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周郎”一词注释商榷

2019-02-06段子涝赵彬

西部学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官职

段子涝 赵彬

摘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关于“周郎”一词的注释各家略有商榷之处,或注而不释,或者释而不明,让读者误解该词语与周瑜担任建威中郎将的官职有关。实则该词与官职没有关系,苏轼的本意也不在此,三国时“郎”之美称是在赞美周瑜年轻俊秀、才华出众,苏轼词中也是运用文学手法将该词赋予新意。

关键词:周郎;官职;美称;文学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0-0137-03

前言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豪迈激昂,千古传颂。各家对于词中“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周郎”一词的注解大体分为三种:一、蘅塘退士①等注解为“周郎”是周瑜,未做任何诠释。二、孔凡礼②等人简略的引用《三国志》,将“周郎”一词与“周瑜二十四岁官居建威中郎将,吴中之人呼公瑾为周郎”的史实相联系。三是龙榆生和朱怀春③等人比第二种更为详实的注解,同样引用《三国志》原典,涉及周瑜的籍贯、相貌、年龄、官职、以及指挥赤壁大战的史实。三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然尚有可商榷之处,各家未指出“周郎”出处所指之内涵,亦未阐释其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内之意义,为读者带来一定误解:“周郎之称呼与其官职建威中郎将有关。”“周郎”之称与官职无关,乃是三国之时对年轻俊秀男儿的美称,苏轼用典之时有自己主观的理解,与原意相比增加了文学色彩。以下概述,若有不当,以待方家指正。

一、官职与“郎”

《说文解字》曰:“郎,鲁亭也,从邑,良声,鲁当切。”[1]131“郎”本为地名,战国之时始设郎官,汉朝沿袭秦制设置三公九卿。九卿之中有郎中令(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勋),西汉郎中令之属官有五:大夫、郎、谒者、期门、羽林。郎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中郎又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郎中有车将、骑将、户将。④刘秀中兴汉室,因时改制,光禄勋也发生变化,详见《后汉书·百官二》,兹不赘述。纵览两汉郎官多隶属郎中令,职责是担任侍卫之臣,宫内则轮流更替守卫宫殿,皇帝出行则随驾扈从,⑤中郎将一直本属郎中令,在汉之初其职责宿卫宫门,后又有充任使者持节外交⑥和领兵征伐之职能⑦。东汉末年,豪杰为巩固势力,大肆封官拜职,中郎将一职在此时军职化并且有清晰的升迁路线,《三国志·曹洪传》:“曹洪,……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累从征伐,拜都护将军。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2]169”曹洪从校尉升到中郎将再到将军,中郎将一职在军职确定名位之高低,后来,名号泛滥,中郎将之名号层出不穷。纵览三国时代,任建威中郎将之职者只周瑜一人,《三国志·周瑜传》:“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2]746魏、蜀、吴、三国大肆封中郎将,现在选取部分绘制表格:

周瑜二十四岁拜建威中郎将,吴人呼之为“周郎”,若此称呼与官职有关,以上所列之人大多为同一时期之人,均没有此等美称,孙策同样被称为孙郎,又《三国志·孙策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云:“策时年少,虽有号位,而士民呼皆为孙郎。”[2]655此时乃孙策江东创业之时,是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此前孙策被袁术上表朝廷奏请封孙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孙策的官职先是校尉后为将军均非中郎将,足见“周郎与孙郎”之“郎”跟中郎将一职无直接之联系,也和官职没多少相关。若言,周郎之美称乃说周瑜因二十四岁官拜中郎将,少年有成,也略显偏颇,理由如下:一、如前文所说三国时代中郎将在军队中有清晰的升迁阶次,校尉之上乃中郎将,中郎将之上有将军,且三国时代豪杰割据中郎将、将军之前冠以名号多不胜记,职能也不仅仅限于领兵征伐,足见中郎将之职不算高位,曹魏、蜀汉、孙吴中,孙吴建国之前领导者也是官职低微,仅在将军而已,故而孙吴初期校尉、中郎将之泛滥比于曹魏、蜀汉,周瑜任建威中郎将算不得有为。其次、据上表任中郎将时候年龄与周瑜年龄相若之曹丕、孙奂,甚至比周瑜年轻的陆抗均未有美称。可见,“周郎”之“郎”与官职无关。

