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下的中美贸易战

2019-02-04胡舒菁

大经贸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马克思主义分析

胡舒菁

【摘 要】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随着不同国家的国际外交频率的提高,影响各国贸易的因素进一步变得不可预测。作为影响因素之一,贸易的交流频率逐渐对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影响。作为崛起的势力,中国这个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不断受到干扰,两国之间的政治摩擦频繁发生。最近,美国因中国的长期贸易赤字选择了与中国进行一场贸易战争,这对两国的经济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下的中美贸易战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美贸易战 分析

引 言

近年来,面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趋势的增长和世界贸易量增长率的下降,作为主要的贸易国家中国,正积极致力于创造和谐的国际政治氛围,为维持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积极工作。美国政府采取了将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提高为贸易战争并扩大这一提议的倡议,这是具有重大霸权性质的“蓄意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中美贸易战”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趋势,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

一、中美贸易战问题根源是当代资本主义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

马克思如下说“全球市场危机应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经济矛盾的现实结合和强制性均衡,因此与这些危机结合的多种因素,必然在资产阶级经济的每一个领域中出现并得到阐明。”(P70)资本主义危机有两种:一个是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的“最后危机”,另一个是世界首都统治低于临界点的危机。“中美贸易战争”主要反映了由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衰退而提出的系统危机。产业空洞极大地削弱了国内竞争力,增加了金融风险,造成了频繁的金融危机、不断加重的政府债务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中产阶级分化导致阶级对立加剧,以及财富差距扩大和美国民主本质的国际信任危机等,使美国已无法真正按照其意图统治世界,美国人也逐步失去普遍拥有的心理优势。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矛盾,美国社会很难进行整体、结构和长期的调整,它激活了美国文化中存在的孤立主义思维,使其错误地以为可以通过单边保护主义的“贸易战”缓解经济困局,从而解决体系性危机背后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二、中美贸易战本质是新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全球利益分配的失衡

从15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张起,全球化发展中的国际贸易体系归根到底由发达国家决定,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经济体系的附庸。“发达国家高端产业链——发展中国家产业链低端不平衡的国际分工,加强了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加深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管理,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双重低端”立场。中国等发达国家的剥削和崩溃以新自由主义为主流,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跨国企业正在寻求通过海外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要素分配,构建了被称为“笑脸曲线”的全球价值链。发达国家占有品牌、研发等高附加值链环,发展中国家则居于加工、组装等微笑曲线上附加值的低端。伴随着“U型”价值链的全球扩展,美国经济日益“虚拟化”,劳动密集型行业不断“空心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内部矛盾持续发酵、升级。面对发展中国家动力强劲的实体经济增长,以往通过国际贸易、产业转移等手段转移国内矛盾的方法失灵,以特朗普为代表的西方政府转而引导国际国内舆论,指责发展中国家贸易中的所谓“不平等竞争”“中国掠夺性贸易与投资”这导致了西部中产阶级的衰退。

三、劳动力价格的差异是造成中美贸易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劳动价格也是影响国际价值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劳动价格高于中国,所以美国当然在两国贸易中表现出更多的国际价值,从而获得较多的贸易利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探索国际市场时,在技术、品牌推广、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长处,多使用海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要素。这个现象在马克思时代变得明显了,这显示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开头的因素赋予理论的意识形态线索,调查当前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利益不平等对我们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在高度经济的全球化和进程分割的条件下,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外直接投资,利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丰富资源、能源和劳动力,通过加工贸易的发展,获得對资源的访问,获取大贸易上的利益。美国跨国公司和中国其他发达国家采用中国的劳动力,劳动价格支付标准低于劳动价值,但商品销售中商品的价格远远超过劳动价值。因此,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取得了表面的盈余和盈利,而美国通过中国的跨国企业实现了更高的利润率,因此获得了更实用的利益。

四、马克思主义对资本本质属性的揭示

从资产阶级及其经济学家认为资本是生产工具、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条件的观点来看,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本质。“资本不是物质,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属于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在物中具体化,赋予其独特的社会性质。“资本是活体劳动和物质的组合,它是基于物质形态的一种生产关系。由追逐利润的内在动力和自由竞争的外在压力形成了一种机制,促使资本到处寻找生长的土壤,到处落户,驱使着这个社会不停地运转。资本不断扩张的本性体现为资本的国际化,它的核心与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空间上的扩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欧洲建立起来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血腥扩张和资本的国际化,这种生产关系开始被推及全球各地,这种资本的扩张客观上消除了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使世界连成一片。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空间上的扩张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在全球建立,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阶级关系在不同地方的复制,使接受资本输入的国家成为输出资本的国家的从属或附庸。通过不平等的交换和资本出口,资产阶级使后进国家成为主要生产一级产品殖民地时代的商品经济。随着国家从属于城市,它使那些不开化的国家从属于开化的国家,使农民阶级从属于资产阶级国家,而东方属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空间上的扩大又引起了资本主义国之间的斗争。资本的性质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因此,在这个体系中,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借助于资本这一形态来实现,资本本身也就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0.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5.

猜你喜欢

中美贸易战马克思主义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