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孔孟故里 沐圣地儒风

2019-02-03张玉杰

山东画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济宁水浒石头

张玉杰

由中国画报协会、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主办,山东画报社承办的“全国重点画报媒体看济宁”主题采访活动于金秋时节在济宁太白湖新区启动。本次活动意在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济宁城市品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全国各地近三十家画报媒体的四十余人参与。在四天的时间里,他们走遍济宁市区、鱼台县、梁山县、汶上县、邹城市、曲阜市等多個地区,实地感受“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的魅力,用镜头记录下了金秋济宁的美好瞬间。

与李白来一场诗酒相约

在时间的流逝中,古老的太白楼静默在古运河北岸。1200多年前,诗仙李白在这里举杯邀月,留下壮丽诗篇。

那一年,李白36岁,携妻女来到经济富庶、政和清明的任城。这里不仅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才俊人脉的聚集之地,李白寓居在此23年之久。

太白湖原称北湖,因处于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的最北端而得名。后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于2013年将此湖命名为“太白湖”。太白湖东临古运河,西临京杭大运河,呈双河抱湖之势,经过多年发展,太白湖景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湿地保护、水质净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2013年,北湖新区也正式更名为太白湖新区。

济宁市文化中心位于太白湖新区核心位置,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主要规划布局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作为四大文化场馆商业商务配套的济宁文化产业园。此次活动主要集中参观采访了美术馆和博物馆。博物馆里现代设计与历史文化的巧妙结合,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济宁多彩的文化魅力和古今沧桑的巨变。

在济宁,穿越千年时光,赴一场诗酒相约,感受这座城市的厚重底蕴。

鱼米之乡 孝贤故里

金秋时节,鱼台漫野金黄,稻谷飘香。鱼台位于南四湖西岸,境内河流多达 17 条,池塘更是星罗棋布。天蓝、草绿、水清、鱼肥,让鱼台有了“北国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再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等因素,孕育了“鱼台大米”色泽晶莹、营养丰富、气味清香、口感上佳的独有品质。

来到鱼台县王鲁镇陈堂村的绿色稻米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鱼台县时亲自题写的“江北米镇”牌匾。在这里,他们结合有机水稻、蟹田、虾稻三种方式共作,通过种植两种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水稻,绘制成一幅幅稻田画。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里用稻米独有的色彩,绘制出一幅幅的壮美画卷。

此外, 鱼台还是闻名遐迩的“孝贤故里”。有道是:百善孝为先。孝贤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鱼台县是孝贤文化发源地,至今“五里三贤”的佳话流传不衰。“三贤”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皆为孔门七十二贤中人,因在鱼台相距不过五华里而居,故称“五里三贤”。其中,闵子骞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子之一,德行卓著,“芦衣顺母”的故事流芳千古,是中国古代“孝亲成才”的典范。

水浒故里  忠义梁山

一部经典名著,使水泊梁山名扬天下。听水浒故事、赏杏花村酒窖、品水浒英雄美酒,领略宋代市井民俗,体验博大精深的水浒酒文化,感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水浒豪情……

景区依照水浒原著描述进行场景复原,以历代酒器展示区、北宋民俗文化体验区、水浒酒文化体验馆、北宋酒作坊、水浒酒窖、水浒文化产品展示中心等为主要内容,再现了北宋时期的特色风土人情以及水浒英雄的豪迈情怀。

在梁山县还有一个以“留住乡村记忆,展示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美丽乡村——贾固堆。村庄深入发掘龙山文化,建设了陶艺体验园,复原远古制陶艺术,让游客在观赏体验中品味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建设了陶艺馆、古戏台、农耕博物馆,对传统文化进行展示和传承。经过几年持续发展,逐渐形成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节庆活动聚人气的旅游热地,引来四方游客观光体验。

汶水河畔的运河文化

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坐落在今天的汶上县南旺镇的汶水入运处。南旺居古大野泽之滨,历史悠久。元代开凿京杭运河,南旺因地势隆起,被称为“水脊”。水脊成了运河畅通的难题,明朝初期,工部尚书宋礼和汶上民间水利家白英经过勘察,在戴村筑坝遏汶,驯服汶水西行,从南旺入运,七分北流,以济漳、卫;三分南流,以济黄、淮,而漕运通。后建龙王庙于分水处,故称“分水龙王庙”。

