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宗教与信任研究述评

2019-02-04余洁

大经贸 2019年11期
关键词:述评宗教信任

【摘 要】 信任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究竟哪些因素影响或决定着信任的形成和信任水平的高低?笔者发现,在以往有关信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领域中,宗教往往受到高度重视。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关于宗教与信任的相关文献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特殊的宗教环境和社会信任的构建,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 宗教 信任 述评

信任在人类生活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关于宗教和信任二者关系的讨论也日益增多,当然国外开始得较早,研究成果也较多,而国内相关研究则并不多。

一、国外关于宗教和信任的研究

对于信任的研究,国外开始得比较早,而关于宗教与信任的研究,西方学术界也已硕果累累。

国外学者对于宗教和信任二者关系的研究往往采用的是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Glaeser等(2000)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信任”而言,问卷法能够更好地预测“值得信任行为”,而实验中的“信任行为”更多地受到过去的“信任行为”的影响。

(一)实验法

国外学者运用实验法探讨宗教与信任之间的关系,所得结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宗教与信任是正相关关系。Tan和Vogel(2008)以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来研究个体的宗教性与信任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个体的宗教性越强,他越倾向于信任别人,同时也越可能获得别人的信任。Fehr等(2003)在德国进行的针对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的实验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而有的实验研究则表明宗教与信任之间并无相关关系。Anderson等(2007)的研究发现,在受控环境中引入宗教信仰这一元素时,个体的行为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研究结果与以往被认定的宗教会促成合作和信任这一说法相反,在实验中,个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追逐利益。由此可见,个体自我认定的宗教委身和宗教参与和信任行为、被信任行为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调查法

在调查法中,研究结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宗教与信任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宗教信仰能够提高信任水平。Guise等(2003)的两项调查研究均等表明,在基督教中,无论是宗教参与或是宗教委身均能显著地提高一般社会信任水平。Glaeser等(2000)发现路德宗与信任有显著正相关关系。Smidt(1999)利用跨国数据研究表明, 即使控制了不同教派, 教会参与和信任之间仍然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Welch等(2007)研究也发现宗教团体的积极参与,能够提高其在陌生人中的信任度。

但是有的研究则表明宗教与信任是负相关关系。Berggren等人(2011)发现宗教与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宗教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越高的群体,其社会信任水平越低。Berggren(2011)认为,之所以宗教对信任产生负向影响,主要是因为宗教会产生社会分裂,某一宗教类型的信众会排斥其他宗教类型的信众,同时,无宗教信仰者也会对宗教信仰者产生怀疑。

另一些研究表明宗教与信任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Alesina等(2002)对于信任的研究因素分析中发现宗教信仰对信任没有显著影响。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的矛盾性,一些学者开始分析不同宗教的差異性所产生的不同的影响。Daniels等(2008)研究表明,宗教与信任的关系主要取决于教会的保守性。不同教会对于信任的影响机制也不同,与保守性教派相比,自由的新教派则更易于信任别人。

但是,有学者同时运用这两种研究方法,所得结果却截然不同。Stenman等(2009)同时使用了问卷法和实验法,实验法的结果表明宗教与信任没有相关关系,问卷调查法的结果却表明宗教与信任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由以上综述可知,虽然国外学术界关于宗教与信任的研究由来已久,且研究方法比较科学,但是所得结果仍然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学者们不同的宗教信仰研究取向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如有些研究聚焦于某一个或某多个宗教类别,而有的研究则囊括所有宗教;其次,对于信任的不同理解,也会导致研究结论的差异性,如有的研究针对的是对“陌生人”的信任,有的针对的是对“教外人员”的信任,有的则是针对“所有人”的信任,信任指向的对象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二、国内关于宗教和信任的相关研究

国内对于宗教与信任关系的研究开始的相对较晚,且专题性研究少之又少。目前国内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这两类,研究所的结果也未达成一致。

(一)定量研究

国内学者使用定量研究法,基于相关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得的结论存在很大的矛盾。

一些研究表明宗教信仰能够增加信任水平。王文胜(2009)经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农村居民的信任水平高于城市居民的信任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对宗教更虔诚。李涛等(2008)研究发现共同的宗教信仰减少了信众的思想差异,所以有宗教信仰的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更高。

