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尚灾难”到“时尚标杆”
2019-02-02Aiko
Aiko
当维多利亚,贝克汉姆顶着漂染过度的金发,一头扎进时尚界之初,令人诟病的衣品一度让她陷入非议。那时有不少品牌私下联系维多利亚的经纪人,要求她不要穿自家衣服,即使花钱买也不行,品牌方都不想跟她扯上任何关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一个笑柄。”在饱受嘲讽的那段时间,维多利亚没有放弃,跟在设计师后头学习知识,努力沉淀自己。2008年,在好友的帮助下,她成立了只有3人的工,作室,并在纽约时装周上推出了自己的首个高级服装系列,成功从“时尚灾难”跨越到“时尚标杆”,开启属于维多利亚的高定人生。
时尚的激情与能量
维多利亚出生在英国埃塞克斯的一个富裕的中产家庭,然而优渥的家境并没有让她感到更加快乐,反而良好的吃穿用度招致了周边同学的嫉妒与孤立。尽管遭受校园霸凌,小维多利亚仍旧会用自己强大的內心面对并排解这种孤独,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寄托在练习唱歌跳舞上,努力完成自己想要成为一名歌手的职业目标。
之后回忆起童年的这段经历,维多利亚淡然地表示:“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不聪明,学习不突出,人缘也不好,在辣妹组合里也不是最受欢迎的那一个。但只要我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我从未怀疑过这一点。”
1996年,维多利亚开始将名气握在手中,所在的“辣妹组合(Spice Girl)”短暂冒起,超越并成为自“至高无上合唱团(TheSupremes)”以来名气最大的女子组合,是英国90年代最成功的女子流行乐团。
在辣妹时代,维多利亚和时尚设计师的接触增多,她开始真正了解这个行业。Donatella Versace(范思哲创始人)曾经邀请维多利亞去米兰看秀,“她带我去门店,为我打扮,然后带我去看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时装秀。”那是维多利亚第一次亲临现场,感受那种激情和能量,而这实在是“incredible”,“再也没有別处能使我感受到那样的激情”的一件事。
这些经历也让维多利亚萌生“创立自己品牌”的想法。
同名品牌的迅速成长
维多利亚在跨界做品牌前并没有过设计的科班学习,但很多人不知道,她其实有很多在品牌学习工作的经历。在Parsons设计学院的采访中,她表示“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其他设计师那里工作”。给品牌打工的好处便是“允许犯错误”,学习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是品牌在承担,这也是维多利亚为什么建议刚离校的学生先去和別人一起工作的原因:“你不至于承担不起这些错误。”等待时机成熟放手一搏去单干,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正是我们现在所见的“VictoriaBeckham”。
才华与勤奋不足以支撑一个品牌的迅速成长,资源的填补会让这一发展加速度增大许多。譬如维多利亚的好友,LV前设计总监,现在拥有自己独立品牌的Marc Jacobs(小马哥)。他在维多利亚创建整个品牌的过程中给了非常多的建议,他建议维多利亚将重心放在产品本身,“如果你设计的产品真的很棒,那么人们最多说不合胃口,却绝不会贬低说是垃圾。”不仅如此,还有诸多关于时尚产业运营的內容维多利亚也都从小马哥这里取了经。除了小马哥,Valentino先生、女魔头AnnaWintour、时尚大帝Karl Lagerfeld、Tom Ford等等,都为维多利亚的事业提供了很多指点与帮助。有了业內人士的专业点拨,维多利亚的同名品牌在短短几年內便颇有建树,维多利亚本人连同家人也成为品牌的活招牌,“维多利亚。贝克汉姆”的品牌效应与发布会的照片一起,占据各大媒体娱乐版与时尚版的头条,成为最好的salespitch(销售宣传)。
Just try a little bit harder
“衣着代表着个人信仰”,这种信仰同样体现在维多利亚设计的衣服当中。英国卫报对维多利亚同名品牌的评价是“它们从塑造完美身材变得越来越体现个性”,这一评价与维多利亚本人审美观有很大联系。维多利亚对自己的身材有着严苛的要求,这在她早期的设计中也有所体现。第一个系列的裙子用紧身衣勾勒出人体轮廓,强调腰围;之后她将审美的眼光放宽,也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设计更为简洁、不以凸显身材为目的的衣服,尽管依旧纤细,却不会过于“不食人间烟火”。
设计归设计,一个完整的商业运作少不了专业的团队。但维多利亚女强人的风格也由此体现:她要求自己做最终的决定。“我们做的每个方面——服装、吊牌、货架、一切一切——都体现了我的观点”。每一季新品发布,她会亲自为买手、时装编辑和销售代表们做小型的新品展示,还会出现在店铺中亲自为顾客搭配挑选。不仅如此,就连自己门店开业前的准备,维多利亚都会亲力亲为。她拼命工作到从来不看电视,即便躺下准备睡觉了满脑子都还是想着衣服。维多利亚表示,她想向年轻的姑娘们证明事业与家庭可以同时兼顾,“只要再努力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