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地区黑木耳大棚立体栽培与管理技术
2019-02-06牛刚杨春梅张壮飞
牛刚 杨春梅 张壮飞
本技术是伊春市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依据黑木耳生长特性以及大棚性能等基础理论,参考现行的大棚黑木耳立体栽培技术,吸纳了地摆木耳生产中的民间经验,融入较先进的温湿度自动化设备元素,总结归纳了适合本地的黑木耳大棚立体吊袋栽培管理技术。
一、栽培季节安排
伊春地区仅适合春季栽培。菌袋接种期一般在1-2月或前一年11-12月,培养期30-40天,后熟15-25天,3月上中旬扣棚增温, 4月上旬菌袋进棚开口催芽,4月中下旬吊袋并开始出耳管理,5月下旬进入采摘期,7月中旬采摘结束。
二、适宜品种选择
优良品种是黑木耳栽培高产稳产的基础保障,生产中,要注意选择通过国家认证,经过当地长期生产实践验证并且公认表现良好的品种。大棚立体栽培宜选择受市场欢迎的,耳根小、耳基单生,开小口易形成单片,耳片黑厚,圆边,碗状,正反面明显,耳片背面有筋脉且半筋的品种,并具有适应性强、品质优、产量高、品性稳定等特性。如:黑威15、黑威半筋、黑尊2号等。
三、菌袋进棚前准备
(一)扣棚烤地
根据气候条件,一般3月初开始清理运出棚区场地积雪,棚内积雪要彻底清除以露出地面为宜,然后扣棚膜,两端棚头单独扣棚膜,棚身与两端的棚头棚膜为分体式,棚身两侧装置手动卷膜器,利于卷放棚膜通风换气。棚四周边膜压严踩实,密闭升温烤地,待地表土解凍后,视土壤干湿情况平整地面,整平后在地面洒生石灰,防止杂菌滋生。
(二)配套设备安装调试
1、微喷系统。铺设进水管线,与蓄水池连接畅通。在棚内设定步道的上端即吊袋顶端铺设水管线一条,用阀门与进水管连接,水管上安装折射式雾化喷头,喷头间距120厘米;步道的下部即地面铺设微喷带一条,用阀门与进水管连接。
2、自动化设备。安装水帘、风机等降温增湿系统,即在大棚棚头一端安装水帘,另一端安装负压风机。棚内增设温度、湿度、光照等监测电子设备,实现温湿光调控半自动化。
3、地面覆盖。棚内升温化透后,地面等面积铺置园艺地布、无纺布或草帘等,其中园艺地布耐磨、透气性好、渗水快,防病菌、防杂草生长,保持地面清洁,美化生产环境,适于行走。
4、拴绑吊绳。菌袋进棚前把吊绳拴绑好,为吊袋做好准备,隔年的吊绳要及时更换,防止老化坠断,造成损失。在棚架横杆上,每隔20-25厘米,按品字形系紧两根(或三根)吊绳。
5、覆盖遮阳网。棚外覆盖遮阳网工作可在菌袋进棚前1-2天进行,选用透光率30%的遮阳网,也要做到两端棚头单独扣遮阳网,棚身与两端的棚头遮阳网为分体式,便于卷放。
四、菌袋入棚管理技术
1、菌丝复壮。4月中旬,待棚内土壤化冻25厘米以上、最低气温稳定在-3℃以上时,将培养好的菌袋运到棚里,地面铺设草帘隔寒,与大棚同向码垛放置,为防止垛温过高烧菌,每排菌袋码4-5层,每两排为1垛,垛内置温度计,垛内温度18-22℃为宜,进入菌丝复壮阶段管理。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2-25℃,夜间15℃左右,湿度60%。早期外界气温低,白天高揭两侧遮阳网透光增温,菌袋垛上盖草帘遮阳,夜间草帘上覆塑料膜防寒。4-5天后将菌袋上下对倒一次,同时严格检查菌袋,凡是存在菌种老化、污染、伤热、受冻、机械损伤、菌袋分离的菌袋,都要挑拣出来,移至棚外固定位置码放,避免相互污染。7天后菌丝复壮变白。
2、菌袋开孔。待菌丝复壮变白后即可开孔。用开口机开孔,一般开“1”、“Y”或“O”形小孔,孔直径3-4毫米,孔深5-8毫米,开孔数量200-220个。
3、菌丝封口期管理。开口后将菌袋码垛放在原位置,创造适宜温湿度条件促进菌丝封口,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2-25℃,夜间15℃左右,湿度60%,散射光条件。经第二次菌丝复壮,开口处菌丝愈合,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菌丝分化封闭出耳口。菌丝封口期管理以控温保湿为主,此期外界气温回升快,变幅大,应专人精细管理,宜采用遮阳网+通风口+喷淋系统相结合措施管理,通过卷放遮阳网、打开或关闭通风口来调控温度,开启雾化喷淋系统,或向地面、草帘喷水来降温保湿。持续5-6天,菌丝封住出耳口,耳线(珊瑚状黑线)形成,即可吊袋。