南旺分水枢纽曾是大运河全线科技含量最高的“心脏工程”,素有“江北都江堰”之美誉。古人的水利智慧确保了明清两代大运河连续500多年畅通无阻。而现在旁边一座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落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寻大运河历史以及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文庙是崇文尚礼的圣地。汶上文庙,始建于唐朝开元十三年,占地面积约二万平方米,建筑群东西宽约一百米,南北长约二百米,现尚存有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烈女祠、节孝祠等建筑。据景区负责人介绍,因公元前501年,孔子初仕中都宰,留下了“路无拾遗、夜不闭户”的千古美谈。加之明代嘉靖年间汶上孔氏后裔孔胤植继袭衍圣公爵位,所以汶上文庙较之其他文庙,与孔子关系更为密切。

拜孟子逛古村 慢游邹城

来到亚圣孟子的故里,游孟府和孟庙,探索儒家文化。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周围有红墙护围,总面积65.3亩。它是一座长方形建筑群,五进院落,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错落有致,起伏参差,充分体现了古代庙堂的特点。

孟庙之正南门为“棂星门”。“棂星”即指天上的天镇星,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门以“棂星”命名,含有尊圣如天之意。“棂星门”高大威严,封建时代除农历二、八月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帝王钦差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开此门,平时闭门不启,现为进入孟庙的正门。门内东西各建一座斗拱承托的木坊,左为“继往圣”、右为“开来学”,以表彰孟轲对儒学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

孟府与孟庙毗邻,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府第,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从此,这里就被称为“亚圣府”,也叫“孟府”。孟府开始建造的年代不祥,据推测是宋景佑四年(1037年),建孟庙的同时,建造了孟府。后经历代变迁和扩建,就有了现在的规模。

邹城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自然风光秀丽,在云深处藏着一个千年古村——上九山。上九山古村位于两座山中间的山坳里,南北狭长,一条小河穿村而过。石头房,石头墙,石头院落,石板路小巷。依山而建,就地取材,择邻而居。简单而不杂乱,简约而不肤浅,错落有致,格调清新,别具匠心。

上九山村建在半山腰上,刚一进村,一座八角形的水井就映入眼帘。因为年代久远,井口的石头上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印子,時至今日,村里留守的老人仍然会肩挑两只水桶,在深达十几米的井内使劲摇晃井绳,打上来一汪冰凉的泉水。

走在村中的小路上,几乎每走几步脚下便是一块巨大的岩石。顺着石头的纹路望去,许多村民的房屋都是直接建在岩石上,门口的台阶是用旧的磨盘改的,家家户户都有石头做的神台。村里的老人说,山上最不缺的就是石头,所以家里盖点啥东西,都离不开石头。村座在山上,人住石头房,脚踩石头路,院墙石头垒,人称石头村,街口垒了石头门,至今还有三个比较完整的石头古街。

走进尼山圣境 感悟儒家风尚

在曲阜,采访团的第一站是鲁源新村,它是济宁、曲阜和尼山镇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之一,包括东鲁源村和西鲁源村。依山傍水而建,高低错落有致,造型优美,是极具浓厚儒家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农村居住社区。

与鲁源新村相毗邻的便是尼山圣境。“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来到尼山圣境的每个人都会被这里的儒家风尚所感染。

在尼山圣境,最抢眼的当属一座高大巍峨的孔子像,高72米,由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先生主持设计,以唐代画家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图》为参考,按照“可亲、可敬”“师者、长者、智者”的形象定位进行塑造。

另一引人注目的建筑应属大学堂,大学堂位于尼山圣境景区中轴线的东侧,依山而建,整体呈退台式形制建筑,大量运用廊柱、穹顶等建筑手法,外观大气磅礴,体现了“拙朴、自然”的整体风格。大学堂是一个展现儒家文化的艺术殿堂,包括仁、义、礼、智、信5个大厅,综合演艺大厅、七十二贤廊等空间,构成了集博物、典礼、讲堂、会议、演艺以及其他配套功能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建筑。

在曲阜还有一处为了纪念孔子、集中展示孔子思想学说、传播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博物馆——孔子博物馆。它是“三孔”文化遗产的延伸,馆藏丰富,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闻名于世的藏品包括明代以来直至1948年的30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善本古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济宁,一个古老与现代交融东方圣城,这里有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包容八方的运河文化,豪情忠义的水浒文化。这里文以化人、以文载道;这里山水交融、相得益彰;这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济宁,正以一个博大的胸怀,拥抱八方来客!

(未署名图片由济宁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张媛媛)

猜你喜欢

济宁水浒石头
别小瞧了石头
四大名著趣解
石头里的鱼
济宁有线“屏屏通”便民惠民生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
社会 “水浒”化
《水浒》“一百单八将”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