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
2019-02-03张玲玲
张玲玲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合理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才能诱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勇于张开创新思维的翅膀,学有所获,感有所知。本文作者紧密联系自身的教学工作实际,简要阐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措施,值得大家一起商榷。
【关键词】 精心设问;把握契机;结合实际;注重实践;问题情境
无论是曾经推行过的“15/20/10”课堂教学形式,还是当今正在实施的“三段四模块”高效课堂模式,都离不开教师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巨匠孔子曰:“学起源思,思起源疑。”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灵活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才能诱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勇于张开创新思维的翅膀,学有所获,感有所知。笔者借此优越的交流平台,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浅谈一些体会,有待于大家予以慷慨地斧正。
一、精心设问,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不是难事,但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不能随心所欲,务必坚持“由易到难”的渐进性原则,紧密结合三维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提出趣味性的问题,从而诱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学习兴趣倍增。譬如,笔者在执教“求代数式的值”一课的导入时,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东方电影院每排拥有30个供观众坐的座位,试问n排一共有多少个座位(30n)?为了增加经济效益,电影院总经理准备在两侧楼梯口分别增加5个座位,试问一共有多少个座位(30n+10)?若靠在最前面的10排坐满了看电影的观众,则一共可以容纳多少观众看看电影(30n=30×10=300)?由于上述提问具有趣味化的特征,因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并且轻松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二、把握契机,因材施“问”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坚持因材施“问”原则,巧妙提出启发性问题,才能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发展;同时,当学生正确完成了答题任务后,教师还必须继续追问学生其中的缘由,从而避免学生步入盲目解题的“围城”。例如:笔者在帮助学生复习“相似三角形”的知識时,就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个练习题(如图所示):一个直角梯形ABCD,AD//BC, ∠A、∠B和∠DEC都是90°,请找出AE、AD、BC、BE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一图形简洁明了,不少学生很快找到了四条线段之间的关系;于是,我继续追问:“如果我们把这个图中的三个直角改成60°那这四条线段间的关系怎样呢?” 许多学生用找相等角的方法得出了△BEC∽△ADE的结论,从而初步理清了四条线段成比例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应变能力,我再提出疑问:“如果把60°改成130°,那么是否会出现什么的结果呢?”顿时,各学习小组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明白了一个真谛:当∠EBC=∠DEC=∠DAE时,AE、AD、BC、BE都是成比例的。
上述环环相扣的提问,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而且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也拓宽了知识视野。
三、结合实际,随机提问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实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数学核心素养稳步提升。
譬如:笔者在执教“等腰三角形”一课时,就直接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建筑师傅在修建房子时为了检测房梁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先采用一块带绳子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处用绳子固定住,另一端系上一个重物)放置于房梁上,然后观察绳子是否经过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处,从而判断出房梁是否处于水平状态?请你说说蕴含了什么道理?为了帮助学生全方位分析这一问题,我把具体的操作的过程分解于屏幕上,许多学生几乎陶醉于这一问题情境之中,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此时,我笑容满面地说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问题只有应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来解决,让我们一起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原理吧!”话音刚落,同学们迅速翻开书本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去。类似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四、注重实践,巧妙提问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达尔先生认为:数学学习属于一种开动脑筋的思维活动,这种活动犹如骑自行车和游泳,若缺乏亲身体验,那就不能真正学好数学知识。这与毛泽东主席倡导的“实践出真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潜能、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把教材中的一些概念、习题、原理、定律等理论性的东西,灵活地转化为学生可以直接动手参与的数学活动。
例如:笔者在执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先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然后让他们动手用课前准备好的白萝卜切出一个长方体,并紧紧围绕以下问题思考:若用水果刀垂直一刀切萝卜,则会出现什么现象?假如面切萝卜两刀后,那会产生什么结果?假如采用同样的方法直接切三刀,那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通过依次类推式切萝卜的活动,以利学生从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通过缜密分析、多角度归纳与抽象化概括,逐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发展。可见,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数学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善教者必善问,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创设问题情境,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自主探究活动,为构筑“实际、实用、实效”的高效课堂大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