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封神演义》到新旧版电影《哪吒》看师道特征

2019-02-03胡冬青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6期
关键词:哪吒电影

摘  要:教师形象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银幕上的教师/师傅打开了师者形象研究的新视角。本文分别探讨了《封神演义》、《哪吒闹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师傅太乙真人的形象,揭示出该形象差异的原因折射出其所处年代的师道特征,并详细介绍了各个年代的师道特征,于新时代对于教师新形象的塑造颇有意义。

关键词:电影;哪吒;师道特征

作者简介:胡冬青(1976-),女,江西赣州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影视研究与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6--04

日前,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自首播以来到目前票房已突破50亿,成为中国影史上继《战狼2》之后,第二位跻身50亿俱乐部的电影。伴随着这部电影的热播,片中一些台词也成为人们口中的金句,如“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我命由人不由天”、“人们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等。而片中的人物形象也为大众喜闻乐见,其中的太乙真人——哪吒的师傅,更是以其诙谐的人物形象和一口“川普”让影迷们津津乐道。太乙真人,从原著《封神演义》中那位放纵徒儿护短的师傅,到《哪吒闹海》中形象有所革新,到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形象被大胆颠覆,这个师傅形象出现诸多了诸多变化,这与每个历史时代的师道特征是紧密相连的。

一、《封神演义》

(一)《封神演义》中的太乙真人

在明代许仲琳所著(也有明朝道士陆元星著一说)的中国古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座下弟子“12金仙”之一,洞府是乾元山金光洞,是个手握拂尘、仙风道骨的老道形象。他的镇洞法宝是九龙神火罩,为人低调。但传说法力无边,只收了一位亲传弟子——哪吒。

有关哪吒的故事主要在《封神演义》中第十二回至第十四回,分别是陈塘关哪吒出世、太乙真人收石矶和哪吒现莲花化身。《封神演义》中的哪吒魔性成分较重,甚至称不上是正面形象。哪吒七岁那年去九湾河洗澡,惊动了东海龙宫。龙王敖光派巡海夜叉李良前去查看。哪吒因其长相丑陋骂它畜生,冲突之下反手用乾坤圈将夜叉打死。等龙王第叁子敖丙前来理论后,哪吒回答,“我在此避暑洗澡,与他无干,他来骂我,我打死了他也无妨”。(许仲琳,2002)其傲慢残暴跃然纸上,而后不但将敖丙打死,还抽其龙筋准备送给父亲李靖做束甲。待老龙王前往陈唐关李靖家兴师问罪后,哪吒为不拖累父母,前往金光洞寻求师傅太乙真人的庇护。太乙真人不但没有怪罪徒弟,反而认为敖光不识大体,想到上界玉帝那里告状,“以此一小事,干渎天庭,真是不谙事体。”(许仲琳,2002)作为师长的太乙真人不但没有对伤及无辜性命的顽徒进行规诫和教育,反而面授心机,助其脱罪。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哪吒又用黄帝留下的乾坤弓失手射死石矶娘娘的弟子。石矶娘娘找上门来算账时,太乙真人护犊子更加露骨,劝阻无用后竟用九龙神火罩烧死石矶。从今天看来,哪吒就是当代典型的熊孩子,没有正确三观的小混球,而太乙真人可谓是熊家长,对徒弟的野蛮所为一味的纵容,丝毫没有教育他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哪吒的各种顽劣恶行和最后的悲剧性结局,究其因果,都是太乙真人宠溺娇惯,恣纵为祸所致。

