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全息育人”理念下中小学生成长档案建设的策略探究

2019-02-03符永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

符永蓉

摘 要 “学科全息育人”的理念给学生成长档案建设带来了的新思路。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全方位记录,不仅为学校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选人用人有着重要价值。对此,本文从全息育人的视角探讨了学生成长档案的建设意义和路径。

关键词 学科全息育人 学生成长档案 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学生成长档案记录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成长点滴,是学校管理、家长教育和实现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参考依据。当前,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档案意识的提高,学生成长档案已成为各个教育阶段都十分重视的工作。“学科全息育人”依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等,以学科课程为基础,挖掘“育人点”,建构基于“学科认知、德性育人、审美育人、健康育人和实践育人”五个维度的学科育人框架。“学科全息育人”给学生成长档案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其包含的五个维度与成长档案的内容高度匹配,而如何根据“学科全息育人”的理念和学校育人的目标建设学生成长档案是当前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家长共同重视的问题。

1学生成长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新课程改革,评价方式的多元等,学生成长档案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成长档案的建设需要要更加全面化、系统化、规范化。但目前,我国学生成长档案的建设还存在如下问题。

1.1学生成长档案内容单一且形式简单

学生成长档案内容的丰富度是其价值发挥的决定性因素,但当前我国对于学生的成长档案重视程度还较低。首先表现在数据采集的匮乏,从大多数学校的数据采集情况来看,学生档案内容收集的参与主体较少,一般由班主任进行组织,学生填写,缺乏多个部门的联合参与,这也就导致了档案种类缺乏丰富多彩,大多局限于学生课程、成绩、获奖情况、处分情况等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习情况,对于学生活动内容的采集还较少,使得档案的价值大大折扣。第二则是对数据采集的深度不够,在学生成长档案的建设中采集的数据较为浅显,大多局限于可量化的数据,如考试成绩、获奖次数等,缺乏过程性评价,如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此外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记录也较为原始和单一。

1.2学生成长档案信息采集频率低且缺乏连续性

学生成长档案的关键在于“成长”二字,这也使其具备动态性、连续性的特点,基于“学科全息育人”理念,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不仅要注重内容的丰富度,更要求成长档案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但目前我国学生成长档案建设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阶段信息采集频率低,即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时档案记录非常匮乏,其信息采集通常一年一次,频率极低,有的学校甚至只在入学和毕业时进行档案的采集和录入工作,这就导致档案严重缺乏时效性和丰富性;二是阶段信息采集缺乏连续性。成长档案是记录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但目前我国各个教育阶段学生档案的斜街交叉,没有形成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档案采集管理制度,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容易出现档案断档的情况,无法发挥成长档案系统化的优势。

1.3学生成长档案利用率低且缺乏对价值的认识

学生成长档案价值的发挥最终要落实到档案的利用,只有档案利用的主体更加丰富,频率更加多元,为利用主体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的目的才能够实现。但目前,学生成长档案的利用率还较低。在学校方面,主要的对档案的收集、采集和整理,但对于档案的利用仅仅局限于查阅,缺乏对档案内容深入的分析和应用;在学生方面,成长档案的建立仅承担录入的角色,缺乏对成长档案的重要性和价值性的引领和指导;在用人单位方面,学生成长档案的作用更多的是选人用人,但由于成长档案的真实性缺乏监管和机制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使用成长档案的积极性。

2“学科全息育人”理念下学生成长档案建设的意义

2.1学生成长档案是为学生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传统的学生档案管理模式下,学生档案的填写频率较低,通常在学生入学和学生离校时进行档案的录入工作,导致了档案的内容过于单一且时效性较差。学生成长档案全方位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具有连续性、动态性、过程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学生工作人员、辅导员和相关的任课老师能够更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信息,同时能够动态的掌握学生的情况,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有针对性进行干预。学生管理者和教务管理部门也能够通过学生的成长档案动态的对学生的每个阶段进行科学评价,有助于学生资助、评奖评优和宿舍管理等。此外,学生成长档案还有助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早的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恶化,保障学生心理健康,预防由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各种应急事件。“学科全息育人”的要求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文化质方面的提高,更包括思想品德的塑造,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则给“学科全息育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参考依据。

