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模式探讨

2019-01-31李媛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村庄道路规划

文/李媛

随着党中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的实现实施,村庄建设也一并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但是,这项工作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导致城乡差异现象、农村衰退问题依然存在,而现有工作也没有从可持续发展这一角度出发,使得村庄产业发展、历史传承、土地利用、生态建设等相关实质性工作尚未得到有效开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在制定村庄可持续发展规划模式的过程中,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从根本上推动和维护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1、用地布局

在对村庄土地进行规划利用时,应从“土地集约化”这一角度出发,尽可能的避免开山凿石、毁田造地等大规模工程建设,在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其自然形态,规划用地尽量远离高速公路,避免在过境道路沿线进行布局;避让那些人流量、车流量较大的公共服务设施及活动场地;在规划过境道路时,避免穿村而过,主干道沿途的建筑物要一字排开形成带状村庄;对宅基地面积进行严格控制,对旧住宅进行最大限度的维护,对空心村进行深度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尽量控制和减少能源消耗,以此来维护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2、村庄边界

任何村庄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边界,这个边界可以通过绿树、道路或者水系进行围合,村庄的建设用地不得越过这个边界,其目的是保证土地使用上的长期性与稳定性,避免居住用地呈现出蔓延式的发展。在对村庄边界进行划定时,应对村庄预测人口及户数增长量进行准确预测,确保整个建设用地都处于村庄的行政范围之内。当采用树木作为村庄的边界时,最好使用土生土长的灌木和草木植物,并使其形成高、中、低相互错落的景观界面,实现树木、鸟类与昆虫的和谐共生,在村庄中体现出自然物种的多样性特点。

3、村庄道路

村庄道路不要过于追求宽大笔直,只要能够满足小型农用车通行和步行的需求即可,以免造成土地的浪费。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行人通行安全与接近自然的需求,供人行和自行车使用的步行路只能在紧急情况下方可允许车辆通行。道路的走向应顺应原有地形,在道路沿途设置相应的路标及交通警示标志,避免车辆与行人之间相互干扰,确保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道路的硬化材质可以是水泥或者沥青路面,在步行道上,可以铺装一些碎石或者砂混,这样既不影响行人通行,又展现出了较强的地域特色。

4、公共场所

在村庄中的公共场所进行规划时,应反握好以下几项原则:在选择商店和活动场地时,要优先考虑村庄的中心位置,因为这里是人群的集散地;而学校和幼儿园应安排在村庄的边缘,这样可以减轻过往车辆及人行对其造成的干扰;对活动场地布局形态及尺度进行设定时,不必刻意追求规则的布局形态,而是要与周边建筑和原有地形成一个整体;可以用水泥、沥青等硬化材料作为地面铺装的主要材料,但也要适当的添加一些沙石及草地面积,满足村庄居民对活动场地的需求。

5、环境卫生

首先,村庄应结合城乡统筹规划,减少当地居民的地下水使用量,引入水质达标的自来水,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在道路下铺设相应的管道,对污水、雨水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对于污水处理,应淘汰掉原有的旱厕,每家每户都要安置家庭化粪池及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村庄排水系统当中进行二次处理,经二次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用在浇灌菜园、绿化养护等方面;此外,还要提倡垃圾分类,将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分开堆放,分别处理;在合理的服务半径内,设置垃圾收集区,在人群密集的公共气场要设置共用垃圾桶;充分利用沼气、太阳能这一类新能源,减少木柴和煤炭的使用量。

6、村庄风貌

我们的村庄面积非常广阔,每一个村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与村容村貌。在对村庄进行规划建设时,应尽量保留历史遗存下来的乡土特色,防止一切人为破坏的行为,对已经出现破损的部位进行修缮与保护。在村庄的建筑风格上,要继续沿用该地区原有的建筑语言,必要时,可对建筑物的高度应进行统一限定,普通住宅建筑的高度不应超过10米,建筑物的最佳高度应与普通乔木的自然高度相持平。这样限定的目的是当远眺整座村庄时,建筑物是淹没在绿树当中的,形成一种既有行又似无形的意境,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7、村庄产业发展

在发展村庄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村庄自身的经济价值,找准其经济增长点,例如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等等。对于那些以务农为主的村落,在新村选址时,要平衡好农用耕地与步行交通之间关系,以便于村民对耕地进行经营与管理;对于从事家庭加工业、传统小商业、家庭运输业、农家乐旅游这一类“社区特色经济”的村庄,应大规模兴建“底商上住”、“前商后住”这一类的建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配套服务;对于那些适合开展集体生产与家庭生产相结合的村庄进行规划时,可在集体产业园区内,规划出一片家庭产业聚集区,允许农民在该区域内建设集居住、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鼓励村民发展家庭经济,同时促进集体生产规模的形成;对于适合发展旅游业的村庄,可以建设一些下店上居的建筑,以农家乐的方式提供餐饮、住宿服务,还有必要建设手工作坊一条街,既让游客体验到传统生产的魅力,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村庄的美,就在于它能够融入到自然生态环境以及自身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当中,同时继续保留着传统的建筑语言及风俗习惯。因此,村庄唯有融入到自然空间当中,与整体环境相协调,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村庄道路规划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我的小村庄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村庄,你好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