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念与措施并进,评价与反思齐飞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2019-01-31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习作情感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回顾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利与弊,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转变传统作文教学观念,增强三种意识

1.增强作文教学的整体意识

作文教学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思路。所谓“完整”,指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同步,由浅入深,积少成多,在积累中学会应用,在习作中加以强化;在修正中逐步积淀。必须以科学系统的训练为基础,明确各阶段的写作能力培养,或“三年一盘棋”(高中三年整体规划),甚至“七年一盘棋”(初高中三年整体规划),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关指导和训练切忌只在考试抓、只在初四抓、只在高三抓。

2.增强作文教学的主体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鲜明的特色,在作文教学中尤其要将其突出。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上进,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这一点也源于古代的气性论人性哲学理念。现代美学境界理论中的“有我之境”亦突出此点。这无一表明学生需要一种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使他们愿意畅所欲言。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体现其主体地位。如写作目标自定,写作过程开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体验,等等。

3.增强对学生作品的容纳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必须做一名具有开放意识的老师,这种开放意识主要体现于三个词:理解、尊重与宽容。写作本来就是“我手写我心”,应该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允许并积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感受。也许这种感受幼稚、偏激,甚至是错误的,但我们不能简单的以成人的社会化的标准去评价他们的品德,应该以一颗宽容的爱心去教育,去引导,去帮助,小心翼翼的去保护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在笔墨空间的广阔天地自由翱翔。

二、优化作文教学模式,开拓作文教学空间

1.将思想品德、传统文化课纳入作文教学,实现思维力的互补

语文学科和思想品德学科的共同点是包含了思想情感教育,不同的只是思想品德学科在塑造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上更具直观性,而语文学科更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思想品德、传统文化课教材注重情景教学,教材的故事性和思想性较强,课后练习谈感受、辩是非、说事理,无不旨在提升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力,这可以为学生的作文立意提供必要的心理准备。作文中的立意教学,同样渗透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某些思想情感因素。立意的深度决定了文章的质量,立意的过程又净化了学生的心灵,两者相得益彰。

2.将自然纳入作文,实现观察力的互补

观察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从写作角度看,又是学生积累各种写作素材的过程。因此,观察一定要渗入意识成分,才能使获得的表象材料更系统,完整和深入,为作文的构思和表达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观察的内容和方法上,作文教学和自然学科教学的互补性表现的尤其明显。无论是风霜雪雨的天气现象,还是花草树木的植物特征,都既是作文描写的对象,又是自然观察的对象。作文教学的观察是为了积累表述,自然科学的观察是为了熟悉研究,虽然最终的目的不同,但在了解事物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将两者结合,便于两者互为延伸和补充。

3.将社会纳入作文,实现兴趣、情感上的互补

兴趣、情感属于非智力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激发和调节智力活动,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和优化。实质上作文的过程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窄小,局限了学生对写作素材的发掘。写作是一项艰苦而愉快的工作,要使学生长期的、自觉的去体察生活、描写生活,不仅是写作技巧的问题,而且是意志力的问题。有计划的去安排学生去感受相关的各种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稳定和发展。

三、改进作文评价方式,力争尽显人文关怀

1.从关注作文文本到关注学生情感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们逐渐从这种桎梏中解脱出来,在作文评改中开始关注学生的行文过程及内心世界。教师可以借助评语的桥梁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向、兴趣和爱好。如可以用“心底无私天地宽,相逢一笑泯恩愁”来化解同学之间的误会;用“容貌美是值得高兴的,但只有气质美才能保持持久的容貌美”来引导漂亮女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容貌。在这些对话中,师生之间有了情感交流。随着这种对话次数的增加,学生会自觉的在立意构思、过渡照应、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并使文本日臻完美,最终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

2.从教师的精批细改到学生的互评自改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传统评改的优先权属于教师,教师往往将学生的作文改的满纸红,但这种好时费力的工作却常常劳而无功。而如果采用互评自改的方式,使一次作文能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交流,大大缩短了批改评判的时间,且能有效的扎实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习惯。学生在这种多向交流的对话中,不仅实现了写作知识的迁移,还提高了写作和阅读能力。

3.从以纠谬为主到以鼓励为主

传统的作文评改重点在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新课标实施以后,很多老师注意了鼓励原则。如在某校实验的开放性习作评价中老师设置了习作“兴趣奖”“个性奖”“进步奖”“幻想家奖”“希望奖”等,以此来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同时还通过开辟习作园地、鼓励投稿、编辑班级和个人文集等多种渠道,坚定学生的习作信心。我们认为,这些转变实际上对学生劳动的尊重、努力的肯定,带给学生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以及对写作的自信、兴趣。

4.评改语言从空洞机械转为优美真挚

传统的作文评语常常带有条款式,无人情味,无法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如果我们用真挚而优美的句子取而代之,会营造不可思议的效果。如“子成龙,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我愿与他们共同托起你这轮太阳。”“我已为人母,我愿教你读懂父母的唠叨”“你的文章很漂亮,如果你的字也漂亮,定能锦上添花”……在这些包含真情、欣赏、赞美的评语中,教师们用提问式、商量式、鼓励式、建议式的语言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唤起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激情。

4.及时对作文教学进行反思

新课改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仍处于探索阶段。既然是探索,不可避免的会有暗礁,会有险滩,因此我们必须养成勤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在改进中不断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完善。反思什么呢?应该不断反思作文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反思作文教学中的学情反馈,整理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教学心得,日积月累,就会积聚起一笔可观的经验财富,对今后的作文教学受益无穷。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习作情感
选择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符合课程特点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