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分钟生活圈”规划策略分析

2019-01-31杨小青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1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13期
关键词:服务半径幼托生活圈

文/杨小青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济南 250001

生活圈所蕴含的发展理念,是对社会发展中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活理念的延续及升级。而基于居民需求特征的“15分钟生活圈”则是将上述理念突出的呈现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其不仅可以解决社区居民常规生活需求,而且可以为居民居住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因此,对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分钟生活圈”进行规划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居民行为需求特征

15分钟生活圈规划中,工作人员发现居民行为需求特征如下所示:

1.1 居民行为需求多样性

居民心理对公共设施的种类、数量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因为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导致居民对公共设施的需求存在差异化。

1.2 居民行为需求选择性

公共设施的种类增多,根据市场需求,同时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满足居民对公共设施功能的多种需求,社区不断购置新的设施设备,同时将服务设施按照功能进行划分,积极购置老年设施和幼托服务设施,这样居民有选择性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设施进行锻炼活动。

1.3 居民行为需求连续性

锻炼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对老年人来说,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态,需要利用社区的老年设施进行健身,坚持每日锻炼,让锻炼成为一种习惯。

2、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分钟生活圈规划原则

2.1 整体性

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分钟生活圈”规划需要以人民为中心,依据新时期居民生活需求,借鉴已建设社区发展经验。从整体出发,构建多元协作的行动策划方案。

2.2 公平性及差异性

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分钟生活圈”规划需要根据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在政府主导下,保证生活圈内服务提供的均等化。同时根据各社区实际需求,进行差异化选择[1]。

2.3 服务半径优先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特征的差异化,比如养老设施、幼托等在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分钟生活圈布局选择阶段,需要依据弱势群体服务半径优先、公益活动服务半径优先原则。以老幼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优先设置菜场、健身点、婴幼儿托管点等设施,提高社区居民出行效率。让十五分钟生活圈划分与街道、社区行政管辖范围一致,这为后期管理提供方便,注重区域规划,将区域分为养老设施、幼托设施、卫生服务设施等几种类型,使其更好的服务于老年人、幼儿、公众群体。将公共设施按照服务性能可分为:社区体育设施、老年人锻炼区、儿童活动区等,将医疗卫生、幼托用地、养老设施、公共活动区等集中起来,合理利用有限场地,注重了养老设施和幼托设施的功能改进,尊重老年人和儿童的感受,从特殊群体的心理需求为主,让公共设施更好的服务于居民。

3、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分钟生活圈”规划策略

3.1 居民行为特征及需求调查

为保证“15分钟生活圈”规划策略与居民行为需求相符合,“15分钟生活圈”规划人员可利用实证调查的方式,对区域居民生活特征及未来需求进行适当分析,汇总不同人群需求倾向。并逐步挖掘现状社区空间供给、居民需求间差异,明确“15分钟生活圈”建设的主要任务及调查工作要点。

在具体调查阶段,“15分钟生活圈”规划人员可利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步行行为特征及需求为要点,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性别进行分析。并以儿童及老人、中青年上班族为分类标准,对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空间使用特征对应不同年龄群体的基本行为特征进行分级汇总[2]。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采用了现代网络技术,如大数据技术、POI爬取技术,运用大数据构建现代网络居民公共设施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15分钟生活圈服务系统。运用POI爬取技术时,某工作人员利用高德地图提供的数据接口,借助高德地图平台搜索功能,明确网络平台每日访问权限,保证访问速度。比如先发送信息访问请求,设定一个矩形框架,及时选定区域,然后对区域内的各项数据进行切分,经过矩形区域划分后,顺利提取数据,从而全面掌握老年人、儿童、中年人等不同年龄阶段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程度。

3.2 现状社区空间供给与居民需求分异汇总

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我国城市社区及服务配置大多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但是在城市内部人口结构逐步趋向复杂化的背景下,社区内居民对社区生活标准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导致现有社区生活圈规划出现大量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社区空间缺乏活力、邻里交往需求无法充分满足、社区服务配置单一、绿色交通运行需求无法充分满足等。根据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程度,在公共设施旁增添绿植,采用花卉装扮的方式增添社区空间活力,及时添置一些互动式的设施、器材,将个体设施与互动设施结合起来,从而丰富社区活动,增进居民间的和谐与互动。

3.3 构建完善的“15分钟生活圈”规划方案

针对现阶段城市社区生活圈构建现状,一方面,城市规划人员可以“15分钟生活圈”为原则,依据以人为本空间基底设计理念,在现阶段城市路网条件基本达标的基础上,以社区步行微循环能力为核心,构建与社区居民出行尺度相符的街道及街区。即从社区出行居民的体验感入手,设置规范的机动车路网密度标准,控制居住社区内道路间距离在二百米以下,公共活动中心区域内距离在一百五十米以下。同时根据步行网络密度与居民出行便捷性的紧密联系,设定居民社区步行通道间距在一百五十米左右,公共活动中心与交通枢纽地区步行通道间距在一百米左右,以便于社区出行居民穿行住宅、其他街坊距离在五百米以内。

此外,针对以往社区生活区层面规划设置配置总量不达标,对设施服务半径管控力度不足等问题,“15分钟生活圈”规划人员可在“步行可达”这一标准的指导下,结合社区各类设施服务入口、服务半径情况,进行进一步细分。如将“15分钟生活圈”内设施细分为(800-1000m)十五分钟、(500.0m)十分钟、(200-400m)五分钟、(100m)三分钟等几个模块,提高社区居民对“15分钟生活圈”内各类生活目的地可达性的了解,为“15分钟生活圈”内设施配置与社区居民实际使用需求的高度匹配提供依据。

总结:

综上所述,“15分钟生活圈”是城市未来打造社区生活的主要单元,也是社区居民出行服务的主要平台。在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分钟生活圈”规划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依据整体性、公平性及差异性、服务半径优先等原则,从就业、服务、交通、居住、休闲等方面,构建步行可达、功能复杂、绿色休闲的“15分钟生活圈”,为社区规划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服务半径幼托生活圈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生活圈划分研究
以人为本的社区生活圈模式探析
基于GIS的生活圈居住区规划与优化研究
——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为例
广州周边:价格洼地!“一小时”生活圈 7字头置业广州后花园
规范幼托服务的现实意义及法律建议
19万个北京充电桩建设提速充电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
英国首次将免费幼托服务扩展至寄养家庭
长庆的幸福密码
电子商务冲击下城市分区中心商业中心的服务门槛人口与居住密度研究
基于成本约束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