2.2学生成长档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成长档案完全是依据学生在学生、生活和实训的表现和情况而建立的,其参与主体是学生。而参与的对象则较为多元化,包括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活、学习、科创、实践等等。学校内的每个部门都会或多或少的参与到学生成长档案的建设中,这也传统学生档案管理相比有着极大的进步。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使得学生成长档案更加立体化,即学生在学生或者实践单位的所有情況都能够被记录,增强了档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学校来说更加方便了管理,而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来说,更为全面的成长档案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根据学生成长档案,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发现自身存在的不同,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这一阶段后,再由多个主体对其进行评价和总结,为学生下一学习目标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3学生成长档案为用人单位的选人用人提供依据

“学科全息育人”理念下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的考察更为全面和综合,这也给用人单位的选人用人工作带来了便利。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养、心理状况、实践经历、评奖评优状况等内容都体现在成长档案中,这也是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学生就业面临的着更大的压力,用人单位则更倾向于全面考察学生情况。在过去,学生档案更多的是作为学生身份和学习经历的凭证,而“学科全息育人”理念下的学生成长档案则在学生就业中发挥着更多的作用。用人单位除了关注学生获奖、班干和成绩数据外,还十分关注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心理状况,实训情况和人际沟通关系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对成长档案的查看获得。

可以说,学生成长档案对于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都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在成长档案建设中,政府和教务管理部门应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和帮助各个主体参与到学生成长档案的建设中来。

3“学科全息育人”理念下学生成长档案建设的策略

3.1注重数据采集,丰富档案内容

“学科全息育人”理念下对学生成长档案的内容作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教育管理部门应注重數据采集,不断丰富档案建设的内容。在采集策略上,采用部分性收集策略。对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但其中并不是所有资料都有价值,收纳过多的资料会导致冗余过多,影响档案价值。对此,就应采用部分性收集策略,有选择地对某个类型或者学科地内容进行收集,因此其内容专业性较强,主题也十分鲜明。部分性收集策略以价值判断为基础,通过制定完善的收集标准限定收集的内容,因此标准是否合理就成为了部分性收集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对此,教育事务管理部门应综合运用多个影响因素,从多维度对信息的价值进行评估。同时,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在选择部分性采集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档案的动态变化性,应结合先进的管理工作,实现对学生信息的动态监控,并及时调整采集策略,以不断提高学生成长档案的覆盖率。

3.2加强学校主导,增加参与主体

针对学生成长档案中动态性、连续性的缺乏,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长效学生档案管理与沟通机制,以更大程度的发挥学生成长档案的价值。学校应在学生成长档案建设中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在学校方面,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遵循学生培养的客观规律,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家庭、学生本人三方通力合作,促进学生培养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家校档案的建立者主要为当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建立单位以班级为总目录,以每个孩子为档案活页,建立时间从新生录取(转学新来时)开始。此外,学校还应做好与不同年段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成长档案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家长的档案采集和保存意识,为后续的档案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3深化家校合作,加强档案利用

学生成长档案的利用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首先,学生成长档案,每生一式两份,一份学生毕业后给家长,一份转给上一级学校继续建立该生的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成长点滴,全程关注学生发展,是一种学生工作科学化、系统化的有效方式,更是学生档案利用的基础。第二,开发面向学生和家长的档案利用,学校应结合现有学生成长档案资源,在保证学生信息保密性的基础上开发更多的利用方式,简化学生家长的档案使用需求。具体而言,学校应对学生和家长的档案使用需求进行全面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一线需求,并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按照可行性、紧迫性等要素进行分级排序,有序开展档案利用的开发。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要充分配合学生工作,从自身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供学校参考。通过家长和学校的有效沟通,不断完善和丰富学生成长档案的利用,以推动其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慧.学生成长档案:家校共建,放飞梦想[J].档案时空,2017(06):44.

[2] 邢胜.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档案袋评价研究——义务教育中学化学学习档案袋评价实证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3] 刘冬.认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外资,2014(02):257.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析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