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杏坛绽芳华
2019-02-03吴洁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对山东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追溯山东教育之源,必先理清教育之绪。山东教育是在基础薄弱、结构失调的基础上艰难起步。经过恢复整顿、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以及实施教育的内涵发展和素质教育。几度春秋,山东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教育弱省迈向教育大省,由大到强,山东教育迈开了教育强省的步子。
春华秋实,山东教育的每一步跨越惠及不同时代的学子,并留下了时代印记,《山东画报》更是时刻关注着教育的发展,在教育发展的重要节点上按下快门,记录教育发展历程,这也是作为媒体的责任担当。让我们在《山东画报》的老照片里,在时代的影像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回忆。
助力发展 基础教育先行
幼是定基,少是勤学。正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不可能有优秀的高等教育。新中国成立之初,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人才,一边搞生产一边学习是常态。
1959年,莒南县第一中学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大放光芒。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生产活动。将读书、劳动、思想拧成一股绳。
在生产中探索教育发展,1975 年6 月,为最大限度地让农民获得受教育机会,山东将教育下移,健全业余教育机构,公社一级配备业余教育专职干部。这期间,业余教育得到较大发展,难能可贵的是幼儿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农村得到突破发展。1979年, 微山县昭阳公社爱湖渔业大队小学教师梁凤安在湖上流动教学,这个流动学校让全大队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8%。
1986年,办冬学、民校、识字班、读报组、“记工识字班”,五莲县掀起学习高潮。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冬学”在《山东画报》的镜头清晰可见,《山东画报》记录下了全省第一家村级社会主义学校的成立仪式。1990年冬和1991年冬,山东农村开展了两次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社教队员利用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推动了农村改革,还让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得到了稳定、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许多贫困村找到了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路子,培植了集体经济新的生长点。从老百姓的饭桌上就能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
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山东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实行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样的标语随處可见,耳熟能详。截止到2000 年,全省近99%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走入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山东教育发展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义务教育为山东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筑牢基础。
高考恢复 多元教育遍地开花
回望历史,教育是社会经济进步、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1977年,全面恢复高考,山东参加高考的人数达80万之多,1万人被录取。这是一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博弈,也为年轻人点亮了心中的梦。
1977年的高考,不仅让一代人的命运发生根本性改变,也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1987 年的“科教兴鲁”更是奠定了山东教育的战略地位。自此,山东教育遍地开花
1988年,烟台福山区教育局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1984至1988的五年里,福山共考出大学生952名,而分配回来的只有164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这种状况,福山开始兴办职业教育。平度更是先福山一步,早在1984年,平度便采取了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抓的“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的措施。1986年以来,平度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教育先进县”“扫盲先进县”。
教育不断地为经济建设培养新型的知识人才,从1987年9月创办到1990年,三年的时间里,东营胜利油田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为油田生产第一线培养输送了1206名专业人才。同一年,莱阳市穴坊初级中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中国农村中学实施STS教育唯一实验点”。1992年,穴坊初级中学不负殊荣,学生们共培育花生新品系56个,有2个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省青少年农业科技成果奖。教育默默地用实际行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科教兴鲁,教育为本,人才是关键。2019年8月1日,据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我省2019年教育强省普通高校本科三个批次集中录取工作顺利结束,共录取考生279085人(不包含之前已完成录取的保送生185人,体育单招1895人,高水平运动员单招176人)。在现代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扛起了大旗。
统筹推进 杏坛深处硕果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山东将此应用于教育体系建设中,实施教育的内涵发展和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山东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继续教育层次比较合理、质量效益较好的教育体系正普惠各方学子。山东教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边缘走向当今的社会中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唯有均衡,才能公平。2002年开始,山东开始支援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普及,为农业发展插上了翅膀。2017年底山东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覆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山东“组团式”教育援藏见成效于雪域高原,孩子们的笑容如格桑花一般绚烂。对口教育援疆不仅仅是智力援助,更长远的是为精准援疆、长期援疆打基础。教育先行,援疆、援藏工作将不断引向深入。教育纵向延伸,杏坛深处百花香。
活到老,学到老。退而不休的老年人依然精神饱满地受教于老年大学。“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以各级老年大学为主、其他教学模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教育体系让夕阳时光更优雅。山东老年教育不负全国老年教育发祥地的美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山东画报》时刻不忘媒体的责任与担当,聚焦教育,《山东画报》的老照片里不仅有美丽的树冠,教育大树的枝桠也被完美锁定、放大,我们时刻不忘媒体的监督责任,打开镜头,我们不仅仅留下了时代的印迹,更见证了山东教育的春华秋实。
(部分图片源自本刊资料库 编辑/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