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星:互联网未来最重要的技术将是IPv6

2019-02-06项阳

中国教育网络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分布式分组

“基于双栈的IPv6 过渡技术1.0 将演进成基于翻译的IPv6 过渡技术2.0。”

李星 CERNET 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

只有分布式才能产生分组交换的思想

为什么要研究历史?有一个说法,历史是重复的,未来是一扇门,而过去是它的钥匙。把握好“历史”这把钥匙,才能打开未来的门,更好地前行。今年不仅是互联网(ARPANET)诞生50 周年,也是UNIX 操作系统诞生50 周年和阿波罗计划登月50周年,非常值得纪念。

分组交换思想

互联网诞生之前,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对网络有着各自的设计思路。从时间脉络看,苏联在和美国的竞争中常常处于超前的位置,而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ARPANET 在美国诞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这种“压力”。

冷战期间,美国兰德公司的Paul Baran 提出了新的网络思路,以对抗核打击为目标,要求网络有很强的生存性。1964 年,Paul Baran 提出的分组交换概念给出了三种网络模型:中心式(Centralized)、去中心式(Decentralized)和分布式(Distributed)网络,如图1所示。中心式(Centralized)拓扑结构能够更好地安全管控,但为了满足可生存性的需求,去中心式(Decentralized)的拓扑结构,甚至是完全分布式(Distributed)的拓扑结构是最合适,也是最有活力的,分布式拓扑产生了分组交换的设计思想。

图1 Paul Baran 提出的三种网络模型

前苏联的网络项目——全国自动化系统(OGAS)项目则不同。1959 年,苏联军方提出“红书计划”联网,1962 年正式提出OGAS 项目。从需求上来看,全国性的计算机连网对计划经济的意义比市场经济大得多,实行计划经济的前苏联比实行市场经济的美国,更需要一个全国性的网络。OGAS 项目非常宏伟,它的基本思路是,建设全国性的网络收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精准地实现计划经济。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需要统一管理统一控制,中心式的网络架构是最合适的,中心化可以继续使用电路交换的设计。

由此比较,互联网(Internet)和苏联计算机网(OGAS)在各个层面都有很大不同:在网络性质上,Internet 属于开放网络,OGAS 属于管制网络;在网络拓扑上,Internet 属于扁平结构,OGAS属于层次结构;在网络应用上,Internet 属于平等协作,OGAS 则属于指令及控制;在网络类型上,Internet 采用分组交换,OGAS 采用电路交换设计。可见,只有分布式才能产生分组交换的思想。

尽力而为

除了美国的Paul Baran,英国的Donald W. Davies,法国的Louis Pouzin 也分别提出了相似的分组网络的概念。英国、法国和美国一样,基于市场经济的需求,采用分布式无中心结构设计网络。国际上因此产生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大技术流派。ATM 试图将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和packet(数据包分组交换)形式结合起来,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Louis Pouzin 提出的Cyclades 网络结构是基于Datagram 的思想:计算机不应该相信网络,网络不可能完美,也不需要完美,这样产生了互联网的主要设计原理:(1)尽力而为;(2)端到端。

互联网(Internet)与X.25、ATM等的区别在于:在网络类型上,Internet 采用无连接分组交换,ATM 等采用虚电路分组交换;在复杂度上,Internet 是端系统复杂,ATM 是网络复杂;在网络服务上,Internet 是尽力而为,ATM 等则要保证服务质量;在互联互通方面,Internet 比较容易,而ATM 等则比较困难。因此,要进一步扩展网络功能,设计就一定要简单,简单才能成功。

OSI 和TCP/IP 之间的选择也是同样的道理。OSI 太追求完美,TCP/IP 是大道至简。最后,OSI 输了,TCP/IP 赢了。正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所说的:如果OSI 是一个美丽的梦想,那么TCP/IP 正在实现它。

此外,面临IP 地址耗尽的情况,在IP 协议的发展和选择中,IPv6 最终成为全球互联网的共识选择,同样经历了很多波折。

互联网的诞生,像一个传奇故事。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史,大家会有这样一个共识:美国政府其实从来没有试图建立现在这样一张互联网,互联网的诞生是不同的、往往相互冲突的政府机构所资助的大量不同项目不断演进而来的,在这之中没有理想的、完美的规划和方案,是各方博弈的结果。

图2 为什么ARPANET(美国)能最终胜出?

