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局者”,底气何来?
2019-01-31魏西
纽约当地时间5月17日上午9点半,瑞幸咖啡正式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募集资金6.95亿美元,成为近期在美IPO融资规模最大的亚洲公司。作为国内新零售行业的“搅局者”,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瑞幸咖啡通过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资本、技术和市场运作,为我们演绎了“破坏性创新”的惊人威力。
对于后来者,没有破坏性的创新不足以使其后来居上。从创立之初,瑞幸咖啡的身上就有着互联网企业的深厚底蕴,在经历了一轮轮铺天盖地的烧钱、开店、压价、抢市场之后,瑞幸成功上市并重塑了国内咖啡零售的游戏规则和生态格局。
瑞幸咖啡的成功模式难以复制,但其“破坏性创新”的打法值得农资人深思。同样是“搅局者”,农资电商在兴起之初与瑞幸咖啡有些神似,也是在海量资本的加持下,企图运用技术手段和移动互联网思维,颠覆原有渠道模式,提升供应链效率,进而对行业上下游生态进行全面重塑。然而,二者的命运截然不同。
在科技创新深刻影响产业效率的今天,中国农资行业效率低下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长期以来,受小农生产的分散性特点影响,国内农资流通渠道臃肿、效率低下。一款农资产品从出厂到农民手中,要经过区域、市、县、乡镇、村等多个环节的层层加码,瓜分毛利,再加上产品同质化、价格战、赊销等问题,导致厂家、经销商、农民都苦不堪言。
事实上,第一代农资电商的试水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信息越来越透明的今天,传统的农资流通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通过技术、互联网等工具改造传统渠道,提升农资行业运行效率是大势所趋。其目的和初衷虽好,但囿于传统渠道利益难以平衡、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用户习惯短板等原因,曾被许多农资人视为“救命稻草”的农资电商,最终在资本狂欢和概念泡沫破灭后变成了先行者的“夺命镰刀”。
经历了2016年的大溃败后,农资电商一度被打入“冷宫”。第一代农资电商的“破坏性创新”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对农资传统渠道的变革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有想法、有远见的农资人,始终没有放弃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推动渠道升级的努力。
在西南,笔者曾遇到一位拥有10万粉丝的农资自媒体运营者。他是当地一家农资超市的老板,业余时间经常在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一些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的技巧,有时也做一些现场直播,在线解答农民在施肥用药方面遇到的问题。此外,他还建立了多个微信群,24小时为农民提供农技指导服务。随着粉丝量的不断增加,他成功打造出个人品牌,通过线上服务和广告植入,将粉丝流量转化为可观的线下收入。
在东北,笔者了解到,一些农资经销商通过线上手机直播卖肥,在线回答农民的疑问,线上打款购肥解决赊销,线下实体门店自提或送货上门,受到农民热捧,创造出单场千人围观,售肥数万吨的记录。当然,其中也夹杂着某些农资忽悠团的身影,不过笔者认为,直播售肥的模式本身并没有对错,关键要看是什么人来做什么事。
在山东,某互联网农资公司打出“窜货无罪”的口号,公开在网络商城整合各地农资货源,进行跨区域货源调配与低价撮合。起初,这一模式受到厂商共同抵制,但却凭借货优价廉的优势,赢得了农民的欢迎。从几十万到近亿的交易量,该平台用连年激增的业绩回应了行业的质疑。如今,越来越多的正规经销商和厂家开始与该平台合作。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日益细分和个性化的需求,正在塑造一系列高度垂直和社群化的农资圈子,技术创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资渠道的深刻变革。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不按套路出牌的“搅局者”加入进来,他们将通过“破坏性创新”赢得以小博大的机会。农资行业的这碗汤羹还是在的,不过喝汤用的勺子柄很长,只有厂家、经销商、互联网、电商等各方力量紧密合作,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结合的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使大家共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