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探讨
2019-01-31陈滋雄南充市中梁轩置业有限公司上海中梁地产集团四川南充400000
文/陈滋雄 南充市中梁轩置业有限公司(上海中梁地产集团) 四川南充 400000
本文首先从岩土工程的技术特点出发,根据岩土自身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所涉及技术较多等性质分析了其具有不稳定性、隐蔽性、依赖性等特点。其次,本文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了岩土工程施工中地基与桩基础的关键处理术,不仅认识了地基处理关键技术在我国岩土工程中有较多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自主研发性,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分析了桩基础处理技术对于不同的施工方式、受力原理有不同的区分,在岩土工程施工中有着良好的作用。
1、岩土工程的技术特点分析
1.1 不稳定性
考虑到岩土不同的组成成分为它带来了不稳定的特征,容易导致岩土会随着施工环境变化、不同的施工过程在岩土性能、结构等方面出现变化。由此可知,在岩土工程的勘察环节需要借助勘探孔来对岩土的性质进行科学、严密的勘察,但是由于岩土随时变化、不稳定的特性容易导致之前所得到的勘察数据无法与当前的数据相吻合。因此,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在施工之前做好实时的岩土监测,有利于根据岩土自身的变化来进行科学的调整,保证整体施工质量的提高。例如我国在新型地基基础形式领域中研发了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通过提高桩与岩土之间的联系来保证整体工程的荷载能力。
1.2 依赖性
依赖性也是岩土工程的技术特点之一,虽然我国的岩土工程技术有了较快的创新发展,但是它的不断进步也需要其他技术以及学科知识的帮助,因此它与目前许多技术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例如,岩土工程技术中高压喷射注浆法的研究原理就是来自于工业切割领域的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而液压技术的出现为岩土工程大吨位静压桩技术的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随着超声波技术应用性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为岩土工程中桩基质量的超声波检测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帮助。
1.3 隐蔽性
由于岩土工程需要解决地下工程、边坡、地基与基础等有关岩体与土体工程的问题,它的大部分活动都需要在地表下开展,锚杆、地下连续墙等岩土工程项目在完成之后都会被土体掩盖,并且也很难察觉岩土工程的使用条件以及项目运行工程,因此它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这一特性容易为安全事故的出现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针对岩土工程的隐蔽性较高的问题,工作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通过实时的监控来确保岩土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注意相关施工注意要点,例如在灌注桩时需要做好泥浆配置、护筒预埋等工作,同时严格控制桩基的垂直度,保证工程在隐蔽状态下的安全性。
2、岩土工程施工中地基与桩基础的关键处理术
2.1 地基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根据目前情况可知,许多已经应用于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是由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例如钢渣桩、CFG及二灰等复合型地基处理技术的出现不仅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将工程废弃材料有效的利用起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整体项目资金的投入以及工程资源的使用,同时它们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充分环节岩土工程中污染环境的情况,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本文以岩土工程施工中较为典型的CFG 桩处理技术为例进行地基处理技术要点分析,它的应用工序主要为以下几点:(1)施工前期做好施工地区测量放线以及复核工作;(2)在桩基材料的选择阶段,需要以粉煤灰、粒径5~31.5mm的碎石、泥含量不超过3%的砂料以及硅酸盐水泥等材料为主;(3)在准备好灌注材料之后,必须要将注浆管道内的杂物清除干净,从而确保灌注作业的顺利进行;(4)在进行灌注作业时,工作人员要当钻杆与桩基材料充分混合均匀时才能提钻,并且设置小于30 cm的开阀门高度,有利于为钻杆的移动提供空间;(5)同时当混凝土出现泵压情况时,工作人员要及时停止提钻施工,确保提钻速度的均匀性,并且根据桩基材料与钻具的融合情况来合理设置提钻的高度。工作人员还要做好各项混合料之间比例的确定以及搅拌时间的控制,在搅拌工程中若是碰到淤泥或者是沙土层,要降低提钻的速度有效提高桩体的整体强度。
2.2 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将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成桩基础施工技术和预制桩两种,同时也可以按照受力原理的不同,将其分成端承桩和摩擦桩这两种。由于我国的建筑项目施工在应用灌注桩技术时会受到孔底沉渣的影响,而对整体桩体的承载能力造成较大影响,于是出现了灌注桩后压浆技术,有效利用高压加压装置来将桩体的沉渣排除干净,有利于避免桩基沉降现象的发生。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桩基处理技术的主要体现:首先是岩土工程的项目设计阶段,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施工区域的土壤特点以及施工需求做好施工方案的设计,并且有针对性的选择施工处理技术进行桩数、桩径、桩长等数据的设计;其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准确的放样测量来确保桩位的准确定位,有利于施工机械和器具的正确布置。与此同时,在进行灌注桩终孔与预制桩压入的环节使,工作人员要保证摩擦桩的侧摩阻力符合前期的项目设计要求,从而有利于端承桩桩底端能够按照设计规范顺利地进入相应的土层。
结论:
结合本文,随着岩土工程施工规模与数量的逐渐增长,要充分对具体施工问题进行了解,从而不断完善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充分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稳而影响到施工工程整体质量的情况,也能够有效提高岩土施工工程的工作效率。其次,由于在实际的岩土工程施工中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施工技术要求,因此要从实际施工现场的地质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并且通过科学的管理不断促进岩土工程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