(二)明朝时期的师道特征

哪吒和其师傅太乙真人的师徒关系是怎樣的?太乙真人为何一味护短?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从我国传统的师德特征说起。传统师德与封建宗法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的重要特征。所谓“父为‘家君,君为 ‘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渗透于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整个社会,师德规范是以“师者如父”的伦理身份构建的,所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徐廷福,2006)“仁爱”是师生关系的显著特征。太乙是哪吒的授业恩师,两者关系情若父子,甚至恐怕超过父子之情。明末清初学者阎若璩说,“明之士夫积习,师弟重于父子;得罪于父母者有之,得罪于座主者未之有也”。自哪吒出生以来,太乙真人赠予昆仑法宝乾坤圈和混天绫,后怕其吃亏,又加赠法宝风火轮、金砖、九龙神火罩等法宝,还授予他“三头八臂”等法术。在哪吒削肉还母,剔骨还父之后,寻回其魂魄灵珠子,用千年古莲重塑其肉身。所以太乙可谓是哪吒的“再生父母”。如果说以“仁爱”为特征是师道,那么太乙真人认为哪吒打死敖丙和石矶娘娘的徒弟都是天数,谓之天命不可违,他口中的“天数”、“天命不可违”,就是君道了。师道与君道是辩证统一体,是治道思想的两个向度。“师道”,行的是“仁义孝悌”,为的是“率先天下而为之师也”。“仁”的本质是“爱人”。君道,是天子治理国家的合理行为。(陈凯,2013)《封神演义》讲得是商纣王残暴无道又荒淫无度,周武王伐纣替天行道。哪吒是辅助姜子牙伐纣的先行官。在哪吒闯祸打死敖丙和石矶两位弟子后,太乙一再护短,并没有对哪吒的黩武好斗、漠视生命进行惩戒和正确的引导,原因就是他认为这些都是天数。正如他对石矶讲的,“哪吒乃灵珠子下世,辅姜子牙而灭成汤,奉的是元始掌教符命。就伤了你的徒弟,乃是天数。何故轻动无名,自伤雅道。”(许仲琳,2002),太乙认为石矶徒弟活该死伤,哪吒只不过是执行者,于善恶无关。这些都说明师道是屈从于君道的,这与明清时期,随着帝王专制体制的加强,治统和道统都成了帝王的专利,皇帝身兼王道与师道于一身不无关系。(陈东,2009)所以,只要是为了治统和道统的缘故,其他一切都要让步。

二、《哪吒闹海》

(一)《哪吒闹海》中的太乙真人

1979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制作的《哪吒闹海》,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以其瑰丽的画面和精良的制作,当年票房就颇为不俗,是里程碑式的一部动画电影,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斩获多个奖项,如1980年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动画电影奖,1983又年获得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等,深受国内外评论界好评。影片《哪吒闹海》相较于原著《封神演义》在主题和立意上都有根本性改动。特别是对闹海事件的起因做了较大改动,原著的冲突起因是偶然,但在《哪吒闹海》中却成了师出有名,成就了嫉恶如仇的小英雄锄奸除恶的经典剧情。减弱了哪吒这一形象的反叛性和“神”的命运性,强化了他的英雄性和人性。(盛忆文,2010)百姓为求甘霖,向龙王献上猪、鸡等祭品,哪知暴虐贪婪的龙王却并不满足,要求人们进贡童男童女,并派遣夜叉出海寻觅。不巧遇上哪吒,哪吒见义勇为,顺势铲除夜叉,并将前来增援的龙太子敖丙剥皮抽筋,还痛揍了龙王一通。哪吒成了极具叛逆性的小英雄。为报仇雪恨,怒不可遏的东海龙王集结其他三大龙王,准备水淹陈塘关。面对此情形,父亲李靖认为哪吒不学好误入歧途,对他进行批评并禁足,最后面对强权,为息事宁人,怕受牵连的李靖捆绑了哪吒,并收缴了他的法宝武器,不惜牺牲亲生骨肉,所谓“大义灭亲”。

影片中,最能表现哪吒叛逆性的地方是他的挥剑自刎。为避免陈塘关的百姓惨遭生灵涂炭,面对父权的压迫,孤立无援的哪吒打算以死谢罪。临终前他的一句,“一人做事一人当,爹爹,你的骨肉还给你,我不连累你”,让当时无数观众潸然泪下。哪吒小小年纪,却勇于承担责任有担当,显得正气凛然,堪称少年英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选择自杀,背离主流,在天地君亲师严格的等级制度下,此举惊天动地,也使得哪吒成为中国神话中最为追求自由和个性独立的叛逆角色。

该片中的师父太乙真人保持着神仙的道骨仙风,他头戴道冠,长袍飘飘,看起来十分的潇洒俊逸。片头他对李靖所讲的“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不坚”的一句话,颇有深意,似乎暗讽李靖有太多私心杂念,为故事后面李靖为保全自己,牺牲骨肉埋下伏笔。相对于懦弱绝情的哪吒父亲,太乙真人则全然不同,在哪吒出生之日,向赠予徒儿乾坤圈、混天绫离开之际,太乙向哪吒耳语到,“你以后有什么难处,到金光洞……”云云。可谓见面第一天就开启了护犊模式。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对于哪吒的“天赋异禀”和肩护的特殊使命,太乙是知情的。作为西周伐纣的先锋官,哪吒是弱势群体对于强权做出抗争的代表。所以观众对于他对哪吒面授机宜,让他在南天门戏弄和痛扁告状的龙王也就不难理解了。与原著一样,太乙不仅传授了哪吒道术与各式神仙兵器,并让已经“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的哪吒重生。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的哪吒得以重现人间扫平人间妖孽,实现了人到神的涅槃。

