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019-01-31张蕊黑龙江省广大建筑安装工程公司黑龙江大庆163453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13期
关键词:控制技术模板基础

文/张蕊 黑龙江省广大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黑龙江大庆 163453

混凝土是目前最主要的一种建筑材料。它是由水泥、砂子、骨料、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有时由于工艺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后再经过养护硬化而形成的一种人工制作的石材。由于混凝土制作的工艺简单,制作成本比较低廉被建筑行业广泛应用。虽然混凝土的制作过程比较简单,但在施工过程中一旦不慎就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比如裂缝问题。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塑性收缩裂缝

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在临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者强度很小,或者在混凝土刚刚凝固前也没有多大的强度时,受温度或者外界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迅速失水,造成混凝土表面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混凝土体积产生急剧收缩造成裂缝,而此时混凝土本身没有任何的强度来抵御这种来自本身的收缩,产生裂缝。

1.2 沉降收缩裂缝

产生的原因是:1)基础土质松软不均,回填土不实渗水,造成混凝土下沉不均,产生裂缝。2)模板强度不够,或者模板支撑时间长底部松动,造成混凝土下沉不均,产生裂缝。3)冬季或者临冬季前施工时,模板支在冻土层经过一冬天的严寒,春天一开化造成混凝土下沉不均造成裂缝。

1.3 温度裂缝。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3.1 水泥水化热的产生造成的裂缝。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大型混凝土表面,混凝土在制作结束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会产生一定的水化热,由于大型混凝土体积比较大,水泥产生的水化热不易从内部散发出来,使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步上升,而混凝土表面的热量散发的比较快,使大型混凝土内外产生一定的温差,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度不同凝结的强度也不同,使混凝土内部对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这种拉应力大于表面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1.3.2 养生过程中操作不当产生裂缝。混凝土制作结束后进入养生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没有对混凝土表面及时覆盖,表面水分散失较快,表面收缩大而内部温度变化小,收缩的程度也小,造成混凝土表面收缩程度收到内部的约束,使混凝土内外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出现。

2、对混凝裂缝的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

2.1 对塑性收缩裂缝的控制技术

根据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制作结束后,要控制好混凝土表面湿度,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湿度迅速降低,具体的技术如下:

2.1.1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要重视早期养护工作,混凝土制作结束后,要及时的用塑料薄膜覆盖,或者用湿草垫、湿麻袋等覆盖,并要经常向薄膜、草垫或者麻袋上洒水,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如果遇到环境温度高或者低时,要及时覆盖,洒水养生,并尽量延长养生时间。

2.1.2 在混凝土制作结束后,对混凝土表面要适度抹压,不能抹压过分。

2.1.3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采用密封保护法,比如在混凝土表面才用养护剂处理或者采用薄膜覆盖,但采用薄膜时如果太阳直射时采用其它遮阳材料覆盖,防止水分散失过快。在实践中还有采用其它减小风流动和水分散发的封闭方式,对裂缝进行预防。

2.1.4 采用预应力构建的混凝土要及时张拉,避免长期放置。

2.1.5 制作混凝土之前要对制作混凝土的配比进行实验,选择最佳的水泥、沙、骨料及水的配比,在使用原料时,不要使用含泥量较大的沙和骨料,尽量不使用粉砂,增强混凝土的强度。

2.2 对沉降裂缝的控制技术

根据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以下方式进行防止。

2.2.1 在基础深挖时,要将基础深挖到土层,在平整基础平面时对平整用土要夯实,避免基础松软不均造成混凝土沉降裂缝的产生。

2.2.2 模板制作要结实可靠,避免跑膜现象的发生,在混凝土制作振捣时要做到振捣均匀,特别是基础底部要振捣均匀,防止模板受力不均造成破损,产生沉降裂缝的发生。

2.2.3 混凝土基础回填要填平夯实,尽量避免局部大量水的深入。

2.2.4 尽量避免冬季施工,在接近冬季施工时,要做好基础底部的防冻措施,在基础底部采用保温毡对混凝土基础四周进行防冻措施。

2.3 对温度裂缝的控制技术

一般预防混凝土外部约束引发的温度裂缝采取以下技术。

2.3.1 在养护方面,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工作,并做好缓慢降温工作,要充分发挥混凝土具有的徐变特性,减少应力的产生,同时在夏季为了防止暴晒,对阳光直晒的混凝土上要进行遮光覆盖,在气温低时要做好保温工作,避免出现混凝土出现温度的急剧升温和降温现象的发生。要采用延长养护时间的方式,同时拆模时间要适当,在养护过程中,要按时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对出现温差大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小于25度以内,混凝土制作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回填,防止混凝土基础长期暴露在外界。

2.3.2 对于大体积的基础混凝土的制作要采取分层浇筑,按照设计要求的数据浇筑垂直、水平的工缝和后浇缝,主要加快散热和降低对表面应力的约束力。

2.3.3 粗骨料的质量要选择级别高的,对含泥量要严格控制,不许超标,在振捣时要求均匀全面,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在混凝土的内部要增加温度配筋,为了增加表面抗拉强度,在接缝处要增加配筋率,设暗梁,目的是减轻边缘效应。为了提高养护早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2.3.4 为了降低应力的增加,避免干缩和降温的共同作用,在制作混凝土过程中,添加混凝土微膨胀剂,添加量为水泥用量5-10%,目的是由于干缩和降温带来的混凝土收缩,控制裂缝的产生。

结语:

由于混凝土制作使用的原材料品种比较多,施工环境又多种多样性,裂缝产生的原因就比较复杂,因此要在施工过程中总结更多的经验,采用更多的预防措施,彻底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猜你喜欢

控制技术模板基础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对工程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