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移民”在北京
2019-02-02小舟
北京这座城市容纳了很多怀揣着梦想而来的北漂们,随着“一代移民(父母)”在北京落地生根,“二代移民(孩子)”的上学问题成了这些非京籍爸妈的头等大事。对这些孩子来说,父母的家乡只是他们父母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些孩子在老家既没有朋友,也很可能无法顺畅沟通(不会方言),送孩子回老家念书对孩子、对父母来说都并非最佳选择。
在择校这一块,北京的国际学校成了家长们的首要选择。然而,如何择校、公立到私立的跨越是否对孩子学习产生影响等等问题,也让家长们备受困扰。
本期我们请到木木妈妈为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经历,给家长们一些启发。
对话嘉宾:
我是小舟,儿子木木今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高中。最近木木同学很意气风发,不仅当了班干部,还多次被老师点名表扬。除了关注鞋子和球星以外,开始主动说要好好学习,并思考他的“未来”,甚至叫嚣自己“很优秀”。
较之半年前,跟这熊孩子每天的对话还是:“别瞎晃了,快去写作业”“别玩手机了,快去写作业”,面对他的成绩单,也只能无奈地安慰自己:“算了吧,好在这孩子很善良。”
上周三,我参加了开学后第一次家长会,似乎有点明白了缘由:1.第一次听到由学生介绍班级大事记和心理专家讲座环节的家长会(打印的漂亮桌牌很国际化);2.木木当上了有生以来最大的班干部“卫生委员”受到很好的德育表扬;3.第一次得到多科目表扬,竟然还包括他最不擅长的数学;4.从未报过英语课外班,也能跟上节奏整出全英文思维孚图;5.在学校虽然每天忙忙叨叨。却都是喜欢做的事情;6.结交的新小伙伴们让他很满意;7.校服很时尚、很好看。
对一名新生来说,在一个月里能如此适应新校园环境着实不容易,作为妈妈,我很欣慰。
因为户籍关系,我们不得已在今年九月份,初三最关键的一年离开原来学校转学就读了国际高中。与其说转学,不如说这是我们所有在北京工作却没有京籍的父母所面临的尴尬选择。
为了给孩子选择一所最适合的学校,我甚至辞了职带孩子加入到京城國际学校参观和考试大军中,其间过程的焦虑和期待等同于急切想要面试去找好工作的心情。说来,这是大部分生活在北京非京籍学生父母们的悲哀。为了孩子,为了不让他们掉队,这些父母们的付出与回报有时甚至是不成正比的,却也是无奈的。
既然如此,不如坦然面对,并尽可能地让孩子感受到这些转变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好。
其实,对新校园生活的看法作为妈妈看的只是表面现象,孩子们的想法才最客观、值得我们参考。所以,木木对他这一个月也有自己的总结:1.之前在原来学校打下的基础很管用,老师严格是对的,就算学渣出来也不会太难看;2.似乎学习好的感觉确实很不错,不然努努力我也当个学霸?3.学习很重要,个人形象也很重要,所以不能忘了买买买……
虽然熊孩子的重点最后还是落在了“买买买”,但能够感恩学校、懂得老师们的良苦用心,知道学习重要性已是进步,所以,适当地帮他减少购物车物品也是可以谈的。
Q:为什么选择现在就读的这所学校?
A:在选择北外国际高中之前,我也参观了北京市口碑较好的几所国际学校,一圈下来真的筋疲力尽,也比较扎心。要么学费高得瞠目结舌,要么设施高大上到好似去度假,有的商业氛围又太浓……但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一年几十万的学费太吃力,周边均是高收入家庭子女的氛围不一定对孩子心智有帮助,所以居中选择比较适合我们。其实,选择北外国际高中当中也有包含了我曾经的梦想——就读北京外国语大学。虽然我不是固执的中国式父母,但总会不知不觉地希望可以有机会让孩子替我完成梦想成为北外的一份子。很幸运,对语言有些天赋的儿子也非常非常喜欢这所学校的气质和学术氛围,老师几乎均为90后,思维活跃,有朝气,亲和力强,很容易被00后学生所接受。当然,家长们可不希望老师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这所半公立、有大学做支撑的学校一再反复强调的德育教育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的渐进式分层教育,才是我们把孩子托付到这里的重要因素。最喜欢家长会时校方那句话:学习请交给我们,家长不用管太多。
Q:国际学校与普通公办学校有何明显之处?
A:对于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很多人都用好和不好来比较,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却觉得,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在公立学校成绩一般的孩子到国际学校很多却成了优等生?这里确实有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关系,但我个人认为,这些孩子其实在公立学校经过严苛的教学管理大多打下了不错的学习基础,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很好地释放和展现他们的优势。而到了国际学校,通过灵活多样的展示平台和教学方法,让这些有基础的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提升自信心。有一点不得不提示,并不是国际学校作业少,而是作业的背后需要大量的资料查询、准备工作才能很好地完成。我特别想跟在公立学校读书学生家长说:千万不要抱怨孩子作业多,写到十一点或十二点很辛苦。未来这些都将是孩子们去到国际学校或学习其他的宝贵经历和财富。
Q:孩子不如高中生活,和之前相比又怎样的变化?
A:最大的变化就是自信了,活跃度提高。说实话,孩子初一初二时,真的好像80%的时间都在上课、写作业、考试,没有时间考虑其他。步入国际学校后,学习生活仍然忙忙碌碌,却让孩子乐的其中,这很难得。学校的选修课不仅有第二外语、演讲、科技、音乐,甚至篮球也成为正儿八经选修课之一,社团活动也很丰富,作业通过晚自习便可完成。当然,每天半小时的手机时间和十一点熄灯保证睡眠,大概是所有家长最满意的地方。毕竟因为电子产品闹得多少亲子关系紧张,曾经写作业到凌晨让多少初中生家长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如今,不用每天催促熊孩子写作业、不用发愁晚饭做什么的老父亲和老母亲真的是好似卸下重担,表示很happy!
Q:如何看待学校的选择?
A:选择任何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一点是适合。半年前,跟几位有过转学经历的家长都有聊过,选择一所适合孩子的学校太重要了。我听过有在原来学校很优秀的学生,家长挤破脑袋进了人大附中国际班后,一度产生轻度抑郁的案例,这让圈里的家长不得不重新思考是面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比如,我们家庭条件中等,孩子成绩中等,不擅长数理化,喜欢历史和音乐,所以在学校选择上便不能攀比进“贵族学校”,也不必去挤“高手如云”的公立学校国际班,选择学费中等,校园环境和氛围轻松,有悠久育人背景和良好口碑的学校才适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