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财务内控建设的思考
2019-02-01郝钰
郝钰
摘要:面对越来越严格的外部监管要求以及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已成为企业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中央企业应结合下属企业财务内控发展阶段,整体规划,分类实施,逐步推进,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关键词:财务内控;建设;思路
一、加快财务内控建设的推进
(一)建设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的迫切需要
继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后,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可操作性。2012年国资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则对中央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至此,系统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成为大多数企业需要直面的课题。
同时,对于很多中央企业而言,经过几十年的长足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通过沉淀自身优秀历史管理实践,逐步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十几年来不间断推进企业的管理创新与改进,初步形成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与体系。但是,由于未来一个时期,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经营压力和风险加大,更加迫切的要求各企业强基固本,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完善内控体系建设、有效防控发展风险,实现规范、穩健、高效发展。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是企业安全运营的保险丝。
(二)财务内控建设是内控体系建设中重要一环
从内部控制的目标来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财务内控的保驾护航。
从内控建设主线看,内控建设主要围绕治理结构、会计与财务控制、业务控制等三条主线开展。其中,治理结构既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的基础;会计与财务控制的主要目标是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资产的安全和业务的监督与管理,同时,会计与财务控制也是财务分析的基础和决策支持的基础;业务管理控制是财务控制的延伸,财务控制要放射到业务,要从财务的角度界定出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方法,并以政策、流程的方式将控制点嵌入到业务活动中。
从企业全价值链运营的角度看,财务部门使用会计语言记录企业经营过程,并最终反映企业经营结果。财务内控不仅规范财务部门自身,还延伸并规范相应到业务环节,是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内部控制缺陷多数通过财务结果暴露
由于会计记录是在确认和计量基础上对经济业务事项运用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的方法,企业所有经济活动都将通过财务结果得以体现。所以,很多内部控制上的问题,都能通过财务结果找到蛛丝马迹。
例如,2006年震惊全国的澳柯玛危机事件,其原因是澳柯玛集团利用大股东优势,占用上市子公司资金,用于非关联性多元化投资,最终导致了子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高层变动等困境。这次危机事件从表面上看属于资金管理问题,但从深层次看,关键问题在于澳柯玛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扩张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近亲繁殖任用领导,对市场缺乏应有的敏感度,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管手段。
又例如,对于多数企业而言比较普遍的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在财务上集中体现为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被购买方所占用的资金,一方面降低了企业资金使用率,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回款风险,需要对相应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降低了企业经营利润。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表面上看是资金管理问题,但实际上与销售政策管理、信用管理、销售人员考核管理息息相关,具体包括信用政策的制定、客户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以及销售人员回款率考核等。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为了把内部控制建设做到实处,真正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提升作用,企业就需要利用已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基础,并通过由会计控制问题向业务控制问题的深层次延伸,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二、财务内控建设现状
(一)财务内控建设的基础环境存在差异
中央企业在推进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如规模大型化,涉及单位多,人员多;经营多样化,业务流程多,风险点多;主体多元化,制度统一、执行难度大;层级复杂化,动辄上百家甚至上千家实体;内控差异化,内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现状下,集团层面不能使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式硬性推行内控体系建设,应结合各家单位自身发展特性,在集团整体框架指导下,因地制宜分步推进。
(二)财务内控建设取得了一定发展
内部控制起源于簿记查错功能,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一定程度的岗位分离,以差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财务内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86年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首次提出各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1999年颁布实施的《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2001年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则明确了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并提出力争用2-3年的时间,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随着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特别是长期以来外部监管部门从审计的角度来审视各单位内部控制的作用,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现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财务内控建设促进业务内控建设的发展
