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桥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研究
2019-01-31陈诚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51
文/陈诚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51
近年来国内针对道桥连续结构体系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不但在伸缩缝、桥面开裂等技术问题上进行了合理控制,同时也在安全性能上起到了良好的保障。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道桥需求量的显著提高,同时在施工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投入建设的道桥质量控制工作也是避免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工作。
1、道桥施工技术方案
1.1 材料控制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是现代道桥施工技术中主要的基础材料,作为土木工程的主要材料之一,其抗压能力与耐久性能良好的特征也使得混凝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密度等级超过1600,强度等级在LC30 以上的高强混凝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特征在于考虑到了表观密度的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可以让道桥承载负重时保持良好的性能。再加上复合材料技术的应用,材料的抗变形能力与耐久能力进入了新的技术层面,满足不同类型的道桥施工技术要求,也为今后的工程提供了稳定的基础性材料[1]。
1.2 桥梁T 梁架设
对于桥梁来说,架设T 梁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性内容。在准备工作阶段,技术人员变回确定支座位置、梁位置等,并进行调整。预制T 量可以直接通过架桥机起吊后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再进行孔跨水平车辆之后开始支座安装与预制梁移动,并开展铰缝的浇筑工作。在这项工作当中应该明确架桥机的配重量与过轨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来进行,必要时还应该分析挠度数据等信息来提升安全性。主梁到位后对整体性能进行研究。
1.3 混凝土施工
市政道桥的基础性工作在于混凝土施工,混凝土需要具备良好的强度和性能,同时还需要针对其中的技术难点展开分析。对于混凝土材料、砂石料、水泥、外加剂的使用需要进行材料试验,确定最佳的施工配合比。每次进行浇筑前应联系试验人员准备好坍落度检测仪器等。另外还应该详细检查预埋件、管道定位、端头模板等。在搅拌和运输环节,应保障搅拌时间和坍落度,然后运输至浇筑现场。浇筑时应按照规定的方向与厚度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进行正道之后表面需保持平整、不下沉。在振捣混凝土环节,需保持其达到最佳密度,预防接口处开裂与钢筋碰撞,这也使得振捣棒与模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隔。浇筑完毕之后对顶板采取拉毛处理,时间段选择混凝土初凝前[2]。例如钢筋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在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展开合理控制,此时可以通过反复试验来确定钢筋绑扎环节的垫块间距,通过定位仪测定后做好数据记录。
1.4 防沉降
防沉降材料一般选择砂石、渗水性土材料等。在填料选择的过程中应提前开始试验,并在实际施工中对所有进场填料的耐久度与可靠性展开分析,旨在保障过渡段的安全性。对于过渡段经常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问题,需要从根源上总结沉降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且从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由于某些桥梁地基图纸的含水量与孔隙率较大,其抗剪强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在长期的自重荷载之下必然会导致路段的呈现。目前常用的透水性材料还需要在施工环节重视压实度控制,尤其是部分软基材料的施工范围能否满足深度要求等。部分道路和桥梁的特殊施工顺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路基沉陷的出现。
2、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2.1 桥头换填
一般情况进行桥头换填时会利用石灰土进行换填,但某些区域在石灰土与素土连接区域的施工难度较大,此时在施工时应先将桥台背处的基础去除,并利用石灰土展开统一填筑。在实际施工时可以借助压路机来辅助,以便于缩短整体的工期时间。
2.2 路基面防水
道桥路基面的防水处理直接关系到道桥的使用周期。水分渗透至混凝土内部不仅会腐蚀钢筋,还会导致路桥结构的整体破坏。除去前文所提到的表面拉毛处理,提升路基面粗糙度意外,还应适当地考虑将某些细微缺陷直接暴露,以打毛处理将裂纹等进行处理,防水层可以直接起到封堵作用。例如运用凿毛机提升整体的混凝土附着力与结合度等,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2.3 现场养护
现场养护工作当中,施工范围内的道路、附属设施等都应该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展开保养维护,尤其是在某些转角区域或车流量较大的区域。养护过程中的技术人员需要定期掌握桥梁道路的实际使用状态,避免各种危急时间的出现,更好地保障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周期。针对防护措施的安排应做好巡查记录,组织专业检查[3]。
结语:
市政道桥施工直接影响到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也影响到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基于工程质量要求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和管控成为了当前行业竞争的重点。技术层面的不断革新也让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艺开始利用,而道桥施工本身也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投资幅度打、工期要求较长的系统化工程。作为施工单位应综合考虑不同维度的影响因素,强化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与控制,旨在提升工程质量,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