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农村的高职电商人才“三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电商专业为例
2019-02-01祝维亮
□许 靖 祝维亮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党的十九大确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国家的重大决策安排,是新时期有效开展“三农”工作的总体把握。习总书记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座谈会上做出了关于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的指示:“要充分展现互联网在精准脱贫、扶贫问题的作用,争取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能够使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让农产品走出国门”。国务院、商务部等部门也针对电子商务扶贫、农产品电子商务、农商合作、物流配送等农村电子商务的关键发展领域,提出多项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措施。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新型互联网农业模式,推动开展更为成熟的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实施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工程。
2018年12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中要求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广泛开展乡村振兴基层人才培训。加强高校培训能力建设,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训需求,编制培训教材、制定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模式。
(二)市场规模高速扩张
农村网民规模在现阶段呈现出了不断扩大的趋势。依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颁布的第41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信息显示,2012年农村网民规模为1.56 亿,到了2017年增加到了2.09 亿。到2017年12月为止,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农村地区为35.4%,年均增长2.34 个百分点[1]。由于我国的农村信息网络基础持续完善,以及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还会继续提高。
2017年,农产品上行规模保持较高速的增长。根据我国的商务部统计结果,中国农产品零售总额在2017年为243.6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3%,依照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7年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的结果,中国农产品在2017年的网上零售交易量占比为20%。农业部计划到了2020年,将会实现8000 亿元农产品零售额。
(三)人才缺口较大,需求指向明显
在认识到农村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的人才数量差距也在持续扩大,并且越来越成为我国继续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阻碍。农村电子商务相关专业人员的缺口问题是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遇到的关键难题。《县域电子商务人才报告》是阿里研究院,以及淘宝商学院共同颁布的调查报告,报告预测说,未来的两年里,我国的县级网络运营商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将达到200 万[2]。其中,关于推广、艺术设计和数据分析等三个领域是最为稀缺的人才。
从人才学历层次占比上看,招聘网站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学历要求以高职、中职为主,总占比达80.3%。另外,从企业招聘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工作经验要求来看,要求工作经验为1-3年的最多,占比55.1%,其次为无工作经验需求,占比25.3%。可见企业对于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求农村电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实习经验。
二、我国高职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将人才培养方向明确设定为农村电商的寥寥无几,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开设上也很难做到和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深度衔接,因此能够直接对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职业院校也就少之又少。
(一)高职学生存在返乡创业意愿不强的情况
高职院校目前在校学生都是年轻的95 后,学生自身成长环境比较偏向于现代化,农村概念较为陌生。本身从农村走出去的学生,更是不愿意留在农村发展,青睐去大城市。毕业生返乡创业或者回到农村从事电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这个因素从客观上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影响了高职院校从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一定程度导致了农村电商人才的匮乏。
(二)高职院校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各环节条件均不够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上都存在缺失,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上也没有系统性、针对性的开发。导致人才培养没有明确的标准,人才培养质量与需求不匹配,人才培养目标与农村农业发展和个人素质提升脱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课程内容结构的固化,很少有涉及农产品销售、农产品运营、美工等相关课程内容,很难实现与农村电商产业的有效衔接,造成毕业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农村电商岗位的工作。第二、农村电商是一种对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的模式,没有一定的农村电商实践经历,很难深刻地理解农村电商市场。由于高职院校缺乏农产品知识和电商技能相结合的老师,师资队伍普遍对于农业、农产品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以至于很多老师课堂授课内容单一,实践教学能力缺乏。第三、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农村电商并没有投入大量精力,也直接导致农村电商专业课程资源、教材的开发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三)高职院校缺乏稳定的农村电商实践基地
目前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三无”现象:一是高职学生回乡发展无动力;二是高职农村电商育人无标准;三是高职农村电商实践无平台。这种“三无” 现象直接反应到农村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就体现为亟待解决的“三不足”问题:即思想动能不足、专业动能不足和实践动能不足。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电商专业以上述几个问题为导向,于2014年开始探索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最终形成了面向农村的高职电商人才培养“三育人模式”,从三个层面解决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中的思想动能、专业动能、实践动能的问题,在标准和模式两个角度形成了高职农村电商人才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三、农村电商“三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面向农村的高职电商人才培养“三育人模式”由“思政育人、专业育人、创业育人”三部分构成,即以“三融合”模式为思想引领,以“三层四维”为专业育人核心,以“农村产业实践联盟”模式为创业育人平台。
