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利用生成资源促进学生思考
2019-01-31陈丽丽
◆陈丽丽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镇中心小学)
课堂生成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着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推动教学过程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和行动的碰撞,能够推动教学的生成资源,主要是指学生的各种状态和表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提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而我们都知道,在这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有互动,而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也会有碰撞和共鸣的火花,必然会产生很多的生成资源。有些资源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够预设到的,而还有一部分则是我们预设不到的。那怎样抓住并利用好这些课堂生成资源,就成为了我们数学教师的一项技能,而且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技能。怎样才能抓住并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下面就笔者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谈几点思考。
一、充分研读教材,预设要全面
我们在准备一堂课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把和本课相关的内容充分了解,看学生已有了哪些知识和经验,学习完本课时要掌握哪些知识,本课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哪些基础,在这样的解读分析教材下,我们做出的预设才会越来越全面。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前,我分析到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有三个角,这就为学习本课打下了基础。所以我预设了这两个问题:哪些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两个问题是学生应该认识和理解的,而他们有了前面的知识和经验,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是很容易的。果然,学生的课堂生成让我很满意,学生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是哪些,也能够说出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让学生自己找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什么,为接下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埋下了伏笔,也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做了一个铺垫。像这样的预设,我们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只有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够预设得全面,才能够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二、充分解读学生,利用好预设资源
四年级学生在认知上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几何知识,能够利用自己的经验想办法来解决一定的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多数情况下我们预设的资源是能够出现的。而利用好这些生成资源,我们的课堂就会很轻松,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要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并且亲身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怎么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给了学生一个班级工具屋,在工具屋中有学生熟悉的工具:量角器、三角尺、三角形、铅笔等,让他们看着工具,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去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我的预设是多数学生能够想到以前学过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知道了每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和了。学生已有测量角度的经验,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果然,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两个班的学生一开始就想到了这个方法,所以我就赶紧抓住学生的这个生成资源,让学生用他们能够想到的这个方法去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
三、认真对待生成资源,更好地服务课堂
课堂教学时,通过积极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产生的超出教师预设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想、新方法,即表现在语言、行动、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这样的资源是动态的,瞬间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面。我们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师生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碰撞,由此产生的火花,有些是在我们预设之内的,我们就要很好的利用它来解决学生的问题,而那些在我们预设之外的生成资源,其实更需要老师来认真对待,利用好了这些预设外的生成资源,我们的课堂才会呈现出更精彩的内容,学生也会有更大的收获。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我在教学用量角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时,预设的是学生会出现很多组数据,有180度,还有比180度多或者少几度的情况出现,这样引出来基本都接近180度。而在课堂上,有个出现了全是180度的情况,有些是学生真实的测量结果,有些是因为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所以第三个角的度数直接用180度减去前两个已经测量出的角的度数。出现了这样的课堂生成,我就紧紧抓住这个资源,问学生:你们都是通过测量每个角,然后求和得到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么?那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好,那老师有个疑问,三角形的内角和真的是180度么,我测量的可就不是,我测量的就是178度。这时,有学生就开始附和我了,说:对,我的也不是180度,而是183度。我继续追问:那刚刚我也看到了,得到183度的同学测量方法也正确,怎么我们就没有得到180度这个结果呢,那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度,我们能不能再利用别的方法来验证呢?在这种状况下,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个生成,既让学生认识到不能用减的方法去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引出了让学生寻找新的方法去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既让学生认识到测量存在误差,又为下面的剪拼的方法探究做了铺垫,而且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四、生成资源有差异,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有差异,从而在形成课堂资源的过程中会有差异,而作为老师,我们都要认真对待,都要对学生探究的态度给予肯定。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在用折拼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过程中,有的同学折的方法是正确的,能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拼成一个平角,而有的学生则不能折拼成。不管拼成与否,我都给予表扬,肯定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态度,这样学生首先不会失去积极性,以后再进行探究的时候就会想的更全面。接下来,我更多地会让得出正确结论的同学来做演示,让折拼错误的同学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让没有思路的同学也能够有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语言最接近,最容易沟通清楚,老师在旁边稍加指导,学生就能够知道怎样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在一条线上形成一个平角。所以,善于利用差异性生成资源,这样学生更容易把知识弄清楚,而且印象更深刻。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是引导者,是为学生探究知识服务的,所以要紧紧抓住课堂生成资源,并善加利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积极性,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更轻松地进行,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