二、汉末三国时的“郎”

汉末三国有以姓氏缀以郎之者,有四人,一为孙策,二乃周瑜,三是陆绩、四是沈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录》曰:“(沈)友字子正,吴郡人。年十一,华歆行风俗,见而异之,因呼之曰:‘沈郎,可登车语乎?……歆惭曰:‘自桓、灵以来,虽多英彦,未有幼童若此者。弱冠博学,多所贯综,善属文辞。兼好武事,注孙子兵法。又辩於口,每所至,众人皆默然,莫与为对,咸言其笔之妙,舌之妙,刀之妙,三者皆过绝于人。”[2]663另外《三国志·吴书·陆绩传》云:“陆绩字公纪……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2]787从四人之共同特征可以探求汉末三国何以为“郎”之原因:一则年轻,孙策呼为孙郎《三国志》最早记载是在兴平元年(194年),孙策时年二十,周瑜称为周郎《三国志》最早记载是在建安三年(198年)周瑜时年二十四岁。至于此前是否有人称孙策为孙郎,周瑜为周郎,暂不得知。陆绩称为陆郎是在六岁,沈友时年九岁。可见四人得美称之时正是年轻甚至年少。二、容貌昳丽,《三国志·孙策传》云:“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2]654周瑜,也是“壮有姿貌”。沈友见到名士华歆,华歆惊讶不已,赞扬沈友为不可多见的英彦,此语肯定了沈友的少年天才和出眾的相貌。陆绩也是容貌雄壮堪当美男子。三、才华横溢。孙策年轻时候便驰骋疆场,攻城拔寨,且善于用人,有领导者之风,奠定孙吴江东之基业。周瑜除有军事才能之外,还精通音乐,时人有:“曲有误周郎顾”[2]750之语,孙策毫不吝惜地赞美周瑜“英俊异才”?。沈友,博学多才,善写文章,精于辩论,也是当时不可多得之英才。陆绩,博学多识,见解深远,精通天文历法。由上可知,在汉末三国,年轻英俊、才华卓越之人方可在姓氏之后加以“郎”字作为一种美称。

三、苏轼词中的“周郎”

苏轼所在之时代距三国已是八百余年之后,斗转星移,三国时代语言、习俗到了宋代不一定完全保留,再有文学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与追求真实贴近客观的史学有明显的不同,文人在用字、用典之时有一定的考虑,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需要对事物赋予特殊的含义。文学再次塑造出来的事物自然不能与原有的事物同等,两者之间的差距才是读者应当关注的,这才是文学魅力的一种体现。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道:“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3]27此中求田问舍之典故出自《三国志·陈登传》[2]139,词中刘郎乃是三国刘备,该典故发生在刘备依附刘表之时,当时的刘备年近半百、四处奔波、寸功未建,潦倒穷困之极,若依三国之风俗称年轻英俊、才华横溢者为“郎”,则刘备实在找不到契合点,恐不能当此美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塑造了一个“周郎”之形象,一个苏轼心中向往用文学手法刻画的“周郎”,从该词的内容去理解“周郎”或许更接近苏轼的本意。一、年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小乔出嫁在建安三年,周瑜二十四岁,接着说“樯橹灰飞烟灭”此为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苏轼不顾历史事实将间隔十年的周瑜的两件事放在一起,也是用文学手法讲述周瑜年轻之时,内有如花美眷,外有赫赫战功,真是春风得意。下阕词又说“早生华发”,词人感叹自己老之将至,自己不如古人,空待岁月流逝,一事无成,侧面烘托周郎之年轻。二、英俊帅气,才华横溢,词中“风流人物”的“风流”即是赞美周瑜年轻英俊,也是说他是英雄豪杰,“雄姿英发”再次写出周郎容貌之俊美,才华之不可多得,“羽扇纶巾”凸显了风流儒雅的形象,再有周瑜谈笑风生,指挥若定,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着力刻画出周郎军事才华卓越。三、建功立业,因为周郎建立功勋才是经受住历史考验之千古风流人物,周瑜赤壁大战之胜是周瑜人生之巅峰,名留青史,万代流芳,苏轼羡慕不已。该词的周瑜之形象集合了年轻英俊、才华卓越、建功立业、家庭美满等特点,用一个完美的文学形象反衬自身年老却不能像周郎一般做一个风流人物,词中的“周郎”是苏轼有意识塑造的文学艺术形象,不再是历史人物,它被赋予新的含义,超脱历史本身,已经不是不能简单的从历史角度去考量,应当站在文学的创造性去理解它,从文本自身去感悟作者所赋予的新意和情怀。

