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研究
2019-02-06朱鑫玉
朱鑫玉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教育为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兴趣的培养甚至是对更广阔天地的热情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对人的生活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着眼于小学数学学科,了解并利用思维导图结合图像色彩和文字,融合多种记忆关联模式,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数学学习流程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的优势,给出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用的技巧串联起各个知识点、用框图和隶属的形式表达知识点,激起左右脑同时记忆,它利于学生形成用左右脑思考的習惯,保持学生逻辑思考和直观视觉记忆平衡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可以有效地用图形和色彩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减少机械性学习和记忆,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思维开阔、思路敏捷,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一个有力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培养重点
数学作为一项基础性学科,它的重要意义和难度都无须多言,学生不仅要对其掌握,还要在学习中灵活地进行运用。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了解内容、再到掌握“及问题与回答一体”的数学知识,是一个化繁为简、逻辑精炼的过程。重点培养以下的数学能力才能让学生拥有学好数学的敲门砖。
1.塑造数学理念,培养数学思维
首先需要明确数学学科的特点:特殊性与规律性并存;特殊的就是有规律可循的。老师应该为学生塑造“生活及数学”这一理念,比如通过多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字,像是车牌号或楼梯数;引导学生多参与生活中的计算,体会逻辑思维对数学体验的引领,内化出一种对数学的兴趣,接受数学思维,才能更多地掌握并准备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形成稳固的数学能力。
2.增强自主能力,重视严谨性
利用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合适的指导方向,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片自己的天空能使小学数学的教学事半功倍。增加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能发现学生犯这样的问题:符号使用错误;简单的方块堆叠问题作答时却未能给出正确的方块个数等。思维固然重要,但数学的严谨性不容忽视,必须要重视其符号体系的严密性、公式结构的独特性、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逻辑思维的缜密性。
3.突破重难点,优化教学设计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限制、现有知识以及认知规律的限制,学生很难把握对抽象性较强知识点的理解,这个时候传统、缺少反馈、表述不直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更大的障碍,不仅使学生难以理解复杂知识点,甚至可能使学生混淆已学的知识点。所以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多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建立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数学理论的精妙设计和联系,提升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成功地突破教学内容上的重点和难点。
二、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作用
1.思维导图的特性与优缺点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于20世纪初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提出,他观察了人类的学习过程并抽离出学习本质的成分,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思维形象化,阐述了知识点间的独立性与关联性,有效地表达了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包含四个特性:注意力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成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展开;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非重要讨论点也以分支形式展示,并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相互连接、不断延伸形成一个树状结构的思路表示图。
思维导图使用侧重的是关键字的描述而非句子或段落的表达形式使表达方式更为原始,表达内容更为直接,很大提高了联想扩展性,有助于激发思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使用。另一优点则是能有效抵抗短期记忆的快速遗忘,增强记忆暂存的效果。通过快速地将好的灵感记录下来,收获更丰富的想法。思维导图建立的过程不是漫无边际、想到哪就写到哪的,思维的开展是要按照事物的规律进行的,所以思维导图也很重视逻辑性,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较好的推动效果[1]。
从另一方面看,思维导图不能很好地展示系统思维,思维导图简单的树形结构无法合乎现实中各种复杂系统真实结构,它有时会忽视系统的复杂性,低估解决问题的实际难度,使使用者习惯于形成一种看待问题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所以过度地使用甚至依赖思维导图往往会简化甚至曲解原本的系统。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成果
结合以上思维导图的概念,吸收其优势抛弃其缺点,老师可以将利用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模式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多个方面、多个阶段中。
(1)提高注意,激发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若学生对所学内容抱着很大兴趣时,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活跃度、记忆力以及理解能力都会有显著提升,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对比传统的教育模式,结合小学学生的兴趣点,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其对色彩、图形的心理需求,符合其好奇活泼的心理特点。一个个色块、图像的展示可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个个原本枯燥的数字被思维导图变得灵活生动,能更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框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脑、手、口三部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先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学生的数学思维;再组织学生动手绘制思维导图,使其自主整理总结各种图形的特点;最后在学生高度注意下展示常见图形,并一一给出概念,规范和补充自主学习得到的成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增加交流,活跃气氛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积极活跃地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将小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才能让学生自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中去并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老师都希望能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关系,而思维导图必须要在黑板上进行填写,这就为老师提供了通过完善思维导图增加师生间交流的机会,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填写,直观了解学生的想法;完成后互相进行比较,并与老师整理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对学生在理解得好的地方表扬,对于还未完全理解掌握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加深学习并增加重难点的展示。这种气氛活跃、交流深入、参与全面、重难点清晰的课堂必然会让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越来越重视课堂、越来越尊重老师,高效的数学课自然就顺利地进行了[2]。
(3)阐述概念,加深理解
数学概念的掌握一直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小学生对于理论性强、描述简洁直接的数学概念的接受和理解的能力都比较差,尤其是年级较低的同学,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尚且有限,更不用说深奥难懂的数学概念了。过去的灌输式教育很难解决这一问题,既缺少启发又没有反馈,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数学领悟力,还容易导致数学概念混淆。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最为精炼的部分,若不能正确理解内容,将对数学学习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此时引入思维导图的阐述模式,如老师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从四边形出发,向外的分支分别是普通四边形和特殊四边形,分别罗列它们的特征、比较它们的异同,确定两种四边形的相互关系,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4)开阔思维,善于解题
数学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点的良好掌握固然重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同样很关键。老师应该重视课堂方向把握的准确性,做到“视学生为根本,教因材为原则”,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不止从一个方面认识问题,不止用一个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比如在教学生计算圆环面积的时候,先分析学生的实际能力,把圆环与圆形的关系、圆环面积计算中所蕴含的知识都向学生讲清楚,指导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各种做法展示出来,通过设置例题锻炼思路的生成和知识的使用能力,最后达到完善认知体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事半功倍、成功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5)用于复习,总结归纳
与课上学习一样,复习在学习过程中一样重要,全面到位的复习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复习课有很多种模式,究其根本复习主要包括“知识梳理”“分层练习”和“拓展应用”三個方面。此时思维导图更能体现其特性和优点。细读课本,记录某单元的纲要,了解知识点的难易顺序和编排模式;构建知识框架,将知识点录入思维导图中;摘录重难点,准确把握知识点间的关系;最后细化知识体系,完善思维导图。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的单元复习时,运用思维导图,将单元内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明确哪一部分是根本,哪些部分是由根本变化出来的知识点。如在总结有关分数知识的时候,先将大量复杂的知识点分类,分数运算为一类、分数类型为一类,再画出两个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和整合知识点,深入、有效地巩固已学的知识点。
小学阶段的教育在人的学习生涯乃至于生活中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学业方面小学教育起着关键性的启蒙作用,更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任务。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整理、归纳课堂知识、加深知识记忆;老师可以通过整理一个思维导图,提升自我理解;更好地塑造课堂、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展示数学的美丽。
参考文献:
[1]杨志前.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N].贵州民族报,2019-05-22.
[2]龚阳春.论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18):44.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