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格的培养
2019-01-31◆
◆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初级中学)
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心理学对于健全人格的相关特征有学术角度的定义,认为可以从五个维度来定义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全心理是否健康——性格(内外倾)、人格品质(善恶)、责任感、情绪稳定性、思维开放性。健全的人格应该具备爱心、忍耐力、宽容、乐观、自信、节制、守信、谦逊、责任感等优良品质。历史有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的巨大作用。古今中外优秀历史文化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生活智慧、社会风范,这些宝贵的财富对现实世界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着深远的影响。李大钊曾经所说:“欲得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正确的历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注意以人为本,对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进行深刻剖析,挖掘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融入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的认识,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至关重要。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历史上优秀人物的崇高人格、一言一行都能激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强大动力,中学历史教学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原材料,强化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一个人只有拥有爱心,他的存在才能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价值,所以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的道德体系中都将爱心作为道德的最高准则,它是道德思想的出发点,也是道德思想的最终归宿。“以爱”为核心,是对我国“仁爱”思想的继承。“仁爱”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它提倡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仁爱观念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立人之道”,是儒家道德的核心精神。而“爱人”则是孔子关于“仁”的道德原则的第一要义。按照孔子的说法,“仁者”的含义就是关心人、帮助人,以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最大快乐。”毛泽东在谈论到孔子的智仁勇思想时曾指出:“仁象现在说的‘亲爱团结’”(《毛泽东书信选集》)。他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也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中华民族这种道德传统和深厚博大的“爱”正是今天互帮互助、助人为乐和为维护社会利益、人民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源泉。在培育“爱心文化”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更要结合时代要求,以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来培育更完美的道德体系。现在的“爱心文化”以“爱”为核心,以“尊重、理解、关怀、热爱”为基本内容,发扬“自爱、自尊、自强”的精神,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为基本要求,以“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为自我道德责任感。个人有爱心,个人有希望;民族有爱心,民族有前途。
忍耐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意志力,也就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克服困难的能力。有时,也表现在对时机的耐心等待或延迟满足上。这方面素质较好的人面对困难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因而事业上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对这方面国外的一些专家曾经做过跟踪观察,结果发现在儿童时期表现出较强忍耐力的人,成年后生活及事业上的成功程度明显高于忍耐力较差的人,可见应充分注意对儿章的忍耐力的培养。《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韩信的胯下之辱,和当今社会上的某些莽撞青年比起来,自然显得十分懦弱。但君不见那些因一时不忿,以至于闯下大祸,最后锒铛入狱的人们,又几个不是懊悔不已的?相形之下,韩信的做法,非但没有令千百年后的人们瞧不起他,反而尽皆佩服他的气度。所以,忍耐有时不但不是一种懦弱,反而是一种勇敢——敢于面对羞辱,面对嘲讽,面对一切由外来环境而引起的内在负面情绪。一个人如果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学会忍耐这两个字,那就是人生中一笔极大的财富。任何的侮辱,在坚定信念的面前,都可以忍耐、承受,最后将其化为内在的力量——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次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
乐观是健全人格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它能使人更加从容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乐观可以使人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之一。成功属于乐观主义者。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毛泽东无论经历多么的困难曲折,都始终保持了乐观心态。如在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面对数十倍国民党军的围剿,先后写下了“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战地黄花分外香”“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横扫千军如卷席”等豪情诗句。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准备长征之际,毛泽东还是写下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诗句,表明诗人年龄虽然有所增长,但仍精力旺盛,革命意志并没有衰退的心胸。毛主席是伟人,伟人自然需要对国家、民族及乃至个人的前途命运保持乐观,如此才能带领人民战胜一切困难,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其实,对于每一个组织、团队,每一个普通人,都需要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因为,只有对前途充满信心,才有可能坚持向前,一步步向前迈进;只有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前进路上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才能相信“办法永远比困难多”,才能历经千百次失败也要再试一次,最后定能取得成功!
一个人由于受某些条件的限制可以不答应别人的某些要求,但一旦答应了就应该尽全力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才能立足于社会。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历史教育是接受和发扬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是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的教育。历史教育对个人而言,可以增进知识,促进思考,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对一个民族而言,可以增强民族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经世致用,服务于社会和国家。对人类文明而言,可以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培养拥有全球意识的“地球公民”;汲取前人的智慧与教训,造福人类。让我们担负起时代的使命,致力于将历史活学活用,让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感动、学会爱国,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求真求实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