由于财务与业务的紧密联系,以财务内控为切入口,向具体业务内部控制延伸,将财务控制放射到业务,从财务的角度界定出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方法,并以政策、流程的方式将控制点嵌入到业务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再由业务部门将这些界定出的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向具体业务流程进行延伸,达到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点线面结合,最终完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同时,很多业务上的内部控制问题会通过财务结果暴露出来。在财务内控建设与评价过程中,财务部门通过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可以发现和揭示相关业务环节的问题,向相关部门或管理层提出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的建议,防范风险,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有效地解决财务本身的问题,也能揭示相关业务内控问題,并能通过对业务问题的整改、完善,提升与优化相关业务环节的控制,促进业务内控的完善与发展。如此,在完善财务内控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防范财务部门本身的风险,还可以通过向业务端的延伸,规范相关业务环节,防范运营风险。
三、财务内控建设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发展和完善财务内控建设不仅是国家强制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主动要求;不仅是财务部门自身的要求,也是企业全面内控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能规范和提升财务管理,也能极大地促进业务环节内控建设和管理提升。由于不同下属公司管理基础不同,内控发展水平不一,企业集团在财务内控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应该按照下属公司财务内控发展的不同阶段,整体规划,分类实施,逐步推进。
(一)诊断财务内控发展阶段
对于企业集团而言,由于各企业业务及资源基础能力相差较大,管控水平差异较大,需要下属单位进行诊断分类,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分类针对实施。基于财务内控而言,内控管理成熟度可从公司治理、内控机制、控制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评估,并通过查阅相关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特别是历年审计师管理建议书、内外部专项检查,以及财务信息化水平等,对集团内部单位财务内控发展阶段进行初步分类。
在对集团内各单位财务内控水平诊断后,可按照合规型财务内控、管理型财务内控和价值型财务内控等三大类,分类推进。
(二)构建合规型财务内控
针对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存在较大合规风险的企业,财务内控构建的重点在于制度、流程基础合规,应采用合规型内控建设方式,详细梳理与财务报表认定相关的控制,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
合规型内控解决的是财务合规性基础问题,形成于监管机构的具体监管要求。合规型内控主要的工作目标是符合外部规范要求,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通过从财务报告相关科目出发,关注影响重要科目相关认定的控制要求,甚至于根据“你提什么要求,我来满足你”的思路,通过提炼监管要求的控制措施,逐条核对,落实监管文件的内控。
在具体构建中,主要关注财务报告及其相关信息真实完整,重点围绕对财务报表有深入影响的关键控制,并且针对每项重要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的认定,即存在性、发生性、完整性、权利与义务、计价与计量、列报与披露等方面,全面地进行认定及测试,以确保内控措施能把相关的错报防止及发现。
具体操作中,可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财务会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及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从设计有效性和控制有效性等角度,逐一对标,查漏补缺,从流程制度、表单操作等方面完善优化财务内控体系。
(三)构建管理型财务内控
针对基础管理较为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除关注财务报告及相关控制外,重点在于同时关注基于财务策略下的业务管控和决策支持,如将成本效益分析与业务目标联系,注重了解、阻止和减轻风险。
管理型内控是通过追溯财务环节发现的问题,促进业务控制环节的完善。管理型内控主要的工作目标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查漏补缺,完善和优化相关业务环节的控制,通过财务流程改进优化企业经营管理,除满足合规要求外,还包括财务战略、财务管理模式和组织体系、财务流程与系统、财务绩效相关的管理控制等。
在具体构建中,财务相关内部控制还包括从财务绩效出发,以正确的工具和流程辅助战略思考,促进业务优化。例如,成本管理不只是降低成本,而是长期的流程改进和相关成本控制。
(四)构建价值型财务内控
针对管理体系较为先进,信息化水平较高,财务内控构建重点在于管理价值创造,价值型内控是通过分析财务环节收集、发现的问题对业务的发展提出建议。价值型内控的工作目标是满足企业自身管理需求,对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分析支持,以价值管理为基础,分析财务内控中预警或揭示的问题并结合连续性的经营管理数据,通过数据结构和模型逻辑,对业务发展进行动态监测,测量风险、分层监控,对企业运营发展提供分析支持。
在价值型控制设计定位下,财务相关内部控制为财务变革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如利用连续性的经营管理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将财务结果数据与经营过程数据进行结构化,以此测量风险、控制以及调整对结果的影响。
在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状态下,各中央企业在面对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时,财务系统更应务实进取,在深化内功的基础上,结合下属企业资源基础能力和管控水平的差异,在集团统一框架下,分类推进财务内控体系建设,为公司稳健运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