(二)1970年代的师道特征

《哪吒闹海》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影片不免留下了一些时代的烙印。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受日本有“漫画之神”之称的家手冢治虫的邀请访日,在日本动漫界引起较大反响,当时初露峥嵘的宫崎骏表达了对《哪吒闹海》的喜爱,同时认为影片影射了中国刚刚结束的文革,猜测影片中的四大龙王可能指“四人帮”(傅广超,2017)。

那个时候,中国十年浩劫刚刚结束,所以人们有此联想也不足为奇。当时不少媒体也认为这是一部有着政治隐喻的影片,认为影片“记录了一个混乱时代的结束,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对此,当年的创作者们认为这是一种过度解读,

因为《哪吒闹海》的剧本初稿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完成,并且曾经打算和苏联的莫斯科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摄制。1958年第10期的《大众电影》对中苏合拍《哪吒闹海》事宜进行了第一次报道。1958年3月上海美影厂派王树忱等人赴苏联与莫斯科美影厂洽谈合作事宜,起初一切顺利,后来因为文化差异使得双方合作困难重重,最后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双方冲突升级,《哪吒闹海》合拍计划最终流产(傅广超,2017)而后由于文革的爆发,影片的拍摄被搁置二十年之久。1976年,中国的美术电影事业也像哪吒一样在经历了“一番生死磨难”后“重抖威风回到人间”。上海美影厂决定将《哪吒闹海》打造为向建国30周年庆的献礼大片。该片不再以少年儿童为受众,淡化了浓厚的阶级斗争的主题色彩,人物更具人性化。

影片中的师傅太乙真人慈眉善目,身着鹤氅,乘鹤神游,一派仙风道骨模样。自称“哪有什么神仙哪。我只是好打抱不平、爱开玩笑的老头罢了!”道出了纯真、质朴的内心世界。在东海龙王说要去玉皇大帝那里告御状后,太乙真人甚至让哪吒假装成玉皇大帝来骗东海龙王,除了体现出太乙爱打抱不平和爱开玩笑的性格,同时,也体现了哪吒与师傅之间的师生关系某种程度上被塑造成了一种革命的同志式关系。较之原著中满口“天数”,漠视生命的形象,太乙真人的形象更加人性也接地气了许多。他所说的“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不坚”这句话颇有唯物主义的色彩,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比较契合。影片中哪吒不再像原著中般争强斗狠,少了怨气,变得更有正义感。尽管影片对于师徒关系没有描绘太多,但是,太乙与哪吒之间的关系无不折射出文革后时代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社会氛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将师道尊严看作是专制型、等级制、不平等师生关系的典型代表,引发了学校环境中师生地位的倒转甚至师生之间的批斗。(车丽娜,2019)1979年的中国教育领域,已基本肃清了陈旧落后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慢慢形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说法慢慢确立起来。

三、《哪吒之魔童降世》

(一)《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太乙真人

《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经问世就获得8.7的豆瓣分,虽然没有超过《哪吒闹海》9.0的得分,但却是目前票房最高的国产动画电影。这部电影这么成功,获得观影者交口称赞的原因与导演饺子对原著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是分不开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的内容较老版的《哪吒闹海》更有深度,人物形象塑造也更加立体、丰富。

