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2019-02-04刘雅莹

大经贸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刘雅莹

【摘 要】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多年来持续增长。在此期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中国开始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伴随着消费力削弱、劳动力供给下降以及政府财政支出增长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研究中的热点,央行如何通过适度的货币政策调控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一直是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图理清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分析人口老龄化究竟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提高我国今后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做出贡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涵义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从运用货币政策到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也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预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学界已经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多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但是目前最广泛讨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财富传导机制以及汇率传导机制,下文也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一)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传导机制为: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投资、消费↑→国内生产总值↑。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经济主体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对利率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即利率的变动会引起消费、投资行为的改变。当社会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后,社会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下降,因此,社会人口老龄化水平越高,货币政策有效性越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人口老龄化会降低通货膨胀预期。随着一国或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劳动力比例下降,社会整体生产效率下降,导致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期和家庭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都下降,社会整体对经济增长的预期降低。对经济增长的低预期会降低长期通货膨胀预期,而过低的物价上涨水平会导致经济主体投资、消费需求的减少,抵消了利率下降对投资、消费的促进作用,影响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人口老龄化会降低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从企业主体的角度来说,老年人的消费倾向和能力均低于年轻人,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会导致社会整体的消费倾向下降,市场需求下降,从而企业缺乏扩大生产和投资规模的动力,企业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降低。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老年人处于财富积累阶段,对耐用品和奢侈品的需求都低于年轻人,因此利率下降对消费者的刺激能力也会被削弱,个人消费的利率敏感性降低。

当一国或地区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进程不断加快时,社会整体下降的通货膨胀预期会削弱利率下降对投资、消费的促进作用,该国或地区经济主体对利率敏感性也低于年轻型社会。货币当局实施货币政策通过利率传导机制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性被削弱。

(二)信贷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过程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商业银行流动性增强→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扩张→刺激生产投资和居民消费→国民生产总值扩张。信贷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信贷规模的扩张对于生产者投资和消费者消费的正向刺激作用。但当一国或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信贷规模扩张对投资和消费的刺激作用会削弱。

一是信贷传导机制往往是建立在融资成本与资金需求者的资产净值呈负相关,即资金需求者的资产净值越高,外部融资成本越低。当一国或地区金融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而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比起年轻人,老年人手中拥有的可抵押财产跟过,相对而言对外融资的成本也会更低,因此信贷规模的扩张并不会对老年人的融资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刺激作用被削弱。

二是虽然分期付款、借贷消费的消费观念正在得到普及,但是老年化社会的借贷消费倾向明显低于年轻型社会,老年人更倾向于依靠自身前期的财富积累来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外部融资需求减少,这也导致了信贷规模的扩张对投资、消费的刺激能力减弱。

三是对于企业而言,一般情况下信贷规模的扩张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融资意愿增强,但是人口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企业等生产者会对市场未来需求降低预期,缩小生产规模,减低投资需求,因此相比起年轻型社会,企业等生产者的贷款投资需求会下降,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信贷规模扩张实际上并未使企业的贷款投资需求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削弱了信贷传导机制的效果。

(三)财富传导机制

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货币政策财富传导机制的过程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资产价格↑→居民财富↑→投资、消费需求↑→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一国或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老年人更多从债务人角色转变为债权人,所拥有的资产总量增加,另外,由于老龄人口对待风险属于风险厌恶型,往往会选择风险较小的资产,资产配置中固定收益类证券的比例较高,而股票等证券的比例较低。与年轻型社会相比而言,老龄化社会整体的财富总量增加,将会提高财富效应的重要性,财富传导机制的作用加强,也会导致货币政策有效性增强。

三、结论

各種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货币当局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改变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后,通过不同的路径对市场经济主体的投资、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最终影响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从上述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程度,而增强了财富传导机制的影响程度,综合看来,一国或地区人口老龄化会削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而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高秀.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综述[J].价值工程,2018,37(02):228-230.

[2] 闫海春.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 韩俞侃. “宽货币+宽信用”新形势下我国货币传导机制效率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香港开创多种安老模式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加强老年护理保险研究 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体育与社会效益思考
基于隶属函数模型分民族人口老龄化的综合判别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以南宁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