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降本增效为目标的增储建产一体化管理
2019-02-03李之旭
【摘 要】油田的稳产上产需要依靠持续的增储和建产,通过组织管理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地面地下一体化、投资效益一体化实现增储建产一体化,进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论文以辽河油田为例,分析了其形式,提出了主要措施及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果,为老油田高效增储建产开辟了新途径。
【Abstract】The stable production of oil field needs to rely on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reserves and produc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tegration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tegration of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integration of investment benefit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increased reserves and produc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cost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Taking Liaohe Oilfield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form, puts forward the main measures, practices and achievements, and opens up a new way for the old oilfield to increase reserves and production efficiently.
【关键词】增储建产一体化;降本增效;油藏评价
【Keywords】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increased reserves and production; reducing cost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reservoir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12-0017-03
1 引言
近年来,辽河油田油藏评价项目管理中,以“高效勘探、低成本开发”为主线,以精细油藏经营管理为手段,着力提升管理和技术指标水平。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引入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办法,形成了增储建产一体化管理体系。随着一体化管理的持续推进,增储建产各项指标稳步提升,有力推动了油田公司“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2 实施背景
2.1 油田评价增储形势越发严峻
目前,我国油田增储形势极为严峻,随着国内油田的开发深入,大量浅表层油田资源被开发,很难探寻新的油田资源,而现有新发现油田资源开发难度大,进一步增加了油田增储形势的严峻性。基于大环境背景下,辽河油田随着勘探开发进程的推进,辽河油田增储形势也同样不容乐观,特别是2010年兴隆台潜山带发现亿吨级优质探明储量之后,发现储量的难度不断加大,储量增长进入低位徘徊期,储采失衡不断加剧,储采平衡系数自2012年以来连续6年小于1,油田稳产基础薄弱。
2.2 新区产能建设规模逐年萎缩
油田产能不仅与油田规模大相关,并与油品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如果发现储量区油品质量比较差,提炼难度高,就会导致产能下降。近年来,辽河油田新发现的储量区块多为物性较差的低渗透-致密油油藏,资源品质差、动用难度大,导致新区产能建设规模逐年萎缩,由2010年的53.2万吨降至2016年的3.7万吨。由于没有规模性的新区动用储量投入,油田稳产后劲不足,稳产难度逐年加大。因此,亟需在增储建产一体化管理上做精、做细、做优,以确保油田公司持续有效稳产。
2.3 油田开发建设成本持续上涨
受到國际油价持续低迷,油田开发建设地质目标变差、单井产量下降等不利因素影响,同时伴随着征地、土赔、物资材料价格上涨和井控、质量、环保要求更加严格等客观因素的存在,油田公司效益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由于国际形势不稳,主要产油国家因政治因素导致石油价格持续下降,迫使国内石油价格走低,使国内石油企业生产利润被严重压缩。油田开发建设地质目标变差:大量的优质石油资源被开发,新增石油开采项目无论从规模上以及油品上均与原先有较大差异,增加了企业开发成本。单井产量下降:主要与油井内石油资源减少、油品质量下降有直接关系。开发建设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迫使油田必须实施增储建产一体化管理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3 主要措施及做法
增储建产一体化管理体系采用集成的思维和理念指导油藏评价项目的运行与实践,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达到投资结构合理、成本控制有效、效益效率稳步提升的目的[1]。主要是做好一个“方案”,做到三个“精细”:
