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的探讨
2019-02-06唐丽萍
唐丽萍
摘 要: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归纳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使之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最高效的解题思路,对于全面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水平都有重要价值。阐述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技巧。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数学思维;解题能力
新课标始终主张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将小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小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属于表达思维的一种方式,通过数字和图形的结合让思路更加清晰,尤其适用于小学数学这种涉及抽象知识和概念的学科。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很难内化数学知识,理清解题思路。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发掘其潜在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一、运用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趋于形象、直观,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理解起来相对困难,这就增加了数学教学的难度,老师必须通过其他方式将抽象转为形象,以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
在备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将重点、带有一定难度的数学概念和定义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先带领学生一起熟悉本堂课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个大概而笼统的了解,不至于太过陌生,在课堂教学快要结束的时候展示思维导图,并且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让学生一步步梳理本堂课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强化记忆。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经常混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概念,尤其是难以理解正方体为什么属于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二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一一列举出来比较分析,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的知识点一目了然,更容易对二者加以区别,教学中遇到类似的这种知识难点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解决。
二、运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体系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非常具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通过人性化的课堂管理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可以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因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很强,完全可以在思维导图中进行整合与归纳,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小学生的优点是好奇心强,只要方法得当,很容易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但弱点也非常明显,就是课后缺乏反思意识,对于做错的题目,往往只是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改正,却很少去想错在哪里,以及做错的原因。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老师可以将学生做错的题目集中起来,制作成“错题册”,以便学生针对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重点复习,以后不再出现重复的错误。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的意义可以是留下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是做铺垫,引出后面的教学内容或知识点。恰如其分的课前导入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同时也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数学教学具有延续性的特点,数学知识往往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如果某一个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很容易影响后续的学习,所以,数学学科的学习是讲究发展性的。与丰富多彩、更具有趣味性的多媒体技术相比,思维导图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轻而易举地编织出数学知识的关系网,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呈现给学生。
笔者在“统计”的教学中就加入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忆、复习和统计有关的知识,除了统计的基本概念之外,还包括统计方法、统计的功能、统计思维等,很好的串联了1~4年级的统计知识,而这张网的编织者,其实应该是以学生为主,老师的职责更多的体现在引导和启发方面,通过各种方法刺激学生去回忆旧知识,不断补充思维导图。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系统的复习和巩固了与统计相关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夯实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老师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自学一部分内容,在新知识、旧知识的串联和对比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规律,根据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情况,老师很容易发现哪些知识点是学生的薄弱之处,从而更好地明确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空白。
数学学科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邏辑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给学生造成了学习障碍。思维导图是将思维过程通过放射状的图形呈现出来,并配有文字,还可以加入颜色、表情、代码等,对于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大帮助。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很好地利用思维导图,将其作为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司磊.谈思维导图辅助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理论基础和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26):47.
[2]曾玉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66):78.
[3]林晓.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中思维导图应用研究:以厦门某小学为例[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2(3):88-9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