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2019-02-01诗词君
诗词君
1
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
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
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但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头发也未全白,些许黑发倔强地生长着。
那天,她一早就把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收拾妥当,整理好了行李。那些行李中有两袋面,是她用家里的麦子专门为我们磨的。因为车的后备箱太小,我本来决定不带面了,但母亲却坚持说:“把面带着,一定要带。”
她这样说的时候,我忽然愣了一下,看着她,便明白了什么,示意先生把面搬到里屋,我伸手在外面试探着去摸。果然,在底部,软软的面里有一小团硬硬的东西。如果我没猜错,里面是母亲要给我们的钱。
把钱放在粮食里,是母亲很多年的秘密。
十几年前,我刚刚结婚,正是生活最拮据的时候。那时,我最想要一个像样的衣柜。母亲托人捎来半袋小米,倒入米桶时,发现里面藏着500块钱,还有一张小字条,是父亲的笔迹:给梅买个衣柜。那天晚上,我拿着10元一张厚厚的一沓钱,哭了。那些年,母亲就是一次次把她节省下来的钱放在粮食里,贴补着我们几个儿女的生活。
面被带回来后,我把钱取出来交还母亲,母亲说:“这是我给我的外孙买赛车用的。”2000块钱,是她几亩地里一年的收成。
2
母亲住下来,把所有家务全部包揽,每天清晨,她早早起来做饭,小米粥、包子、鸡蛋饼……变着花样。有了母亲的家,多了种说不出的安逸。
母亲有天对先生说:“星期天你喊你那些同学回家来吃顿饭吧,你说他们常帮你们,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也该叫他们过来吃顿饭了。”我替先生解释:“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母亲摇头说:“外面哪有家里好,来家里才显得亲。”我们拗不过她,只好答应了。
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先生的同学都被母亲做的几盘小菜和几样面食小点吸引了。那天晚上,大家酒喝得少,饭却吃得足,聊到家乡,聊到父母……竟是久违的亲近。从那以后,家里空前热闹起来。母亲说,这样才好,人活在世上,总要相互亲近的。
前后左右的邻居们,母亲都照应着。她常和先生同事的父母聊天,帮他们照顾孙子,还会自制一些风味小点,热情地送给街坊四邻品尝。
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她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咱们碰上了,能帮的就得帮。”我们听了母亲的话。
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在单位的推荐选举上,他的票数明显占了优势。先生笑着说:“这次是妈的功劳,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
一个字都不识的母亲,只是因为舍得,竟不动声色地为我们赢得了那么多。
3
母亲是在跟着我第三年时查出肺癌的。
结果出来以后,有个做医生的朋友诚恳地对我说:“如果为老太太好,就不要做手术了,听天命尽人事吧。”我和先生商议过后,决定听从医生的安排,把母亲带回了家,对她讲了实情。母亲很平静地听我们说完,点头说:“这就对了。”然后,母亲提出要回老家。
母亲在世的最后一段时间,我陪在她身边。她的身体飞快地憔悴下去,已经不能站立。天好的时候,我会抱她出去,陪着她晒晒太阳。她渐渐吃不下饭,喝口水都会吐出来,却从来没有流露过任何痛苦的神情。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我握著她的手,想握牢,又不敢用力,只能轻轻地。
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我们社区的邻居们……是农村罕见的大场面。
母亲平凡如草芥,未见过大的世面,也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她只是有一颗舍得爱人的心。她人生最后的盛大场面,便是用她一生的舍得之心,无意间为自己赢得的。
(小梁摘自诗词天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