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丁巧“捉虫”,幼苗更茁壮
——幼儿批评教育的艺术策略

2019-01-31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7期
关键词:金鱼气球小朋友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幼儿园教育可以为一个人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知自己有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路的重要责任。再健康的小树苗偶尔也会遭受虫害,再乖巧懂事的孩子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这时,就需要幼儿教师这位巧手的“园丁”把小树苗身上的“虫子”捉走,让一颗颗幼苗在蓝天与阳光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案例一:“捣乱大王”不捣乱了

“老师,晨晨把我的画弄脏了!”“老师,晨晨刚才把图书角的书撕坏了!”“老师,晨晨老是揪我的辫子!”“老师,晨晨就是个‘捣乱大王’!”“老师……”“老师……”

刚一接手这个班级,这名叫晨晨的孩子就以“捣乱大王”的形象强行进入我的视线。上课时,他小动作不断,不是踢前边同学的小板凳,就是不停敲打桌子发出声音;午休时,也从不肯老老实实躺在小床上,不是要上厕所,就是要喝水;至于做游戏时,那更是调皮捣蛋,无所不为。我曾提醒过他很多次,但收效甚微。

这孩子,真的只是单纯地喜欢捣乱吗?我不禁陷入了思索。

忽然间我想到,晨晨的爸爸妈妈前段时间给他添了个小弟弟,一下子全家人的生活重心都转移到这个新生婴儿身上。难道是本来享受着全家万千宠爱的晨晨忽然遭受了冷落,所以不自觉地想用这种方式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这一天,晨晨又在敲打桌子,我知道时机到了,于是,走到晨晨身边,蹲下身对他说:“晨晨,你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孩子,老师一直在关注你,也很喜欢你。”晨晨听了,没吭声,手上的动作却停下了。我继续说:“老师还知道,你是个很友好的孩子,最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可是有的时候,你敲打桌子,午休时跑来跑去,会影响别的小朋友,这样是不应该的。老师相信你,今后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对吗?”晨晨笑了,使劲点了点头,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不会再影响别的小朋友了!”

我又在家访时和晨晨的父母深入地聊了一次,提醒他们在家中不要忽视晨晨,他们也意识到了晨晨存在的问题,答应在今后一定多加注意。

于是,我高兴地发现,曾经的“捣乱大王”再也没有过类似的恶作剧行为了,现在的他,和小伙伴们相处得愉快极了。

案例二:谁是“凶手”

班级里放着一只鱼缸,里面养着几条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这是我专门买来供孩子们观察欣赏的,鱼缸旁边有一包鱼食,每天会由值日的小朋友给小金鱼喂食。

一天中午,我惊讶地发现,本来快活地游来游去的小金鱼,忽然全都翻了肚皮,水面上却漂着大量的鱼食,原来是有孩子把满满一包鱼食都撒到了水里,这才导致小金鱼的“牺牲”。究竟是谁干的呢?我有些恼火。于是,我问孩子们:“小朋友们,班里养的小金鱼死掉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我知道!我看到水里有很多鱼食,小金鱼被撑死了。”“对,老师告诉过大家,喂小金鱼的时候,一定不要喂得太多,就像小朋友们吃饭也不能吃得太饱一样。大家以后一定要记住。”我一边说着,一边注意观察班里孩子们的表现。这时我发现,涵涵的表情很紧张,低下头不敢看我。我觉得,这件事一定是她做的。我很想责问她,但一来没有十足的把握,二来这么当众问她,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再三考虑,我还是按捺下来。

第二天一早,我买了几条新的小金鱼,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老师又带回了几条小金鱼,这一次,老师想请涵涵小朋友来照顾他们。”话音刚落,涵涵激动地抬头看我,眼神里充满了惊喜。下课了,涵涵小心翼翼地把鱼食一点儿一点儿地放到鱼缸中,生怕忽的一下子倒得太多,又会导致昨天的“悲剧”。我过去摸摸她的小脑袋,高兴地说:“涵涵真细心,照顾得真好。”“可是……可是我昨天不小心倒了太多鱼食,把小金鱼撑死了……”涵涵犹犹豫豫地说。我笑着拍拍她的肩:“没事,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可是,昨天不是你值日,为什么要去喂小金鱼呢?”“因为我看到好多小朋友都喂过,觉得很好玩,我也想喂小金鱼吃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是好奇心惹的“祸”啊!孩子的好奇心是宝贵的,我无比庆幸自己昨天没有粗暴地一盆冷水浇灭它。“你喜欢照顾小动物,老师真高兴。以后,老师会给大家更多的机会,让小朋友们去照顾它们,好吗?”“太好啦!”涵涵兴奋得叫了起来。

在后来的日子里,涵涵自告奋勇承担起了给小金鱼换水的任务,还时不时提醒值日喂小金鱼的同学:“注意哦,千万别撑到它们!”

案例三:危险的游戏

户外游戏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孩子们像撒欢儿的小马驹一样,在老师的带领下,快乐地奔跑玩耍。这会儿,我班级的孩子们正在排队滑滑梯,玩得不亦乐乎。忽然,我看到小冬抓住正在向上爬的宇宇,使劲儿向下拽。这可是危险的动作!