第一,突出一个整体,做好一个“方案”。油藏评价阶段是勘探与开发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增储建产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因此,应该抓好相关“精细”工作,全面细致地评价油藏工作,对开发油品、规模以及开发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与能源价值进行综合性评定,并提出开发难点,为后期的开发工作提供重要数据依据。
第二,突出问题导向,做到三个“精细”。在建立增储建产一体化管理体系过程中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性以及工作目标,抓住管理体系中的突出问题,并就此提出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对重点问题进行精细化管理,既保证了管理资源利用的集中性、高效性,也能够及时解决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升管理效果。
第三,精细综合研究、精细评价管理、精细投资控制。增储建产一体化管理体系包含多个方面,管理内容范围宽泛,涉及管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需要管理人员对其精细化进行综合研究,注重评价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反馈管理中的不足,优化管理效果。此外,增储建产涉及资金多,财务管理风险也高于一般企业,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投资金额的细化管理,精准控制投资风险,提升管理有效性,为增储建产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稳固基础。
3.1 承前启后延伸评价,实现高效增储,及时开发
从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角度看,勘探是开发的基础,开发是勘探的目的,两者有机联系,共同服务于实现油田整体效益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油藏评价是勘探开发一体化过程中的关键结合点,前接预探成果、后想开发建设。评价过程中突出“两个延伸”:
①评价向勘探延伸,在预测、控制储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评价工作,同时紧跟预探新发现,加快规模储量区块探明节奏。预测与控制出量:管理人员需要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并使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勘探资源的规模、油品进行全面评价。加快探明节奏:相关工作单位应该逐渐培养高水平勘探人员,并完善相关勘探电子设备以及其他装备,增大资金支持与计数支持,由此加快规模储量区块探明节奏,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②评价向开发延伸,在评价阶段大力加强开发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寻找有效开发油藏的技术和方法,完成开发方案的编制工作。在开展工作之前,管理人员应该组织好技术交底工作,并对参与勘探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检查各项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开发方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富油区带整体评价,实现规模增储,有序开发
中国石油自2007年开始开展面向富油气区带整体的精细油藏评价工作,为老油田增储上产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富油气区带整体再评价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步形成一套实用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通过优选再评价目标区带、制定再评价工作思路和对策、资料处理解释和动态资料分析、地质和油藏的综合研究,重新开展构造、沉积、储层、油藏、储量研究,重新构建地下构造体系、沉积体系,重新认识储层特征、油藏特征,重新评估资源潜力。在新认识指导下优选有利目标,部署并实施评价井。通过重新划分储量单元,开展储量评估和潜力分析,明确增储建产目标区,整体部署油藏评价及开发工作量。在实施过程中,开展动态监测和滚动研究,及时补充新认识和新资料,指导新钻井工作。通过富油区带整体评价实现了目标区带规模增储,有序开发。
3.3 “三老”资料复查,实现挖潜增储,滚动开发
“三老”资料复查是一项综合性研究工作,是在充分运用各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资料的基础上,对重点潜力井、层进行综合分析,挖掘老井、老区潜力,扩展增储建产空间。研究中以低阻层、低产层,可疑水层、非解释层,未动用的非主力层,经济界限层为关注点;寻找高水低油井层,解释为油层,试采出水层,录井显示级别高,试采低产层等矛盾点;根据钻、录、测及试油投产资料开展测井二次评价,动静态综合分析,落实潜力点;根据地面条件,井筒状况,结合先进的工艺技术手段,制定合理的挖潜对策;结合挖潜措施效果,单井纵向精细评价与区块整体剖析相结合,深化地质认识,优选有利目标,开展增储建产工作。老井复查以其投资少、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等特点,已成为挖潜增效、增储上产的重要途径之一,降低发现成本、探明优质储量、提高建产效率同步推进,实现挖潜增储、滚动开发。
3.4 组织管理一体化,明确分工,实施到位
