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2019-01-31◆
◆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中心学校桥东小学)
一、课前搜集学习素材,捕捉生活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多数依托于生活实际,并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前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回归生活,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搜集积累素材,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比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我让学生课前记录并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和所用时间。课堂上,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编出“从家到学校大约400米,用时5分钟,这位同学的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学生都显得异常兴奋,很快算出:400÷5=80(米)并得出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编出另外两道应用题,并得出: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在练习中,学生正确率达100%,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呢?因为教师将间接经验改成实际经验,在从实际经验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唤起他们的亲身体验,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
二、课堂探究新知,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对于数学教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性、规律性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感受生活,营造氛围。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有抓住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连接点,课堂才会有活力。教师要精心营造生活情境,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可以用有趣、生动、直观的现代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生活经验;可以用猜谜语、画图、角色表演等形式将教学内容融于活动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启动思维;可以用结合生活实际的语言启发设问,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求知欲。关注生活,主动探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环境出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学会思考问题,提高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如在教学“加减法简便计算”时,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多减了要加上”这一难点,我举了这样一个实例:星期天,妈妈带了223元钱去超市,买了一台录音机,用去199元,营业员应找回妈妈多少元?这时妈妈还剩多少元?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感悟。并列出了几种版式:223-199;15+1;223-200+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尝试感悟,不但发现后两种算法简便,而且明白了“多减要加”的道理。学生通过开放的教学过程,在感悟生活中思考、创新,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结合生活,重组“生活习题”。在应用题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了解、观察周围的生活实际,进行整理后,形成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身边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联系生活,从学生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创设活动的、可操作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以积极心态投入学习。
三、课后运用数学,返回生活
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要研究课堂,更重要的是拓展到课外,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布置课外实践作业,如测量、统计、模拟购物等;另一方面可以开设数学实践活动课,通过专题性、针对性的数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把生活实践当作学生数学素养的水平。在教学:“丈量土地”后,根据农村土地资源充足的特点,我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去田间进行实际测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现实的土地不是规则的图形,必须化整为零,分解组合。学生用不同的办法求出了不规则土地的面积,在测量、分析、解答中增强了应用意识。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数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化进步的表现。现代数学已渗透到科学技术、经济生活及现实世界中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生活都是课程资源,我们教师要带头做有心人,并引导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新理念。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善于鼓励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根据数学中蕴含的生活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背景。让学生生活经验数学化,并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引导学生想象“未来世界”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教学真正激发出教与学两方面的创造力。我们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