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李劼人的?死水微澜?中的女主公形象基于?包法利夫人?的创新

2019-02-03刘珊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6期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爱玛

摘  要:通过研究李劼人的人生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李劼人创作的?死水微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影响,?死水微澜?的女主人公蔡大嫂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包法利夫人的种种特质。但是,李劼人并不是死板地把爱玛的所有性格特质、遭遇、结局等都硬搬到蔡大嫂的身上,相反地,中国式的 “爱玛”也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死水微澜?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实际上是以?包法利夫人?爱玛为基础的一种创新。

关键词:?死水微澜?;?包法利夫人?;蔡大嫂;爱玛

作者简介:刘珊(1992-),女,汉族,湖北黄梅人,法语硕士,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法语语言学及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6-0-02

引言:

李劼人,生于1891年6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初高中时期便十分喜爱文学,并尝试文学创作,后留法期间主要研究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并翻译多部文学作品,其中有?马丹波娃利?(今译为?包法利夫人?)。他是中国翻译?包法利夫人?的第一人,与?包法利夫人?之缘由此开始。在多次不断修改后译完福楼拜该名作之后,李劼人开始撰写一部相同主题的,具有令人瞩目价值的独创性小说——?死水微澜?。?死水微澜?与?包法利夫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叙事风格上,李劼人提出“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与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写作相吻合。篇章结构上,两部作品也大致相同,即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最为相同的一点便是两位作家在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上。尽管如此,李劼人在?包法利夫人?的基础上的创新也显而易见。本文旨在研究?死水微澜?在女人公形象塑造上对?包法利夫人?的创新并分析其背后原因。

1.女主公的共同之处

容貌上,她们都是天生的美人胚子,无论婚前或婚后,都十分吸引异性。其次,两人的经历相似:都生于长于农村,被父母宠爱,后慢慢了解并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她们都同一个非常爱自己的男人结为了夫妻。但渐渐对婚后生活不满,从而开始了跟丈夫之外的男人的偷情生活。但情人最终将她们抛弃,随后便酿成了一系列的悲剧。性格特征上,她们都是爱幻想的女孩子,出嫁之前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渴望嫁到上流社会的王公贵族(爱玛)或城里(蔡大嫂)。她们憧憬浪漫的爱情,对现实无奈屈服,最后和一个不懂浪漫、愚笨不已的“傻子”结婚。如此大的心理落差,再加上她们敢爱敢恨的个性,导致了两人的婚外恋情,她们不顾社会的谴责,为的就是寻找一种曾经向往的爱情。

2.创新之处——创造性接受

蔡大嫂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她身上的光明与黑暗,叛逆与贪欲,泼辣与善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点是爱玛身上所没有的。中国的“包法利夫人”也有中国特色,如封建时代的女人要缠脚,脚缠的越小越好看,大家闺秀必须呆在闺房里学做女红、琴棋书画等。邓幺姑受父母溺爱,这便造就了她为所欲为的性格。缠脚时,她妈见她折磨得难受,让她松松,她偏不干。可见封建思想对她的残害之深。此外,李劼人笔下的邓幺姑也有四川辣妹子的性格特点:大胆泼辣。当情人罗被陷害而逃跑,官府前来抓人,她见到自己丈夫被打便向官兵扑去,最终也还是被打得遍体鳞伤,卧床不起。她同时也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人。当郝家大小姐遭地痞无赖调戏时,她让罗等为其解围。相反,爱玛却是一个比较自私的人,心情不好时对仆人要求高,不满意便要将其解雇。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李劼人笔下的蔡大嫂不单纯是爱玛的复制,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为在蔡大嫂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历史的痕迹,体会到当时的堕落,同时了解到四川妇女们突出的性格特點。

李劼人最大的创造性接受便是最后女主公的命运:爱玛选择了死亡,而蔡大嫂却乐观地选择了改嫁。既然两者有着相同的出生背景,相同的遭遇,那为什么前者要放弃生命,而后者则另嫁他人从而挽救了自己的丈夫和情人呢?下文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浅析其背后原因。

2.1作者本身

作者在叙述的同时,也是在刻画理想中的自己。他们把自己设想成女主人公,去构思剧情发展及最终走向。这也是为什么福楼拜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也提到其实包法利夫人就是他自己。当爱玛失去生命的那一刻,福楼拜也非常痛苦,仿佛自己在品尝砒霜,承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炼狱式的痛苦。爱玛的死亡很大程度上是由福楼拜一手造成的。福楼拜是一个冷漠的悲观主义者,他认为人总是逃脱不了自身的各种物质上的欲望,因此否定人类的总体价值进行。他主张作者应该退出小说,要求叙述时必须排除一切主观情绪,因此他的小说常常是在对生活作现实主义的解剖和批判,并不描绘令人振奋的理想的光环,也不会体现出一丝的希望。在法国文学史上,福楼拜完成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他笔下的爱玛正是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毒害,整日生活在幻想之中,不切实际。爱玛的死亡表明了福楼拜对浪漫主义的强烈批判:浪漫主义文学最终会使人堕落,使人走向自身的毁灭。假如深入研究下去,其实爱玛在故事的中间就已经精神上死亡了:当她与夏尔结婚之后,发现丈夫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曾经幻想过的浪漫、奢华的生活,心里的落差让她对生活失望。舞会之后的偷情生活只不过是她的某种精神寄托,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她再也支撑不住,从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进一步走向肉体的死亡。

