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2019-01-31潘龙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天津300384
文/潘龙 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 天津 300384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渗透,建筑行业中施工技术的信息化程度逐步加深,建筑工业化时代已然到来。预制装配式技术符合建筑工业化发展内容,其是将混凝土结构按照受力原则进行拆解,并在预制场进行预制生产,随后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施工方法,此法可提升建筑施工效率,提前完成工期,降低能源消耗量,符合当前建筑施工工程中的环保可持续理念。本文以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流程为理论基础,结合具体项目,分别对预制构件、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探究。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流程分析
1.1 模板制作
1.1.1 平托法模具
指的是相应结构内的模具铸造工艺,其按照相应的混凝土强度在15mpa,脱模的过程中水平不断的提升。竖向组量可以形成整体的脱模生产,只有生产的垂直分量,翻转到相应的位置。垂直分量的状态需要固定组装,保证整个运输的便利化。
1.1.2 翻转台法模具
模具剥离可以是水平方向,也可以是垂直方向,一般情况下,模具的制作过程更为复杂,对空间的需求更大。
1.2 钢筋笼的制作
对于整个钢筋图的组件,加强条码的标签形式,每种钢筋图需要进行编号,利用钢桩装置钢筋笼,钢框架应按照组件进行相应的轮廓图,进而实现方便操作,利用预埋件将整个钢筋笼的制作流程进行分析,方便起重小车的升降。
1.3 预埋件安装及定位
根据施工要求中对预埋件的要求,将预埋制品利用相应的起重设备及装置进行吊装,在吊装之前需要由相应的检验人员对其进行检验,理论上,使用这种方式能够考虑到模具的选择。选择和确定砖模具,将砖嵌的模具使用碾压条将其粘结在相应的分割工具上,利用相应的控制路线,进行相应的包装及节理。
1.4 浇筑混凝土成型
混凝土材料控制在100~150mm,且处于正常的塌落范围内,当气温低于12摄氏度时,可以利用蒸汽养护,进而缩短整个产品的使用周期,得出相应的生产效率。浇筑混凝土需要一定的时间,控制在6小时最为合适,强度保持在15mpa。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2.1 工程简介
某住宅项目位于某城区CBD位置,地块编号为C-05-02,项目东侧和南侧紧邻城市主干道,项目整体建筑占地面积为24502㎡,总建筑面积为59863.23㎡,项目整体包括8栋18层住宅楼和1栋独立地下车库,本建筑项目部分使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使用率控制在19.0%左右,部分建筑结构达到30%。
2.2 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及安装
建筑构件的质量决定了整体建筑项目质量的控制范围,本项目中构件类型主要包括无机夹心超薄式预制外墙板以及楼体部分、空调承载板和女儿墙等结构体系。
2.2.1 构件体系的深化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构件体系的深化设计主要包括构件本身和构件配置数量、起吊位置的布设等。其中构件自身设计中,应尽量选择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符合配筋比例的构件,且结构形式应简单、承载能力强。,尤其是在承载安装方式上,应具备安装作业简单、节约空间、经济性强等。
当方差g最大时,可以认为此时前景和背景差异最大,此时的灰度t是最佳阈值.最后,在双边滤波的基础下对其进行OTSU阈值分割得到的结果如图4、图5所示.
针对装配式构件体系进行深化设计,以避免构件在作业现场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与现有的结构和配筋系统“相互打架”,从而高效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
2.2.2 无机夹心超薄式预制外墙板
本项目中外墙板体系使用的是无机夹心超薄式预制外墙板,此种外墙预制结构体系能够提高使用的耐久性,可实现维护结构的保温、防渗防潮、可靠连接等特点和优势,同时可以实现主体建筑结构寿命延长,施工及结构构件体系的安全性能有所加强。
2.3 灌浆技术
2.3.1 灌浆准备工作
在预制装配式住宅现场施工中,灌浆环节应首先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明确灌浆关键技术节点,清楚灌浆环节为不可逆性,结合操作演练,掌握灌浆整体技术应用步骤。其次,应备好器材,如砂浆搅拌机、手动注浆器和电子秤、容量器等设备。
2.3.2 灌浆工艺
首先,应清除墙体表面结构,其次应平整的铺设高强度垫块、座浆料,安放墙体结构,同时应调整和固定墙体,做到搅拌注浆,实现灌浆,最后进行封堵作业。
搅拌。向容量桶内倒入80%用量的水,逐步加入灌浆料,并用搅拌机搅拌3-4min,通过搅拌实现浆料呈现粘稠状态,然后加入20%水,搅拌1min后进行静置片刻,随着气泡排出,进行浆料的流动速度及温度指标的测试。
灌浆。灌浆前应首先放入一个塑料袋,将质量合格的浆料倒入塑料袋中,并拧紧。将枪嘴结构对准套筒下的胶管结构,持续性的扣动胶枪进行注浆作业,直到溢浆时停枪。当上部有连续的气泡冒出后,视为注浆施工完成,随后进行注浆养护作业。
2.4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本项目工程中的无机夹心超薄式预制外墙板的使用是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创新点之一,提升作业效率,使得施工质量得以加强。此外,在构件吊装施工中,采用了高精度的预制构件测垂传感尺,使得构件尺寸及组装过程中的整体构件尺寸精度可达1/1000以上,同时在吊装运输作业的过程中,渗透了智能化技术,可实现远程操控和监控,大大提升施工安全。利用钢框木组合结构体系,模板可拆卸,安装及拆卸灵活度加强。信息技术平台质量控制。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上,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实行了一系列完善的网络办公平台,通过实时监控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吊装、组装等施工流程,及时并准确的了解和掌握了项目整体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范围,为打造新型预制装配式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业化发展是以施工技术应用高效化、绿色环保化和耗能降低化为依据和条件,在实现建筑构件生产工艺流程化和标准化的过程中,同时要注重施工整体质量,从而实现建筑结构及体系的可量化管理,促进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信息化程度逐步提升。本文首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及流程进行分析,随后对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期望能够给建筑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