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019-01-31◆
◆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实验小学)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特殊性和分歧性,能更好地去完善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对推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影响;更好地完善教师的职业理想、专业发展、教学风格的多种需求,同时也为教师提高素质提供机会;更好地完善学校整体发展、凸显特色、弘扬个性,让学校可以足够利用本校、本社区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多方面潜能,更全面实现了课程的社会职能性。
平阴县实验小学在逐步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了学校精神“我能行”,育人目标“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实现这一育人目标,学校实施了“我能行”核心素养教育,形成了校本励志文化,其核心要义为:自信,悦纳,品正。传承这一文化的载体,就是学校目前探索建立的、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一、核心素养校本化研究
核心素养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3个层面,6大素养,18个基点)为主要参考依据。校本课程设置,首先就是要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对实施对象进行认真分析,找准结合点与培养点,从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组织实施。一是组织研究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和文献资料,将之进行整理,梳理出与学校实际相适合的理论材料。二是研究组成员以此指导自己的课程研究和开发工作,同时指导学校课程整体体系的研究和构建。三是进行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目前,学校“我能行”校本课程由三部分组成,即校本化的国家课程,整合后的地方课程,自开发的校本课程。按功能和性质分类,将其分为语言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运动素养、生活素养五个大类。每类中,又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种类。在组织形式方面分为定班教学和选班教学。实行两级管理体制,一是班级课程管理,设基础班,由各班任课教师负责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学校审核后实施。二是校级课程管理,设提高班,由学校负责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任课教师在全体教职工中优中选优聘用。
二、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目标
1.努力完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味地接受,同时为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供时间和空间来探究。
2.努力寻求学生在亲历时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并让他们对初步的问题有个更好的探究且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研究的积极性。
3.努力完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学在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分享上有个更好的突破及成长。
4.努力完善学生学习活动的社会实践性,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对社会的意义和自我的价值有更深的理解。
三、校本课程核心素养的7大分类
1.艺术:钢琴、舞蹈、合唱、剪纸、版画、布贴、葫芦丝、书法、相声与小品、情景剧等。
2.文学:科普阅读、古诗诵读、儿童诗创作、书报编辑等。
3.体育:少儿武术、小足球、小篮球、乒乓球、田径队、健身操等。
4.益知:趣味数学、机器人、3D打印、象棋围棋等。
5.手工:科技制作、丝网花、泥塑、串珠、编织等。
6.生活:生活用品的使用、简单食物的制作、物品的存放、家务的简单处理、生活中的礼仪等。
7.主题活动:升旗仪式、小课题研究、雏鹰假日活动、跳蚤市场、主题班会、节日纪念等。
四、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组织
1.组织形式。一是以班级课程为主,开发“班级”校本课程;二是打破班级、年级界线,依据学生爱好、特长,开发“校级”校本课程。
2.活动时间。周三下午第一节课为必修课,在课程表上设置为:校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国学经典小达人”,学习内容围绕国学经典。学校开发了适应6~12周岁儿童心身发展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具体内容为:
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笠翁对韵》;四年级:《中华成语千句文》;五年级:《论语》;六年级:经典古诗词赏析。
第二节课和课外活动时间连起来,在课程表上设置为:一二年级为音体美拓展活动,三至六年级为综合实践活动。
五、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实施
1.组织教师学习方案。教师依据自身特长及爱好申报班级课程或校级课程。
2.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每学期开学初计划,计划中要合理安排每周活动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科学安排,合理配置。
3.学生选择申报。学校将本学年所开设校级科目及报名要求下发到各个班级,供学生思考选择。学习周期为一学年。
六、核心素养校本课程考核
学校在每学期结束时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教学年度考核成绩。教学考核内容分为:计划备课、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四个部分。计划和备课(20%)、活动过程(30%)、展示及评比(40%)、期末总结(10%)。
七、核心素养校本课程效果
校本课程实施几年来,让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得到了更大的拓展,发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全面,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得以加强。个性化的校本课程这一平台,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地生根。
一、二年级以美术拓展类课程为主,有诗配画、纸盘画、彩绳飞扬等。学生在动手画一画、动口说一说中,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审美情趣自然彰显。三年级至六年级的课程多为跨学科综合性课程。有抒写多姿七巧、魅力扎染、机器人、绳艺、画写童真、趣味数学、阅读、青铜浮雕、象棋等。语文、数学、美术等多门学科教学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学习,多种学科的涉猎及整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批判性思维得到了提升。
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更自信在积极参与中形成自我认同;能更好地增强学生有意识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更有助于掌握一项技能,形成一种好习惯;更有助于增强学生责任感,认识到交流、合作、分享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为学生的自由发展留足了空间,直观可感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