李劼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个人的性格特点造就了蔡大嫂的重生。他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青年时代就爱打抱不平:17岁被资助,考入华阳中学。不久因替好友抱不平得罪了监督,被降为小学,他遂愤然退学。19岁带头反对赵尔巽、周孝怀,唆使“警察巡练队”破坏、阻挠全省学界秋季运动会的召开。后与郭沫若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四川保路运动。整部小说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表现了自己对封建社会压抑妇女自然人性的痛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伦理道德便是女性必须遵从“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否则会遭社会的唾弃与谩骂。借助邓幺姑的反抗,李劼人反对封建礼教、支持并颂扬妇女解放运动。这些也与他在法国期间的经历有关。留法四年间,通过阅读和亲身经历,他接触到了法国社会和妇女解放运动,了解到法国女性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些都是他所称赞的。因此他便把这种强烈的女性意识转移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一方面表明对中国妇女可悲命运的同情和怜悯,另一方面把妇女解放的思想传达给中国人民。所以在故事的结尾,蔡大嫂打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嫁他人,自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同时又可以解救丈夫和情人,她何乐而不为呢?

2.2女主公本身

假設把两部著作的女主人公都设想成两个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当然必须是两个出生于那个时代中的一个法国女性和一个中国女性,笔者认为两者主观上对命运的选择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归根究底是中法文化的差异。爱玛从小在修道院长大,深受宗教思想的熏陶,虽然不满修道院的生活,偷偷读了关于恋爱、婚姻的书籍,但在病重之时,却感觉到精神的一种解脱。宗教是爱玛的根,尽管她一直排斥宗教的束缚,寻求人生的刺激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一直在追逐的激情,向往的爱情是靠不住的,切毫无意义。所以她选择了离开人世,因为她已经知道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蔡大嫂则是从小收到中国封建文化的熏陶,年幼之时默默接受自己的命运,当父母要把她嫁给蔡兴顺,她并没有反抗。在故事的结尾,她终于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做了一次违背当时封建社会伦理的选择嫁给了顾家。中国人的生命价值观与法国有些不同,它是以中国五千年来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孔子处于对生命的珍重而主张“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孟子也认为生命的产生与消亡都有其必然性,由必然法则所决定的生命既已产生,就要擅自珍重,故说:“知命者不立乎危墙之下。”况且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死亡对于他们便意味着要放弃一切已经拥有的东西,如名利与权贵和身边的最重要的亲人。蔡大嫂是个聪明的女人,她懂得顺应时势,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或者有利于身边人的事情。因此“重生”也是必然的。

结论: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死水微澜》中细腻的写作手法、写实的技巧、剧情的发展构思、主要人物的刻画方面都深受福楼拜的影响。尽管李劼人如此崇拜福楼拜,并刻意去按照?包法利夫人?来描写一部与中国历史相结合、围绕女主人公的情爱纠葛,但是他加入了自己的元素,使?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的创新让作品更加有活力,更加符合中国社会的特征,更容易被大众所接收。例如蔡大嫂身上加入了爱玛所没有的大胆泼辣的特征,巴蜀地区独特的生存环境和文化因子塑就了川妹子既叛逆又现实的性格。再如叙事过程中,李劼人先生所描写的事件与当时中国社会背景相结合,其中有吸大烟,洋教,义和拳运动等等。用词方面也很讲究,他在叙述的过程中加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使整部作品“川味”十足。但是故事结局表明作者本身的性格特点和立场。本文的研究尚有不成熟之处,希望日后能有机会更加深入地研究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人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嘉懿: 《生与死的选择—论<包法利夫人>与<死水微澜>两位女性的不同结局》,北京: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2010.

[2]李劼人:《死水微澜》,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

[3]李龙:《论邓幺姑的多重性格组合—读李劼人的<死水微澜>》,九江学院学报第147期,九江,2008年4月.

[4]李梅: 《李劼人年谱》,选自《新文学史料》,1992年第02期

[5]李晓丽: 《李劼人对福楼拜的创造性接受—以蔡大嫂与爱玛人物形象之比较为中心》,2006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社会研究生项目“清末民初翻译文献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成果之一.

[6]GUSTAVE Flaubert, Madame Bovary, Paris : Folio, 2001, P57.

[7]Jai Yi LI, Madame Bovary et Rides sur les eaux dormantes: deux destines de femmes, thèse/université de Bretagne Occidentale.

猜你喜欢

包法利夫人爱玛
爱玛
2020电影版《爱玛》女性主义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解读
保险起见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之殇
《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
《爱玛》书中的完美配偶形象
——奈特利先生
《包法利夫人》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