我连忙喝止小冬,还没来得及说话,小冬已先憋红了脸,大声喊道:“老师,宇宇坏!”我莫名其妙:“明明是你不让宇宇玩,为什么还说宇宇坏?”这时候,别的孩子也跑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是宇宇不好。”“老师,本来都轮到小冬了,结果宇宇又抢到他前面了。”我把目光投向宇宇:“是这样吗?”宇宇默不作声,低下了头。

原来,是宇宇玩完一遍之后,想玩第二遍,又不想排队,干脆挤到了小冬前面。本来兴冲冲准备“一展身手”的小冬被人抢了先,着急起来,连话也来不及说,直接动手要把宇宇揪下来。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往往肢体表达会先于语言表达。尤其是男孩子,语言能力的发育晚于女孩,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明显,在遇到着急的事情时,来不及组织语言,直接小手小脚就比划上了。这个时候,老师不能盲目地批评孩子,而是要理解,他们在生长发育中会有这样一个阶段。

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这样吧,老师先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呢,有一个气球王国。有一天,气球们排着队玩钻山洞的游戏,大家都很有秩序。可是,有一个绿气球,想要快点轮到自己,干脆挤到了走在前面的红气球前边。这个被插队的红气球非常生气,气得自己越来越鼓,越来越大,气得干脆把绿气球挤到了旁边的尖尖的石头上。忽然,‘砰’的一声,绿气球被石头扎破了……故事就讲到这儿,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红气球和绿气球做得对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道:“绿气球做得不对,绿气球不该插队!”“红气球也不对,他应该告诉绿气球不要插队。把绿气球挤到石头上太危险了!”我点点头,又看向小冬和宇宇:“你们觉得呢?”宇宇先开口了:“老师,我不应该像绿气球那样,插队是不好的。”小冬跟着也说:“我不应该动手拽宇宇下来,这样太危险了。”

这场“危险的游戏”就这样有惊无险地结束了。后来,孩子们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反思与总结:

3~6岁的幼儿心智发育不成熟,很多时候他们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行事全凭感觉。如果教师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过失,处理起来很容易失之武断,过于简单粗暴。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教师们都已意识到,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引导可以有效树立起幼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不正确的批评则会对幼儿的内心造成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影响一生。

1.以爱心为颜料,以理解为画笔。教育是一份需要爱和理解的事业。只有以爱为出发点,教师才会发自内心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考虑;只有真正地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更有效地纠正孩子的错误。教师的“爱”不仅仅停留在让孩子吃饱穿暖、带领他们游戏学习的层面上,而是具有包容、尊重、鼓励、信任、引导、支持等十分丰富的内涵。教师对孩子的爱是孩子们心理健康发展最有效的推动力。只有被爱的阳光雨露灌溉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感到去幼儿园,和老师、小伙伴在一起是一种快乐,才能够形成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性格。

有爱心是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而理解幼儿,则是幼儿教师的必修课。

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其思想和行为特征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许多在成人看来莫名其妙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却是再正常不过的。如果不了解幼儿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很容易以成人的眼光去判断问题,结果反而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这就要求每一名幼儿教师学好“幼儿心理学”“幼儿行为学”等理论,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领会,争取早日成为孩子们的“知心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能很有效地帮他们纠正错误。

2.注意批评语言,选准批评时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要用故事性有趣味的语言,循循善诱,不要生硬说教。有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观察了上百名3~6岁的幼儿,发现当老师们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的大脑活动便格外活跃,而如果老师只是生硬地说教,孩子们大脑活动就趋于平缓。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也常常以讲故事的方法给幼儿讲道理,总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要针对幼儿不同的性格特征、所犯错误的轻重,选择不同的批评方式和语言。如果幼儿性情敏感胆怯,犯的错误又不严重,教师的语言应温和,否则很容易伤害这部分幼儿的自尊心;如果幼儿大大咧咧,犯的错误又比较严重,教师就可以适当严肃或严厉,以便引起这部分幼儿的重视。

我也十分注重批评的时机。幼儿的有些危险或无礼的行为,需要当机立断,立刻严肃制止,否则可能会导致幼儿受到伤害。而有些情况下,教师一时不能确定事件的真相,此时一定不能只看到事件的表象而武断行事,以免误会幼儿,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破坏师生感情。

3.紧密家校联系,强化教育效果。家庭和学校,是幼儿两个最重要的生活地方,也是培养幼儿健全人格最重要的两处场所。家校配合好,对幼儿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若家长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告诉孩子不要听老师的,那么教师的一番心血,难免付诸东流。

比起幼儿的行为问题,家长往往更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吃得怎么样,睡得好不好,和小朋友玩得开不开心……有些家长甚至会反感教师向自己“告状”。这就需要教师提高沟通技巧,获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对此,我有几点策略。一是表扬为主。作为家长,总是更喜欢听到孩子在学校的优秀表现和老师对孩子的赞扬。教师先表扬孩子的优点,再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往往更容易接受,配合度会更高。二是实时反馈。教师将孩子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和成长,都及时地反映给家长,也会使家长获得成就感,也就更加认可教师的工作。三是因人而异。针对家长的不同性格,不同教育背景,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如家长受教育水平较高,有较科学教育理论,教师可与家长一起交流沟通教育技巧;如家长受教育水平一般,也不太懂得怎样管教孩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详细的教育意见,鼓励家长配合,等等。

总之,批评是一种辅助性的教育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为幼儿日后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正确而巧妙的批评方式一定是与鼓励和赞扬相结合的,它如春风化雨,滋润幼儿的心田,使他们以更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更健康的身心,走好未来的人生旅途。

猜你喜欢

金鱼气球小朋友
可爱的小金鱼
找气球
小金鱼
小金鱼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气球
Let’s DIY Poster
一样多的气球
有趣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