4、集中吊袋。吊袋时,在两根(或三根)吊绳底部打结,然后把菌袋袋口朝下夹在吊绳上,在两根吊绳上扣上两头带钩的细铁钩(长度以5厘米为宜),即吊完一袋,第二袋按同样步骤将菌袋托在细铁钩上,以此类推一直吊完为止。每串挂6-8袋,相邻两串间距20-25厘米,最底部菌袋应距离地面40厘米以上,吊袋密度平均每平方米70袋左右。为了防止通风时菌袋随风摆动,相互碰撞损伤耳芽,与大棚同向的每排菌袋串在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两端固定绑紧。
五、出耳期管理技术
1、耳芽形成期管理。吊袋后,2-3天内不向菌袋喷雾,温度控制在22-25℃,向大棚地表浇水保持湿度60%以上,进行第三次菌丝复壮。3-4天菌丝恢复后,开始增温、增湿催芽。棚内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60%-80%,适时适量通风提高氧气含量,保证菌袋发出的耳芽整齐一致。这一阶段外界温度逐渐上升,棚内受吊袋密度、吊袋高度等影响,不同位置的温湿度值不同,管理难度增大。催芽期以地面浇水和开启雾化喷雾系统喷雾相结合来保持棚内昼夜湿度,每天喷水3-4次,耳基慢慢长大后,喷水量可稍多,以菌袋表面有一层薄而不滴的“露水”为宜,保持耳基湿润;晴天,白天棚内温度高于25℃时,卷起两侧棚膜通风,通风口由小逐渐扩大,缓通风降温增加氧气量,同时也要考虑喷雾增湿降温,因此应根据棚内温湿度情况控制好通风时间;早晚温度低时,关闭通风口保温。阴雨天棚内温度低,减少通风时间,以保温为主。期间半透明、粒状的原基逐渐分化、伸展、膨大,7天左右长成耳芽。
2、耳芽分化期管理。这一时期外界气温稳定升高,且昼夜温差小,棚内昼夜温度也随之升高。高温天气卷起两侧棚膜通风降温,适当加大通风量和通风时间,温度保持23℃左右;连阴雨天,早晚卷起遮阳网通风透光。逐渐增加喷雾次数、喷雾时间,使棚内湿度保持85%左右。此期保证适宜湿度是关键,如果出现干湿交替过程,极易产生憋芽现象,湿度超过90%,菌袋易感染绿霉。同时更要防止高温危害菌丝,当棚内温度高于23℃时,菌丝易受伤害,进而发生红水病。发现菌袋局部杂菌感染时,要及时把杂菌袋替换到最底层,避免交叉感染。
3、耳片生长期管理。这一阶段的管理,关键是防止高温和适当控制耳片生长速度,以保证耳片肉厚、色黑、边圆。根据气温和棚内温度情况,将棚膜和遮阳网逐渐上卷通风,通风口由小到大直至棚肩,晴天通风量、通风时间要多,相对阴雨天通风量、通风时间略少。水分管理上,晴天时,当气温25℃以上,一般在下午4点至次日上午9点这一时间段浇水为宜。喷雾时,第一遍先将木耳全部浇透,以后每小时喷5-8分钟,实行间歇式水分管理,使棚内湿度达80-85%,耳片保持湿润舒展状态,喷水量视耳片生长而相应增加,防止耳片失水变干。根据黑木耳的特性,耳片生长期水分管理一定要干湿交替,连续浇水4天,停1天,干湿交替以促进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如果温湿度适宜,管理得当,15-20天即可采耳。
4、转潮期管理。一般在5月下旬采收第一潮木耳,当木耳采收过半后应停水两天,将木耳晒干后再浇水,待耳片大部分长至3-5厘米,将木耳一次性采下,第一潮木耳采收完毕后,将棚膜和遮阳网上卷至棚顶,让菌袋在日光下休养生息,也就是晒袋,晒袋管理是避免耳片发黄的关键措施。晒袋4-5天后,将棚膜和遮阳网放下处于通风状态,棚内温度不高于23℃,开始第四次菌丝复壮,待菌丝恢复后,模仿下中雨的环境浇水3-5天,7天后现二潮木耳原基。当耳芽分化进入展片期时,停水2-3天,让耳片干缩,即可采收第二潮木耳。
六、采收晾晒
大棚春季吊袋栽培,第一潮木耳一般在5月下旬采收,第二潮木耳6月上旬采收,一般可采收3-4潮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