》中记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含有无限细分、无限累加的思想,涉及无穷多个数的和即无穷级数的概念。
17世纪至18世纪,无穷级数的定义和性质逐渐清晰,之后,数学家开始应用无穷级数作为数量的工具。
从无穷级数概念的发展过程:从有限多个数的和到无穷多个数的和——数项级数,再到以幂级数和傅里叶级数为代表的函数项级数,揭示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无穷级数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无穷级数是由一个个微小的量Un相加得到S,这好比我们每个人加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国家。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日积月累,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无数的浪花汇成大海,Un与S的关系让我们想到了海与浪花。祖国与我就像海与浪花,我们是祖国的赤子,祖国是我们的依托,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此时可以带领学生放声高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又根据无穷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如果无穷级数收敛,那么当n趋近于无穷大时,一般项Un必趋近于0。反之,如果当n趋近于无穷大时,一般项Un不趋近于0,那么无穷级数发散(不收敛)。以此类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一心向党,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那么我们的祖国就会日益繁荣昌盛。
总之,高等数学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就蕴含在数学知识中,需要教师深入探索,不断实践,把“高数”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努力让课堂变得不仅有知识、有趣味,而且更有思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高等数学课程的“温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等数学课程更好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秉持这样一份赤诚的育人信念,担当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育人使命。
参考文献
[1]张若军.数学思想与文化[M].科学出版社,2015.
[2]孟彩云.论教育者在高校德育中的主导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2004.
[3]聂迎娉.立德树人:高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N].宁波日报,2018.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A].中国政府网,2017.
[5]赵欣.高校数学教学应注意数学文化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3.
作者简介
郝素敏(1968—),女,籍貫:河北衡水,研究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