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俗地理

2019-01-31

旅游纵览 2019年2期
关键词:围炉满族习俗

内 蒙 古

白节又称又称“白月”、查干萨日,是蒙古族的“春节”。白节与汉族春节的时间相同,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因蒙古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饱含纯洁、吉祥之意,故称白节。据《马可波罗行纪》所载:“其新年确始于阳历二月,届时大汗及其一切臣属复举行一种节庆……是日依俗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至使男女老少衣皆白色,盖其似以白衣为吉服,所以元旦服之,俾此新年全年获福……”在节日期间,人们会点燃篝火助兴,相互敬酒、祝福,纵情歌舞、赛马,用哈达向每一位亲朋送上新年的致意。

陕 西

陕西人颇重视年节。在陕西,有一种给孩子挂“枣牌牌”的习俗,枣牌牌是一种用红枣和草秸隔一间一穿成的长条型挂饰,据说还会在一端挂上铜钱,一段挂上鞭炮,整串枣牌牌挂在儿童身上,用以辟邪。在这几天,“婆姨们”总是最忙碌的,蒸馍馍,炸油糕,其中有一种叫做“锥巴”的面食,在明万历年间的《华阴县志》中就有记载:“十五日祀先,以麦面蒸作各色食品,有茧儿、眼儿等物陈于神几,亦祝蚕祈禾之意”。这里说的“茧儿”就是锥巴。勤劳的陕西婆姨在节庆的喜悦中,用精致的面食,开启新年的盛宴。

广 西

在广西,壮族人有特别的过年习俗——吃立节。吃立在壮语中是欢庆的意思,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人在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错过了当年的春节,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广 东

在潮汕地区,正月初二有“走仔日,食日昼”,走仔日,即出嫁女带着丈夫回娘家的日子,而食日昼,则是指女儿在娘家仅仅是吃中午饭,在晚饭前就要赶回婆家。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要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海 南

在海南正月初一有吃“斋饭”的习俗,以示清白洁净怀念祖先。在这一天有许多禁忌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免得扫掉财运)、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到了初三,要把年三十多做的饭菜爆炒后再吃,叫做“炒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禁忌的话在这一天也可以说了,叫做“开赤口”。

辽 宁

《奉天通志》有载,“奉省岁事,满汉旧俗不同,久经同化,多已相类”。满族的春节,要张贴挂笺。满族挂笺最初用于祭祀,专门贴在祖宗牌上方或两侧。满族挂笺的颜色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按照八旗旗属分别贴红、黄、蓝、白四色。在家中不同地方按顺序张贴,分别用来敬奉佛杜妈妈、南炕腓头神、新技儿神。挂笺在满族风俗中有驱鬼邪迎吉祥的作用,是满族一种民间的传统剪纸艺术。

湖 北

在湖北,正月十五有节庆活动龙灯会。民谣中唱道:“三十火,十五灯,过了十五没洋经(趣味)”,可见正月十五在当地,是过年的小高潮。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也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的道具。有的地方,每逢元霄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精心制作一盏或数盏灯。灯的形状各异,有宫灯、鳌鱼灯、鲤鱼灯、八卦灯、走马灯,有四方六角的,有内外三层的……这一天,也就成了灯的海洋。

四 川

与北方不同,在四川,过春节不吃饺子,要吃汤圆。大年初一早上一定要吃汤圆,象征着圆圆满满,生活甜甜美美。在准备过年的过程中,杀猪、做腊肉、灌香肠也是重头戏。旧时,老一辈人在除夕夜就会在家门口放上一捆柴,初一早上男主人开门将柴抱进屋,取意抱财进门。

江 蘇

在苏州,有在除夕年夜饭内放进熟荸荠的习俗,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也会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取生财的吉利寓意;在江宁,有“打神鼓”的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在南通,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台 湾

在台湾,春节有“围炉”的习俗,即大年夜全家大小,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一起聚餐,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不论大小,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讨吉利。这一天吃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连根煮熟后,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长寿。“围炉”时,如果家里有人外出,来不及赶回,也留出一个席位,表示全家大小对他的思念。

猜你喜欢

围炉满族习俗
围炉话冬日
《寻找獾小山》围炉点评
《奶奶今天不接你》围炉点评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岁寒三九何处暖,围炉而坐品诗词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