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IO 视角:拥抱技术 回归教育

2019-02-06朴艺娜

中国教育网络 2019年12期
关键词: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一流

文/本刊记者 朴艺娜

高校信息化应该思考如何建设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服务。

2019 年11 月12 日,国内多所高校的校长们齐聚杭州,就信息化如何服务于“双一流”建设、如何以数据驱动信息化、如何利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实施好信息化战略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围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讨了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校长们认为,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新阶段,信息化建设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拥抱技术,但一定要不忘记教育的初心;要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并进一步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让信息化为“双一流”赋能

“双一流”是继“211 工程”和“985 工程”后,中国高教领域的又一重要国家战略,是各高校在发展中面临的新机遇。那么,信息化在“双一流”建设中,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有专家将“双一流”和信息化比作鱼和水,二者不可分离。会上,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表示,信息化必须走在“双一流”建设的前面,通过建设一流的信息化引领驱动学校“双一流”建设,“这也是高校信息化工作的特殊之处”。因此,山东大学的信息化建设要求率先实现信息化的一流。在这个理念支持下,山东大学重构信息化发展的路径和目标,并提出四个重要变化:第一,从支撑保障作用到引领驱动作用;第二,从以管理为目标到以服务为目标;第三,从以流程为核心到以数据为核心;第四,从单打独斗局面到协同配合局面。

“双一流”的关键词是学科一流。信息化如何帮助学科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奚立峰表示,上海交通大学正在以数字化创新赋能学校“双一流”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在信息化建设中特别强调为各类学科服务,学校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计算服务。上海交通大学网信中心主任管海兵说,“学校通过加强计算能力强化信息化部门的内功,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更有效的助力”。

无论是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都离不开一流的大学治理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化对于高校“双一流”建设有巨大潜力尚待挖掘。

以数据驱动教育变革

“数据驱动的教育信息化”是本次论坛的主题,源于高校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处于一个极其特殊的地位,以大数据的深化应用引领教育改革创新已成共识。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利用高校大数据提升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治理水平,是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如何打破数据孤岛?如何以科学、有效、放眼未来的思路把高校的大数据汇聚起来?如何有效应用这些大数据?如何使数据成为助推教育向新形态转变的契机?如何让数据引领高校教育的变革?成为近几年高校CIO 们广泛关注的问题。

当前,数据对于高校业务流程优化和改造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张永兵表示,山东大学正在从以流程为核心转变为以数据为核心,在建设由数据标准体系及其支撑环境所构成的全域数据库基础上,推动整个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提出,高校的信息化部门掌握着数据,完全可以用数据倒逼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以抓数据来改流程,这是新阶段高校信息化的重要发力点。

高校信息化的新境界

在新技术层出不穷之时,高校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未来的信息化建设到底要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表示,从功能上看,高校信息化的新境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信息化”,而以学生为中心其实就是以学习为中心,向主动式创新型学习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模式转变,是“开放包容和清朗有序相得益彰的境界”。对此,陈丽深表同感。她认为,高校信息化应该思考如何建设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服务。

同时,高校信息化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切忌盲目跟风。陈丽表示,高校信息化建设应该由需求决定,不能追求“炫酷”,要做真正对学校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事情。

显然,未来将会是一个新技术不断涌现的社会。龚克强调,信息化会逐步向智能化演进,高校信息化技术应该重视智能化发展趋势,当信息化进入智能化阶段时,将迎来“智能加持的高校信息化新境界”。然而,在拥抱人工智能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技术再先进也无法取代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思考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时,仍要回归教育本身。

猜你喜欢

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一流
上海交通大学
关注一流学科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参加机器人比赛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A review of Fukuyama’s notion of “The End of History”and its competing ontologicaland epistemological standpoints
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