《哪吒闹海》讲述的是哪吒打死龙太子敖丙,抽其龙筋,遭到龙王报复,为救陈塘关的百姓,哪吒悲愤自刎,后被太乙真人用莲藕重塑其身救活,为民除害的故事。故事中好人和反派的划分在今天看来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不过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血肉之躯可以重生,战斗精神永垂不朽;反抗强权和父权,打击恶势力是时代的强音,因而引起了当时无数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作为第一部宽银幕彩色动画片,通过光影结合,在当时技术设备欠缺的条件下,制作团队依靠精湛的技巧依然完美地呈现了一部融合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精彩影片。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内容上更为立体丰富,多种矛盾的展现使内容讲述生动,颇具吸引力。而人物的成功塑造更是电影吸睛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说反抗权威和父权是旧版本的主题词,那么,反抗宿命则成为新版本的主题词,因而人物形象發生了较大的改变。在《哪吒闹海》中残暴的龙王是绝对的反派。而在新版中龙王也只是受天庭压制在海里看管妖族的一枚棋子,为了改变自身命运,他串通申公豹冒险偷得灵珠,有值得人们同情的一面。尽管有着清秀的面庞,哪吒的形象在旧版中颇有点像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的魔童。而新版哪吒有着当下流行的烟熏妆,完全是一副潮童的模样。旧版中,懦弱的父亲明哲保身,母亲殷十娘的形象近乎隐形,哪吒外表传统,骨子里却叛逆,闹海只身与龙王抗争。新版中身为魔丸的哪吒外表貌似叛逆,却因有着和睦的家庭,尽享父母的理解、包容与关爱,因而他的反叛也就没有老版本里刻画的那般彻底与决绝。片中哪吒父亲宁愿牺牲自我顶替儿子遭天谴的大爱无疆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哪吒母亲终日斩妖除魔却不忘悉心照料儿子,甚至还百忙中挤时间陪儿子踢毽子,这在时下那些终日在家庭与事业间疲于奔命的职业女性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而片中最讨喜的角色莫过于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了,新片里的他完全颠覆了道士的传统形象。他既不清瘦也不道骨仙风,而是位袒胸露肚完全褪去了神仙光环的大胖子。连坐骑也由传统的仙鹤变成了一只肥头大耳的猪。他嗜酒如命、冒失、话痨一个,可谓缺点一箩筐,但是他却是位不折不扣的好师傅。在《封神演义》和《哪吒闹海》中,太乙真人属于事后收拾残局的角色,“你这个小孽障,又惹祸事啦” 是他对哪吒最重的责备。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太乙真人真正承担起了老师的责任,教他法术赐予宝物都是次之,更重要的是他引导哪吒认清自我,学会勇于冲破人们的成见,硬是把一位天生的“魔丸”调教成了一位有正义感、不认命、有担当的少年英雄。关键时刻,为救哪吒,太乙挺身而出,助徒儿一臂之力,保住了哪吒的灵魂,哪怕为此牺牲他修炼得来的几百年功力和牺牲成为十二金仙的前程。“如果你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也不晓得,但是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太乙真人最后所說的话成了影片的点睛之笔。不再一味地纵容和袒护,同时作为师傅和朋友的太乙真正成为了哪吒的人生导师。

(二)今日人们对于师道的新期待

今天时代发展迅猛,价值观混杂,从来没有哪个年代的教育者——老师们需要承担起这么多的责任和担负起那么高的期待。“春蚕”、“红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讴歌师者的代名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们走下神坛,不再是知识权威的唯一代言人。越来越多接地气的老师形象为民众所接受。在悲壮、苦情成为现在中国电影中教师形象主要特征的同时,令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负面的教师形象也在一些电影等媒体中出现。神圣化教师和妖魔化教师都不是展现师者形象的正确方式。还原师者在生活中的本来面目,不神化、不丑化,不模式化教师形象才是电影塑造师者形象的正确打开方式。《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太乙真人,也许并不太符合传统电影对于师傅形象的预设,但正是因为他的真实和不完美成为电影中的笑点担当或许才成就了他这个银幕经典形象。《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这个新型教师形象的塑造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公众对于教师和师道的新期待。

今日的教师不仅要授业,解学习之惑,更要“传道”——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找到前行的方向,厘清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唯有如此,我们培养的青年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教师不是为学生燃尽生命的“蜡烛”,而是点亮学生心灯的“启蒙者”。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而不是执行者。(叶澜, 2001)因而,教师们要勇于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真善美的代言人和学生的精神偶像。影片中的太乙真人做到了,相信新时代的教师们也同样做得到。

四、结语

教师形象研究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媒体中的教师形象不仅会影响观众对教师群体的认识,而且会影响到教师群体对自我形象的构建。通过研究银幕上的教师形象,为师者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封神演义》到新旧版《哪吒》电影中三位姿态迥异的太乙真人,让我们意识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师道特征。《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正义和仁慈的太乙真人对徒弟的包容和真诚付出,以及他与哪吒间亦师亦友的关系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教师新形象和新型师生关系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样也留给了我们无尽思索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许仲琳.封神演义[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89.

[2]许仲琳.封神演义[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92.

[3]徐廷福.论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6(7).

[4]陈凯,郑宇泽,陈亮“治道”思想的两个向度 ——“君道”与“师道”的内在逻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3(6):84-89.

[5]许仲琳.封神演义[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99.

[6]陈东.皇权下的师道尊严——中国古代经筵坐讲立讲之争[J].教育学报 2009(4).

[7]盛忆文,论《哪吒闹海》中传统题材的改编与应用.电影文学,2010(7)

[8]傅广超,《哪吒闹海》幕后揭秘”,空藏动漫资料馆,2016 .http://m.sohu.com/a/191253022_99995175.

[9]车丽娜,徐继存.我国师生关系研究70年:历程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

[10]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哪吒电影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哪吒来了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与多重人格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