(一)思政育人:“三融合”模式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始终以德育为中心,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贯彻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全过程和全面的教育工作。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电商专业通过提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赣农文化”的理念激励学生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将专业课和农村元素相融合,将实践课和农户元素相融合,将创业课和农产品元素相融合,紧扣农村、农户、农产品三大要素,联合多主体广泛开展“服务农村”思想教育活动,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思想动能的问题。
通过“农村特产走进电商课堂、电商团队走进贫困农村、电商学生走进农户家”等“三进”活动,积极组织寒暑假下乡、农村电商培训班、农产品项目孵化、老乡座谈、扶贫项目、井冈山援建等项目。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农民、积极同农民群众开展座谈、沟通,与当地的农民一起吃住,一起劳作,在过程中提升感情交流,更好地建立沟通。
1.农村特产走进电商课堂。我们在强调“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和明确“要成长为什么样的人”。高质量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积极向上的思想引领,项目组从农村电商专业学科特点出发,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农村元素、农产品网货元素、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育人元素融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日前,《市场调查》、《PS图片处理》、《网店装修视觉设计》、《营销策划》、《网店摄像》五门专业课已实现“课程思政”。
2.电商团队走进贫困农村。“实践育人,知行结合”,开展走进农村的课程实践和项目实践活动,整合专业教育,利用多种形式的农村冬暑假活动、一对一技术指导、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课程、农产品营销、在线农产品销售等,从而更好地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过程中学会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扶贫助农的过程中真实感受农村、了解农村,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源泉。
3.电商学生走进农户家。定期开展走近农户主题活动,积极开展走近农民的实践主题活动,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近距离接触农民、与他们座谈、交流,帮助农户干农活,和农户吃住在一起,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农户、了解乡村发展历史、乡村变化,接触农村的“新农民”群体,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专业育人:“三层四维”模式
依托前期形成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分层模型相关成果,项目组从“三层四维”的角度形成了独特的农村电商专业体系,在农村电商育人观念、育人标准、育人实践三个层面形成合力,促进更好地开展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估改革,以有效建立起完善的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标准体系,在教学中解决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专业动能问题。
1.抓好“三个层次”。一是强化“服务农村经济、打造赣农文化”的专业育人观念。明确“服务农村经济、打造赣农文化”的专业育人观念,紧密围绕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紧抓江西省“以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为江西省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形成高职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标准,编写相关教材。由行业、企业、院校三方联手组成的项目组从2014年起对农村电子商务职业能力以及培养内容进行研究及实践,围绕农村电子商务典型职业岗位开展“横向分类、纵向分级”的构建研究,在横向上按照农村电子商务整体业务流程进行分类,在纵向上按照教育层次与职业能力梯度综合进行分级;在分类与分级的基础上形成了高职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于能力发展顺序的分层模型。三是重构农村电商三级育人实践体系。围绕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电商人才培养过程模式,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通过三级教学过程体系:模拟、模拟+竞赛+实践、实践,使学生从基础操作能力起步,逐步达到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实现实践能力的三级培养。
2.推动“四个维度”改革。一是目标维度:以农村电子商务岗位技能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及相关服务企业,确立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建设目标,以培养农产品视觉营销、农产品网上销售、农产品营销推广、客户关系管理、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农产品数据化运营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制度维度: 完善农村电商各类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制度先行。项目组根据实际的专业教育情况,始终以学生为导向,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培训方案17 个,各项专业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推动参与学习的人员释放潜能,积极学习,以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三是课堂维度:以教学为导向,建立以学习为本的课堂行动模式。开展“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面授辅导”的混合式教学。深度校企融合,构建多渠道培养路径。个性化培养:大班授课,小班方向。四是评价维度:形成教师评学、学生互评、企业参评的多方评价机制。
(三)创业育人:打造“农村产业实践联盟”模式
根据“在实践中育人”的理念,项目组以农村电商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依托丰富的电商行业培训资源和教学资源,采取“线下双创基地建设+人才培训+电商项目及产品对接”+“高职电商大学生”模式,打造农村产业实践联盟,既达到了服务区域企业和特色产品的目的,又解决了农村电商专业缺乏实践平台和项目的问题,线下线上带动江西农业电商立体生态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产业实践联盟”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课程实践”、“竞赛实践”、“创业实践”三层级实践手段,从平台上解决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实践动能问题。
