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微课设计

2019-02-02刘洪彦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设计原则微课

刘洪彦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凭借课堂教学,还需凭借对学生课后行为实践的指导。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品德与社会”课程更好地开发课外教学活动资源,帮助教师把教学内容从课堂引申到课外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展开,为学生提供有趣、生动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微课 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180-02

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成长与学习阶段,也是一个人树立个性与品德及人格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向他们进行正规的德育教育会对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成长、品格的塑造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和良好的社会行为。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也成为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

2小学“品德与社会微课设计

2.1小学“品德与社会”,开发微课的必要性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促使孩子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所以学生们课后的行为实践对其良好品德的养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课后的实际行为才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但目前大部分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的教学现状依旧是教师仅限于在课堂上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对社会的认知的教育,对课后学生的行为实践却忽略不计。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发“品德与社会”的课后教学资源,用什么样的方式指导小学生的课后行为实践,值得每一位老师来探讨。

微课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易操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目前己成为社会和学校开发教学资源的热潮。微课的主要特征就是:时间短、教学内容少、针对性强、学习方便等。微课的实施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的教室和课堂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随时随地的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把教学内容从课堂引申到课外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开发课外活动资源,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效。此外,“品德与社会”微课的实施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突破“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时空,将学生的课堂教育和学生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样更有利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2“品德与社会”微课的设计原则

2.2.1授课时间要短、内容要精炼、主题针对性要强

“品德与社会”微课的每节课的授课时间要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就是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集中精神专注于某一事物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使用微课教学,如果内容多,时间长,小学生们难免会开小差,转移注意力,影响学他们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从而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可根据小学生这些心理和生理特點,将“品德与社会”课的每一节内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要十分精简,主题明确,只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解决。

2.2.2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要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和行为实践中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完成对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认知,还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上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规范,因此学生的主动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目前有许多小学的主要课程也推出了不少微课,但是这些微课大部分制作的手段太单一,主要采用较为简单的“拍摄方式”或“屏录”方式将教师的授课过程直接录下来制作成微课,这种微课只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时间上缩短了而己,其本质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并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微课往往不能引起小学生们的兴趣,学习效果甚至赶不上课堂教学。小学生的特点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具象事物更能让他们理解和记忆,因此,微课的制作手段要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微课的画面呈现要有趣味性,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环节要设计学生主动参与,而不只是被动地听教师讲。微课画面要集图片、文字、声音和动画为一体,画面尽量不出现教师的身影,可以借助小孩子喜欢的动画形象替代教师的形象进行引导。如,在《走进美丽的家乡》一课中用动画人物“葫芦娃”替代老师进行谈话引导,引导学生们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感悟家乡的民风民情,欣赏家乡的民间艺术,体会家乡人生活的独特韵味等。要求小朋友扮成小导游介绍自己家乡的美景、民间艺术等。可设计几个漫画风格的小导游形象,供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漫画形象充当自己的角色,并自己配音介绍自己的家乡。这样,让孩子们在一种完全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促使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与提升。

2.2.3在微课中设计好课程的“交互性”,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与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

小学生品格、个性的形成是学校和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是孩子最初行为习惯以及人生价值观养成的摇篮,且仅靠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师无法完全观察到学生们在课后的实际行为的表现,因此“品德与社会”的微课设计应调动学生家长的参与,与教师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并且在当今社会,网络媒体的兴起,电脑、手机这些媒体己成为不法分子散播不良信息的主要渠道,严重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微课主要借助于网络在手机、电脑上进行播放,学生们也有可能通过此渠道接触到不良信息,因此家长们也要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微课学习,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同时,在“品德与社会”的微课设计中应设计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环节。例如,在《交通与生活》这个单元,要求家长辅助孩子录制对交通规则认知、交通对环境的影响等视频上传到微课平台,家长则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引导孩子熟悉交通规则,了解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或者利用假期带孩子出去游玩的时候,让孩子观察不同地方的交通运输方式,了解到“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等信息。通过家长的参与,可加强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家长也能够及时了解孩子们的行为表现,与教师们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设计原则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