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体育层面浅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9-02-04赵卿
赵卿
摘 要: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大学在校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肥胖和眼睛近视的学生也有所增加。在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诸多因素中,学校体育是能够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学校体育的角度出发,分析体育教学、体育场地设施、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有效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体质健康 学校体育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a)-0101-02
1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学校体育因素
1.1 体育教学的现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
从教学内容上看,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都遵循“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单项运动技能的掌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也由田径、体操等运动量大的项目逐渐转变为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大众化、趣味性项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体育选项课中,更喜欢选择运动量小、环境好的室内体育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游泳等课程,而一些运动量较大的室外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等课程并不受到学生的欢迎。高校结合目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都尽量简化体育课程中有难度和较为危险的教学内容。从教学时间上看,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2个学时约90min,大多数学生能保证每周體育课堂上约60min的锻炼时间,这个频率和时长很难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由此可见,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逐渐趋于快乐体育,注重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体能素质的全面锻炼,且体育课程的时间和频率相对较少,因此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并不能起到显著作用。
1.2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度较低,实效性差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1]。部分高校有出早操的规定,以此来督查学生早起和进行课外锻炼的情况,但是很多学生只是签到走形式,并未真正进行体育锻炼。高校的体育协会和社团,也只有少数具有体育特长和体育爱好的学生参加。调查显示,有些专业课业繁重,学习压力较大,学生在课业之余已没有精力开展体育锻炼。
1.3 体育场地与设施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逐渐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高校的体育场地与设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体育场馆与体育器材基本上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但仍然存在场馆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很多高校都没有风雨操场,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会受到天气影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场馆除了满足上课的需求之外,还应该为学生的课余训练和课外活动提供场地保障。但多数高校的场馆利用课余时间对社会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空间,对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态度、情感和兴趣都产生了消极影响[2]。
1.4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通过人才培养理念、运动哲学和体育口号、体育社团建设等因素予以体现[3]。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智能手机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大多数学生依赖手机,成为“低头一族”,更有甚者沉迷网络,通宵熬夜、不吃早餐,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身心疲劳,身体机能下降。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健康知识及专业审美视角,盲目节食减肥,损害身体健康。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自我意识强,但自理能力较弱,缺乏吃苦精神,没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塑造思想坚定、体魄强健和人格完善的校园体育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高校的体育社团、体育协会等学生团体组织在培养学生参与群体活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学校运动会和各种体育比赛有效地营造了体育锻炼的氛围、提高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但是,仍有近半数的学生对体育赛事和群体活动不感兴趣,参与度很低,体育社团的数量和规模有限,组织管理较为松散,引领和带动学生主动健身的作用尚未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还有待进一步塑造。
2 优化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2.1 完善体育课程设置,指导学生体育锻炼
体育课程的设置要统筹考虑系统性和全面性,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要注重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在增加受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的同时,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社会发展,各类新兴运动项目的出现,高校的体育教学要按照社会要需求,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也可考虑为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及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程,保证在校学生的基本体育锻炼活动,提升其体质健康水平。
目前大多数学生能得到体育锻炼指导的有效方式就是通过体育教学环节中老师的指导和讲解。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锻炼方法、获取体育知识技能是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体育教师要把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及运动损伤的急救等知识纳入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让学生了解如何避免或处理运动损伤。
2.2 培养大学生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好坏与其日常体育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要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就要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此外,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可以利用讲座、表演、竞赛等形式,普及合理作息、科学饮食、健身等内容的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树立体质健康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2.3 优化体育场地设施,完善体育设施管理制度
目前,多数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数量相对不足,运动场地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需要了解师生进行体育锻炼所需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要求,对于大家普遍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在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方面提供支持。为了避免恶劣天气对体育运动的不利影响,高校应加大室内场馆的建设规模,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场所保障。在体育场地的开放方面,以本校师生的体育锻炼为主,减少对社会开放时间,提高校内师生对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利用率。此外,体育场地设施和运动器材需要合理的管理,完善和健全器材借还管理制度,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2.4 塑造校园体育文化,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
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在校大学生的生活休闲方式,远离运动场,一日三餐叫外賣、通宵上网、长时间看手机、不规律饮食、抽烟喝酒已成为很多学生的生活常态。要改变学生的不良生活方式,需要塑造其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一是提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文化理念,加大对体育锻炼和健身意识的宣传力度,让体育校园文化深入人心;二是学校体育管理部门进行全面规划,组织开展体育文化比赛,全面带动学生参与体育健身运动;三是加强对体育社团和体育协会的建设与管理,通过筹建更完备的社团组织来丰富大学开展体育锻炼、参与体育比赛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顾久贤,李跃.影响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及干预对策[J].体育科技,2016,37(3):85-86.
[2] 李海峰.从学校体育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3):29-30.
[3] 张玲玲.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5,10(30):130-132.
[4] 教育部发布3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大数据”[EB/OL].http://www.jyb.cn/china/gnxw/201407/t20140729_592098.html.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