有的研究则表明宗教和信任之间不具有相关关系。黄晓波(2010)分析发现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体其信任文化不存在差异,信任水平高低与宗教信仰无关。

另一些研究则表明宗教和信任之间是负相关关系。韩恒(2014)发现,基督教信仰对于普遍信任有着显著性的负向影响,基督教信仰只是增加了教徒内部的信任水平,却不能提高教外人员的信任水平。

另外,一些学者如王佳等(2010)则开始转向差异性研究,将信任与宗教分别进行分类,考虑不同的宗教信仰与不同的信任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指出不同的宗教信仰会造成不同的信任水平;同时同一宗教在不同的信任类型中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这一类研究也试图对以往研究中宗教与信任关系的矛盾性结论做出解释。

(二)质性研究

这一类主要由杨凤岗等学者开展的关于中国市场经济中信仰与信任问题的一系列的田野调查,通过对有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等信仰宗教信仰的企业家和员工的采访,采用质性研究法,所得的结论是一致的,宗教信仰使得员工和企业家相互之间是百分之百的信任。这也证实了宗教信仰对于信任有着正向的激励作用。

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关于宗教信仰与信任的研究开始的相对较晚,且研究相对零散,但是仍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在充分借鉴了西方社会关于宗教与社会信任的成果的同时,力图考虑中国社会信任和宗教的特征。

但是,不可否认,国内的相关研究仍有许多待补充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修正:

1.定量研究所得结论莫衷一是。这主要是由于已有的研究多是利用某一年某一地区的社会调查数据,而由于中国社会宗教的不同地区分布,所以所得数据也必然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往往也会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在样本的选择上要依据地区的宗教信仰结构来调整抽样,同时也必须要统计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

2.在宗教的认同上,研究者们多倾向于将西方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作为研究重点,而忽视了中国本土特殊的宗教信仰生态(如:佛教、道教、民间宗教等)、宗教环境以及信仰的私人化特征,所以研究所得成果的本土适用性和解释力就因此大大折扣。

3.已有的质性研究多集中于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和雇主的宗教信仰对于信任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在研究对象上仍需要增加对一般民众的研究和探讨。

4.国外学者同时运用实验法和调查法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所得结果却不一致。目前国内缺乏两种研究方法的综合研究。

我们在分析信任的影响因素时,不能忽视宗教这一重要因素,但同时也要看到宗教绝非信任的决定性影响元素。我们在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考量时,须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宗教取向与信任定义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对中国的宗教与信任的关系进行分析时,我们更应该因地制宜,在研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既要保证样本的全面性,又要做到有针对性和特殊性。

【参考文献】

[1] 王文胜,2009,《居民信任水平的城乡差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第3期。

[2] 韩恒,2014,《教内信任:基督教信仰与人际信任—基于2010年CGCC的分析》,《世界宗教文化》第4期。

[3] 王佳、司徒剑萍,2010,《当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人际信任》,《世界宗教文化》第4期。

[4] 阮荣平、王兵,2011,《差序格局下的宗教信仰和信任—基于中国十城市的经验数据》,《社会》第4期。

[5] 杨凤岗,2008,《南方某市基督徒伦理调查》,方力天:《宗教社会科学》(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21、122页。

[6] Weber,1951,《儒教与道教》,王荣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10月第1版。

[7] Alesina,  A. and L .F. Elianna. 2002, “Who Trusts Other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7-34.

[8] Daniels, J.P.and V.D.Ruhr Marc.2008,“Trust in Others:Does Religion Matter? Center  For  Global  And Economic  Studies Marquette University.”Working Paper 09 / 02.

[9] Glaeser, E.L, I. L. David, A.S .Jose, and L.S. Christine. 2000,  “Measuring Trust .”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3):811-846.

[10] Michael R. Welch, David Sikkink & Matthew T. Loveland 2007, “The Radius of Trust: Religion, Social Embeddedness and Trust in Strangers.” Social Forces 86.

作者簡介:余洁(1992-06),女,汉,河南信阳人,洛阳市委党校教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社会学

猜你喜欢

述评宗教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