1.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性课业+实训月台阶式教学。电商专业所有核心课程均采用实践性课业,每个课程3-6 个课业,要求学生综合使用所学的电商理论和技术,将理论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去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期末成绩由该课程几个课业成绩综合评价决定。同时围绕电子商务主要岗位技能要求,重新构建了实践教学活动体系,完善“教、学、做、评”各环节,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结合职业技能竞赛的相关要求,从而制定出网店实际运营、电子商务入门、艺术基础实践、营销实践四级培训月度教学体系,并将这些教学纳入操作指导手册。
2.竞赛实践体系:“课赛融通”六级体系。在课程实践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以“课赛融通”为核心的竞赛实践活动,将主要技能点比如电商运营、电商美工、电商客服、移动电商、营销策划等模块与职业技能竞赛相对接,从而推进更好地完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练”的竞赛目标。
3.创业孵化实践体系:“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平台+产业联盟”。构建校内、外农村电商实训基地,形成国家级、省级、县级、乡村级四级成体系的农村电商实践基地。同时将农民和学生创办的产业打造成“产学研用”创新创业平台,最终形成产业联盟,构建“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平台+联盟”创业孵化实践体系。使得学生通过参与农村电商社会培训、农业项目孵化、扶贫电商项目的创业孵化实践活动,走进农村,参与真实农村创业项目,达到实践育人、目标在于培养起具有热爱农村、懂技术、热爱农民的人才团队。
四、我国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实践的启示
(一)完善实验基地
在实施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建立相关平台用于学生与农村的沟通与联系,两者之间有紧密联系,能够促进两者之间互利。增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技能锻炼,让学生有充分的实际工作体验,并且还能够从中了解到农村电商发展的市场潜力。
(二)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师资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资源[3],在整个教学环境中,必然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原因在于只有具备高超的专业能力才能具备更为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所以,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实施教学培养电商人才建设时,首先要实施对象,是要求老师要有充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电商人才。各大高校可以与农村企业合作,实施和鼓励老师进行企业实践体验,以亲身经历提升对农村电商运营实况,从而更好地进行实践知识教学。同时,高校在选择教学教材时,根据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际情况,充分引入部分专业教师来编写适合的教学材料,从而更好地为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工作做好支持。
(三)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高校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明确课程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目标明确,只有科学合理地为学生建立起有效的教学计划,学习效率才会不断得到提高。通过扎实的理论知识,并且掌握基本的农村电子商务含义和特点,以及充分理解各种农产品的特点。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地位要求、理解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成为能够实现电子商务与农业两者综合的应用人才。
(四)搭建创业平台
现阶段,国家积极颁布多项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活动。而高职院校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发展,就应该立足于创业平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和社会活动,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创造良好基础。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培训和校外实践活动,可以学习使用各种电子商务平台,并且可以独立地在网上开店,使用学习到的工具以多种方式进行商品的营销。学校通过建立完善的体系,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制定一条灵活多变的创新之路。建立产业园,为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提供场地等资源。学校也可以在运用国家优惠的政策以及一些产业园的支持,与其进行合作关系,为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做有利条件以及资金服务,促进双方之间的实际联合。
(五)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都是以实践型人才为主要实施路径,对于理论方面的教导是相对较少的,而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因此,在开展培训中必须注重开展综合教学模式。尤其是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与多个企业共同培训相结合的活动,使电子商务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电子商务在社会中的未来发展潜力。并且以此为发展的基础,才可以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长远,让农村电子商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发展机遇。
(六)提供资金支持
农村电商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对创新和创业项目的支持可用于引入创业资金。在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强改革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全面发展农村经济,要注重关于货币信贷,国家财税,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综合利用。运用国家政策措施促进财政资源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的发展倾斜,以确保农业信托价值的持续提升,从而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还需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等领域发行特别金融债务,更多地给予那些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债券支持。这些相关的政策主要开展意义是为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农村电子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状况而言,只有切实了解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模式。尤其是在大力发展人才培训,建设培训基地培训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模式,同时要实时记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的全过程,这样能够起到有效作用,能够更准确掌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如若出现实践与要求不相符合的情况,应及时找出成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努力为农村电商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