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
2019-02-03付军
付军
【摘 要】 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固然关键,但培养学生的身体机能素质也同样重要。通过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均衡发展。特别是在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关键时期,我们是学生的引导者,应该注重课堂方案的教学模式,并及时淘汰掉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保证以“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教学内容培养贯穿整个初中体育课堂。
【关键词】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课堂模式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素质还不够强,自主锻炼意识比较薄弱。为了响应新时期的教学号召,我们教师要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为学生构造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训练模式。本文就从新时期下的核心价值观出發,对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学生体育课堂积极性的方法做几点分析。
一、注重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加强体育课堂模式
自从我国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后,各大学校纷纷加入了素质教育的行列,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教育力度也随之加强。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自身的思维和特点,获取知识的途径呈现多元化的形式。学生可以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同学之间的相互探讨、课外书籍的阅读”等过程中获取他们需要的知识储备。这种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不仅日渐丰富、且具有一定广度,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将来事业成功做好坚强的后盾。初中体育锻炼课堂也同样如此。在当前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有的学生缺乏时间、精力去锻炼,导致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较少。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并有效分析对策,为学生提供核心素养下的体育锻炼平台。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的存在叛逆心理,总觉得只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就够了,不用参与过多的体育素质训练。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为了让体育课堂符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端正学生的运动思想,教师要做他们的指路名师,并制定出丰富多彩的体育策略,全方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的训练过程中,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强化核心素养的教学实例,锻炼学生身体机能
自新课程的体育中考制度实施以来,很多学校呈现出“功利性”的教学特征,不少教师的体育教学陷入功利性,只追求较高的教学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培养和训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训练什么,只会遵循传统的课堂制度。这种教学现象会严重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不仅不能起到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还会让体育教育重新陷入应试教育的窠臼,体育训练活动得不到有效施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淘汰掉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并为学生开拓创新的机会和意识。
有的体育课堂形式不够新颖,会造成学生的思想偏差,导致他们在体育课堂中进行自我娱乐活动,不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我们要和学生多沟通交流,避免体育课堂流于形式,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友好感情,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有效开发。任何一项体育训练项目都是有价值的,总有学生存在训练弱势。比如“立定跳远、班级拔河、跳绳比赛、接力赛”等体育活动,都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当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数字格游戏”“跳跨木马”等趣味性的游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时刻保持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
三、扩展素质体育训练活动。提前学生体育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加强,我国将提升学生包括学科知识、操作技能、体育技能等的能力训练,并将“提高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等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的最终目的。鉴于此点,核心素养不再局限于某个学科领域,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时代的新要求。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们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整个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践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如果学生有对课堂方案不满意的地方,要及时和教师沟通,师生共同设定教学方案,弥补之前的教学缺陷。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建议对课堂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新,全方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设定体育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先要和学生沟通交流,既要在教学开始前明确布置预习任务,还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有了明确的体育锻炼方向,我们就能进一步扩展体育训练活动,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和作用。在扩展素质体育训练活动的同时,由于男女生之间存在体能的差异,教师可以分组进行训练,让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比如跑步热身时,规定女生只用跑两圈,而男生要跑三圈;拔河比赛时男生要在后面押尾等,这些都能促进学生体能素质训练,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实际的体育锻炼,训练力度也不够强。为了提升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入各种有价值的体育训练活动,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推动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掌控教学秩序,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待每日的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任茹敏.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9,(8):195.
[2]陈娜.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2019,(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