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碎片化阅读
2019-02-01吹万
吹万
说真的,我不太喜欢碎片化阅读。
举个例子来说,中文系的老师们天天对我们苦口婆心地劝导,“同学们,你们要多读书,多读书啊!”但他们从来不会叫我们多逛微信公众号。
我无意于贬低碎片化阅读,只是有些不知所措。
碎片化閱读的前提是要有碎片化时间,比如排队、等人、上厕所之类的空隙,相对于“小时”这种单位来说难以利用的短暂的几分钟。按照符合时代号召、积极健康正能量的说法是:让我们争分夺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朝社会主义新人大步前进!可是我们未免也太高看自己了。同许多新事物的产生一样,大家都有一个无比良好的初衷和愿景,希望可以如此如此,这般那般。可它们真的都能按照初衷积极发展吗?我想事与愿违的不在少数。
碎片化阅读是信息爆炸的产物,旨在利用闲暇的空隙获取相关资讯,我说的是资讯而不是其他。在我看来,资讯包括新闻热点、时评短文、引人捧腹的趣味事件、情感小故事或者与此性质类似的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内容。首先,我们的时间有限,超过十分钟的阅读内容或许便已经让人有些不耐烦。其次,我认为我们的思维在彼时并未充分活跃起来,阅读的状态还没有有目的性地调整好,仍处在一个偏向被动的情形。这便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坐在图书馆里,聚精会神的阅读经典作品一样去阅读那些碎片化信息。这或许也能为纯文学公众号的点击量不及某些推爆点文的大V号给出了某种解释。我资质愚钝,大概不能像天才一样随时随地都能看得进《红楼梦》。如果有人说他在昨天排队打饭的时候看了《红楼梦》的第400页,在今天如厕的时候又看了第401页,如此日复一日抓紧一切闲暇时间看完了整本书,并向我对其中的某某人物或某某事件大发议论,作深感悲慨之状。那我除了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之外,实在是不知还能做什么来表达我的敬仰之情。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及其他需要严密的逻辑思考的内容都应当全身心投入,细致体会其中的情感流露和思维带来的乐趣,而这是短短的几分钟所不能容纳的。诗词要推敲、细品;历史需厚积薄发,融会贯通;哲学更待漫长而艰难的思索。还有理工科知识的阅读掌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何况这间隙的几分钟呢?
诚然,碎片化阅读帮助我们在有限时间里获取了许多资讯。可资讯有好有坏,并非所有东西都对我们有用。而我们还没有自觉到对它们做到合理筛选,更多的是陷入其中,让我们的时间被它们碎片化。有人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它是,可又不是。信息对于个人来讲,永远都处于爆炸的状态,不然也不会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的慨叹。而现在只是媒介发达,让以前不知道的信息都被呈现了出来。我们面对这样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自然是有些手足无措的。
可我认为我们一定能够处理好现在的状态,真正让碎片化阅读发挥良好的作用,让深度阅读回归深度阅读。只是这需要时间,需要大家的共同探索。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有强迫自己每天静下心来进行一段时间的深度阅读,增强个人的阅读素质和自律能力。减轻对碎片化信息的依赖,提高辨别有效信息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忙起来,提高个人素质。
新媒体虽然阅读方便,信息量大,但毕竟是零星的,缺乏上下文情境和创作背景,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它不能替代系统化的学习,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网络上的阅读,还要延伸拓展阅读,把数字化阅读与走进书店、图书馆阅读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