油藏评价是增储建产一体化工作模式的重要承载者,是实现增储建产一体化工作目标的重要环节。针对管理层人员少、机构精的实际,辽河油田探索了宏观调控、分级授权、分层控制的油藏评价项目管理模式,将各采油单位作为投资主体,充分应用其成熟的生产运行和质量监控体系,承担施工现场的生产运行和组织工作[2]。开发事业部以计划规划为龙头,以宏观管理为手段,主要行使组织审核设计、运行过程调控、技术质量监督、成果资料验收和投资管理等职能,负责组织完成油田公司新增石油探明储量指标和新区开发方案编制。通过组织管理一体化,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作,明确分工,实施到位,形成了人人有职责,千斤重担人人挑的局面。
3.5 地质工程一体化,严把设计,提质增效
以效益为中心,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地质、工程、管理联动模式,强化方案设计、过程管理和工艺技术应用,全力推进地质工程一体化。
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将地质目的、井身轨迹、完井工艺统筹考虑,按照“两个分级一个制度”确保设计质量和可操作性。二是强化过程管控,及时进行油藏对比分析,对设计进行优化调整,以确保钻探效果、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定期组织各相关实施单位针对新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复杂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本着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对后续地质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为确保施工安全、保证工程质量提供支撑[3]。三是强化效果管控,应用先进的增产措施,提高单井产能,变不可动为可动,变低效为高效。针对低渗透、致密油藏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后续增产措施,套管及固井质量均须满足后续储层改造要求。
3.6 地面地下一体化,平台施工,抢抓时率
新井实施过程中,突出“两个优化”,一是井场平台优化:通过征垫大平台,评价井与开发井共用一个平台,可分摊钻前投资,减少征地及地面配套費用。利用大平台实施丛式井,可减少钻机搬迁时间,提升新井时率。二是地面设施优化:利旧抽油机、加热炉、特种车辆等,可有效节约配套投资。
3.7 投资效益一体化,成本倒算,降低风险
在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和投资缩减的双重压力下,油藏评价工作紧密围绕增储建产一体化要求,在控制钻井定额,合理完井方式,优化设计方案,简化资料录取等方面开展降本增效工作[4]。一是探索工程服务市场化,合理降低钻探成本。通过与钻探公司协商,将评价井、开发井统一定价,新井钻探投资在2015年结算价格基础上下降15%后再降6.5%。同时逐井开展经济评价,经济效益达标井由長城钻探公司实施,不达标井倒算极限投资后进行市场招标。二是延续2014年起辽河外围开放钻井市场的良好做法,提升外围油田整体效益。三是针对高投入、高风险的大型压裂、措施改造等项目,推行风险作业模式,不成功不结算或试行阶梯价格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5]。通过细化各项工作成本构成,成本控制有了目标,有效整合了资源,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4 取得的效果
4.1 开辟了老油田高效增储建产新途径
面对勘探开发近50年的老油田,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形成了具有辽河特色的增储建产一体化管理模式,近年来发现的部分储量区块均做到了当年探明、当年动用,实现了高效增储、快速建产,极大地缓解了产能建设压力[6]。
4.2 油田增储建产规模大幅提升
2017-2018年探明储量和新区建产规模均得到大幅提升,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465万吨,新区建产能26.8万吨,有力地支撑了辽河油田千万吨持续有效稳产。
4.3 储量发现成本大幅降低,新区建产效果保持较高水平
面对投资成本不断压缩和地质目标品质不断变差的双重挑战,辽河油田大力开展增储建产一体化工作,储量发现成本大幅降低,2018年可采储量发现成本再创新低,万米进尺探明储量稳步上升至270万吨左右,新区产能建设单井日产油能力仍保持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军.对油藏评价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探讨[J].中国石油勘探,2007(02):58-61+65+85.
【2】王元基,尚尔杰.对油藏评价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探讨[J].中国石油企业,2017(7).
【3】孙寄萍,田军.搞好滚动勘探开发实现增储上产一体化[J].勘探家,1997(02):56.
【4】张广杰,常毓文,曲德斌,等.勘探开发项目优化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01):118-123+127.
【5】屈传刚,师国记,崔梅红.老井复查评价技术在老区增储增效中的应用[J].中外能源,2008(03):73-75.
【6】刘永爱,董义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模式探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01):5-10.
【作者简介】李之旭(1987-),男,吉林通化人,工程师,从事精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