结语

综上所述,周郎之美称与官职无多大关系,其次就《念奴娇.赤壁怀古》而言,词中的“周郎”年轻英俊、风流儒雅、春风得意,若是将“周郎”一词注为“建安三年,周瑜,授建威中郎将,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而不具体解释,读者会有将“周郎”与建威中郎将相联系的误解。可以在本词中将其注释为“《三国志·周瑜传》:‘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壮有姿貌……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周瑜因年轻有姿貌且才华卓越,故被当时人称为周郎”,也可注释为“周郎:即周瑜,汉末三国将青年俊彦称为郎,本词苏轼也重力赞美周瑜年轻英俊、风流儒雅、春风得意”。此两种注释稍微贴近苏轼词中周郎的形象,若有不当,以待方家。

注 释:

①(清)蘅塘退士等,选编.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192:“周郎:指三国名将周瑜。”

②孔凡礼,刘尚荣,选注.苏轼诗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256:“周郎:《三国志·周瑜传》谓“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二十四岁时,吴中皆呼为周郎,他那时是建威中郎将,领兵两千人,骑五十匹。”

③(宋)苏轼著,(清)朱孝臧编年,龙榆生校笺,朱怀春标点.东坡乐府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84-185:“周郎:吴志(周瑜传):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长壮有姿貌。孙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策已聚众数万,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曹公入荆州……备与瑜复共追曹公。”

④(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5:613-614:“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皆属焉。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

⑤(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3574-3575:“本注曰:‘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唯议郎不在直中。”

⑥(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5:1873:“《苏武传》曰:‘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⑦(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5:2014“《张安世传》:‘初,安世长子千秋与霍光子禹俱为中郎将,将兵随度辽将军范明友击乌桓。”

⑧(晉)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723:“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另(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标点资治通鉴小组”校点.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1937:“(孝献皇帝丙,兴平二年冬十月)策待昭以师友之礼,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⑨(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754:“从征黄祖……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孙权破黄祖事在建安十三年,见《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⑩(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722:“……年二十五岁,拜安东中郎将,与陆逊共拒刘备。”陆逊拒刘备事在黄武元年,见《三国志·陆逊传》。

?(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746:“裴松之引《江表传》云:策曰:‘周公瑾英俊异才。”

参考文献:

[1](汉)许慎撰.(宋)徐铉校订.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齐鲁书社编辑.辛弃疾词鉴赏[M].济南:齐鲁书社,1986.

作者简介:段子涝(1977—),男,汉族,河南兰考县人,单位为武警警官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理论与传统文化。

赵彬(1991—),男,汉族,四川西昌市人,单位为石河子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古诗文教学。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念奴娇·赤壁怀古官职
心中有天平
也谈《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否豪放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西夏佛经所见官职名人名述考
基于教师角色转换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启发式阅读
“父母官”新注释
古代官职升降称谓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