总的说来,互联网(ARPANET)之所以在美国诞生,有五个重要因素:创新思想、国家战略、充足经费、市场经济、精英团队,如图2 所示。英国、法国、苏联都具备其中部分要素,而美国却拥有全部五点要素,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中国错过了互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但在当前互联网诞生50 周年之际,能否把握好时机,掌握未来的网络核心技术?希望未来这张图能够重新绘制,中国可以成为其中的主流部分。

CERNET 建设25 年的重要时刻回顾

回顾CERNET 建设25 周年,有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

1996 年2 月,国务院令第195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发布并施行,从法规的角度授权了当时中国的四大互联网主干网的运行主体,这一规定奠定了开放和竞争的格局,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1997 年,CERNET 开通了卫星网信道; 2003 年,教育部高校防治“非典”科技攻关multicast 视频会议依托CERNET成功举行;2006 年,调查显示高校综合实力与网络使用率的相关性非常高,从侧面验证了CERNET 对高校综合实力水平提高的贡献。

在互联网应用及安全方面,1995 年,中国第一个电子刊物“神州学人”通过CERNET 刊出;同年,中国第一个BBS 站点“水木清华”在CERNET 上出现;“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期间,CERNET 推出了网络指南针、天网搜索引擎等;1999 年,CERNET 网络紧急响应组CCERT 成立,是中国第一个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组。

在推进 IPv6 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上,1998 年,CERNET 建设了第一张IPv6 试验网;2004 年,建成全球第一个纯IPv6 网;在CERNET2 的基础上,CERNET 研发了真实源地址验证技术、4over6 隧道过渡技术及IVI 翻译技术,并获得多项国际互联网标准组织IETF 的RFC 等多个重大突破。

互联网的未来:IPv6 从1.0 到2.0

在互联网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代表性技术热点。1970 年代,最重要的技术是NCP;1980 年代,最重要的技术是TCP/IP;1990 年代,是DNS、BGP;2000 年代,则是HTTP;2010 年后,因受斯诺登事件影响,加密的HTTPS 广受关注。而2020 年后,最重要的技术将是IPv6。这不局限于IPv6 协议本身,而是基于IPv6,提出新的系列协议,产生新的应用。

图3 IPv6 过渡2.0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IPv6 过渡2.0”的概念,如图3 所示。IPv6 会在2020 年后达到不同于IPv4 互联网的崭新阶段。2010年前是“纯IPv4 时代”,2010~2025 年为IPv4 向IPv6 过渡阶段,2025 年之后为纯IPv6 时代。基于双栈的IPv6 过渡技术1.0 将演进成基于翻译的IPv6 过渡技术2.0,网络构成为经过“翻译”的IPv4加上新建纯IPv6,表现模式为对外双栈、功能解耦、阶段实施、保证安全。

未来,互联网分层模型的不同层级将有各自的协议演进。在链路层,包括以太网(光纤、双绞线、WiFi 6)、2G、3G、4G、5G、6G 等;在网络层,包括IPv4/IPv6,地址,自治域号码,路由(rPKI)等;在传输层(TCP/UDP),包括TLS、dTLS、BBR、QUIC 等;在应用层,则包含HTTP、HTTPS[1.1、2.0、3.0];域名映射方面,包括DNS、DNSSEC、DOT、DOH 等。互联网的精髓是大道至简,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样如此。

猜你喜欢

分布式分组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四大矛盾
分布式光伏热钱汹涌
基于预处理MUSIC算法的分布式阵列DOA估计
分布式光伏:爆发还是徘徊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西门子 分布式I/O Simatic ET 200AL
家庭分布式储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