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性阅读教学中创造幸福课堂
2019-02-01◆
◆
(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
一、课前收集、整理学生个性阅读感言是创建语文幸福课堂的前奏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清楚地知道,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这个行为是受阅读者自身的阅读目的所支配的。教学中,师生共同阅读一篇教材,教师有其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其不同的搜索、处理信息的学习目的:有的是为了吸收文本优美的语言,有的是为了学习文本的表达技能技巧,有的是为了了解文本的内容,有的是为了了解文本的结构特点……所有这些都是由阅读者自主选择决定的,教师教学前应充分调查学生情况,为学生阅读提供一定的方式,及时将学生阅读情况汇总,并针对学生不同的阅读情况,制定相应的讲课方式。因此,教师的备课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备课,不是简单的知识汇总和传授,而是在学生阅读前提下,对已知和未知的知识进行大胆筛选,针对学生的困惑、疑难制定教学计划。
学生在课前的阅读,当然也不仅仅是语文课前的简单预习,除了扫清字词、了解作者、弄清大意以外,还必须将自己阅读中的疑难告之老师,并向老师提出要求:比如,用什么方式讲课更好,还需要了解跟课文内容相关的哪些知识,等等。因此,课前阅读及交流阅读感言比起教师盲目设计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一方面,教师能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而学生也因为课前的个性阅读得到了教师的重视,相关问题被提出来大家一块解决,课堂学习情绪会更加高涨,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地学习,为此,整个课堂也将显得更轻松愉快。因此,课前收集、整理学生个性阅读感言是创建语文幸福课堂的前奏。
二、真正的幸福课堂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体现出来
真正的幸福课堂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体现出来。由于课前已经充分重视到了学生的个性阅读,我们或许完全可以按照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不过如果这样做,我们还是可能会陷入一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中,无法真正体现在课堂中积极创造的思想。所以,我们还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课堂不仅是一个完全可以提前预设的地方,它还是一个随时都可能产生新思想、新问题的地方。因为,学生的课前阅读是有限的,在同伴的交流和教师的启发下,还会产生与课前阅读不同的想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学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在课堂中,很多老师生怕学生思想走得太远,无法完成教学设计,所以在及时纠正或肯定学生的想法以后,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比如,我们在教《那树》时,有的同学就提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相矛盾的主题,我想这个学生的理解就需要我们适时地去纠正有偏颇的思维。
关于及时采撷课堂教学中生发出的新思想,我自己的体会就更加深刻。比如在教授冰心的《谈生命》课程时,备课组的很多老师和学生在课前阅读后都认为此文很难,不知道如何下手,我在教学前也做了种种思考和设计,但其结果是:一切的思考与设计都不及学生的发现和感悟来得直接,来得顺畅。在课前阅读中,学生初步形成了一个共识:此文主要讲述的是生命。但关于生命,作者所阐发的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学生理解起来很晦涩。在课堂教学中,我敏锐地抓住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并提出问题:本文涉及到的“生命”的比喻和我们人的生命历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请同学找出来。大家不约而同地答出:“与我们经历的生长阶段和经历的痛苦与快乐相似”。如此就容易理解课文了。
在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后,我用此法在其他课文的教学中也取得了成功。比如《墨池记》一文,学生在初步阅读时,感觉理解比较难,又加上文言文对学生来说本身也是难点,所以很多学生希望老师从头开始讲解。如果这样做,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出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场面。不过,我仔细总结了学生的课前阅读体验后,又发现了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即“墨池记”应该是写墨池的,而本文并未用大量篇幅写墨池,只是在开头部分简单几句介绍了一下墨池。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点问同学:“本文不是主要写墨池,主要写什么?”学生赶紧又开始阅读课文,最后得出本文不是写墨池,而是写由墨池引发的对学习、对道德修养提高的思考。为此,我又进一步追问:哪些语句是谈学习的,哪些是谈道德修养的?学生为了找出答案,认真找出了关键句子,我逐一地让学生边读边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认知习惯,及时对学生生发出的新问题和新思想进行积极的引导,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益,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正的幸福课堂。
三、把课堂教学的空间还给学生,是敢于创造幸福课堂的表现
把课堂教学的空间还给学生,这是敢于创造幸福课堂的表现。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课时安排太少,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凡课堂必精讲,凡课堂必占用。而我的做法却有些不同,比如,我在授课前,一般一周要安排学生在老师们认为的“黄金时间”内用两个课时左右的时间阅读教材及其相关文本。或许,这在很多同行看来是一种浪费,以为可以将这个时间安排在课后。其实,现在的学生课外要做的事实在太多,读书做作业并不是唯一的功课。“暂时牺牲黄金时间”产生的效果,远比让他们课后去阅读更有实效。东黎博赞先生提出:老师是百日梦的提供者,是帮助学生把梦想成真的引导者。处于多学科学习状态和多渠道学习的学生,其大脑很容易处于疲倦状态。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些空间与时间,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记录、去感悟,会比我们教师唱独角戏要好得多。课堂不是教师的专有,应是教师与学生共享的空间,也不是老师与个别学生简单的占有,而是让所有学生互动起来。因此,我的课堂允许学生带教材以外的其他课外书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并积极鼓励他们读出不同的感受。甚至,我还按照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给每个学生开出阅读书目,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因为学生阅读的文本内容是经过作者“再创造”以后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既然是经过作者加工创造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那就不是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了,他们对内容理解就呈现出多元化现象,而这种多元化其中就渗透进了文本作者个人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由此可见,学生阅读内容所反映的意义就大大地突破了文本本身的意义了。虽然课堂教学有时只能根据教育目标和自己的理解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但教师能提供这样一个空间,就有助于学生个性阅读,可以在尊重文本作者和教师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经历去理解文本的内容。为此,我们将40分钟的课堂布置成“现场文本解读比赛”赛场、“走进经典”语文主题活动,“我型我秀”课本剧创作、表演现场以及文学发布会、学生辩论赛场,以各种有效而有趣的方式积极为学生创建有趣的、形式多样的幸福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享受个性阅读的快乐、同伴互助的快乐、被教师尊重的快乐。
实践三年来,我的语文课堂总是春意盎然,充满幸福感。不少前来取经的老师也会在不知不觉的阅读参与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语文课堂的真正魅力。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幸福课堂或许对大多数老师来说是一种奢望,是一种理想。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教育的发展始终是围绕“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这一方向的。因此,我认为作为教师,当务之急是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牢固树立“教育即生长”的理念,和学生一起在知识的学习中共同体验温情、温馨、温暖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