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读书,是我的错?
2019-01-31萌芽研究所BUD
文/ 萌芽研究所BUD
“我没时间坐下来跟孩子读书,每天都太忙了。”
“孩子连两分钟都坐不住,我怎么样才可以让他安静下来听我读书啊。”
“我家两个孩子,相差三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给他们读书了,想看的都不一样。”
“孩子总是要抢走正在读的绘本,翻页速度像开飞机一样快。”
周末回了一趟老家,做了一个“高质量陪伴,教你如何读懂孩子”的分享会,有大概100个家庭参加了活动。结束后有一些家庭来咨询我,问了好多问题,其中有一部分便是关于阅读方面的。
孩子读写阅读的培养,也是我非常重视的。回溯这5年多的亲子陪伴时间,亲子阅读是我一直都很坚持的,因为我也一直认可这一个理念,享受阅读的过程,可以帮助孩子持续地保持对学习、成长的渴望和热情。
周末收到的讲座提问,也让我产生了很多思考,有些疑问看起来都是每个孩子单独的情况,但是却系统反映了一些共性疑问,所以想了想,还是要写篇文章跟大家好好聊聊,希望可以跟大家谈谈我对于阅读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孩子因什么而阅读?
现在这个年代,提到阅读,我们都知道很重要。但是如果问深一句,那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可能就只能停留在这点:阅读是孩子学业和教育的基础,要想成绩好,阅读能力必不可少。
但是这不是阅读的本质。如果孩子能够发自内心地为快乐而阅读,才是让孩子未来取得学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对于每一个学龄前父母来说,如何能够帮助孩子爱上阅读,才是我们在0~6岁孩子培养期最关键的目标。
前段时间听朋友抱怨过,自己家8、9岁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于是带孩子去新华书店看书,但是孩子什么书都不愿意看、不愿意买,在家里连学校里安排的阅读任务都做不完,挤牙膏一样磨磨蹭蹭,所以她问我,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自觉去读书。
我了解了一下朋友的情况,却发现朋友家里几乎不买书,孩子都已经8、9岁了,但是出生后囤起来的书,竟还没有一条手臂长。我很好奇地问,为什么不给孩子买书呢,朋友告诉我,“他都不喜欢看书,我买来有什么用?如果他喜欢看书,我砸锅卖铁都会给他买书。”
我当时跟朋友说,真的不要想当然,认为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以此作为理由,不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很多时候,为什么那么多小学生不想阅读、不能好好学习、不愿意自觉学习,恰恰是因为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中,孩子从来都没有把阅读与快乐联系起来。
明明是家里没有给到孩子足够丰富的阅读环境,从来没有触手可及的书本,没有有效互动的讨论氛围,孩子又怎么会有更大的机会去爱上阅读呢?如果我们在学龄前培养的重点,能够放在让孩子获得阅读的快乐上,帮助孩子逐渐开始爱上阅读,我们才不至于本末倒置。
其实,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甚至可以什么技巧都先放一边,什么方法都先忘记,只要牢记这一点:我希望孩子不管处在哪种情况下,都可以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有了这个初心和念想,加上一点点技巧,快乐阅读一定不成问题。
想跟大家分享两点我与孩子们阅读的体会,概括来说,就是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走近阅读的世界,以及在过程中帮助孩子连点成线,聚线成面。
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读两页纸
如果你问我,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读书?答案当然是越早越好,不管是出生后的头几个星期,甚至孕期,当你拿起书本的那一刻,一切都是最好的开始。
对于低幼的孩子来说,建立阅读习惯的确会有些困难,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如果我们能够持续保持这个节奏,让孩子从小意识到这个阅读的纽带,一旦它牢牢根植在家庭中的时候,他就会带给孩子无比的喜悦、平静和持续很久的共同兴趣爱好。
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给孩子读读书,哪怕两页纸也可以的。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唱唱童谣,换尿布的时候可以讲讲故事,抱着他们的时候可以翻一本绘本,去外面踏青了回来是不是也可以看一本科普读物?即便每天只有10分钟可以跟孩子相处,把那个时间留给读书。
如果孩子表现出享受其中的样子,我们可能会很开心并且受到鼓励,但是如果孩子并不那么听话,比如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家小宝就是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受控制”:抢书过去快速翻页、反复只想听一本书、坐不住、想看的内容跟哥哥不一样所以抗议……
情况可能会让我们挫败,但是最关键的并不是我们如何“纠正”孩子的表现,而是我们是否还愿意,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坚持,抓紧一切机会给孩子读书。
我当时不管小宝喜不喜欢看书,有空就拿一本书在他面前晃悠,“来吧,来吧,我们来看一本书。”“哇,这本书里讲的,也是你很喜欢的小象呢,你要不要看看里面说了什么呢?”哪怕他每次只看5分钟就走了,但是一天里可以有无数个5分钟让我堆起来凑,很多时候读什么实际上并不是让孩子产生兴趣的理由,而是我们的表现:
我们是否会眼神发光地邀请孩子进入阅读的世界,我们是否会享受阅读的过程,是否愿意不管如何,都让孩子听到我们读书的声音、唱童谣的喜悦、以及讨论故事时的认真……这种舒适和安全感,都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中,这才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关键。
听说读写从来都不分家
很多人会问我顺序,到底要不要让孩子认字,不是说学龄前“听”重过“看”吗,“听说读写”到底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呢?我的答案是,这些顺序一点都不重要,“听说读写”,从来都不分家。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每一次的亲子阅读中,把“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这便是最好的引导策略了。
其实很多时候,学龄前的孩子就已经能够读和写了,但是他们的读写方式和成年人不一样。所以现实中,我们经常出现用成人对于书写、阅读的标准去评价孩子的读写能力,也根本察觉不出来,孩子是在进行读写活动,最终,反而错过了很多重要的早期读写能力信号。
我家大宝3岁的时候,曾经给我看过一幅作品,我拿到那幅作品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堆看不懂的线条。但是后来跟孩子一起“拆解”了这个图的意思后,我们却可以发现,孩子正努力告诉我们一些完整的故事,里面有房子、有船、有线条、有故事,还有大雪。
可能很少人会把一幅涂鸦作品和文字联系在一起,但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恰恰是在表达早期的读写作品。
我后来把孩子的早期读写能力信号,在“早期读写启蒙”课程里分享出来,也收到了很多妈妈观察到的孩子读写信号,比如这个妈妈就告诉我,她发现了孩子从来没有告诉她的读写语言。
是的,在我们成人视角里,可能很容易就被忽略的读写语言,其实也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在跟两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讨论很多阅读之外的东西,比如让孩子去注意看一些文字的有趣之处,“你看这本书是你喜欢的大象艾玛的故事,我们看看能否在书里找出更多的‘艾玛’这个词呢。”
再比如,我家孩子也经常做图文日记,写一句话描述自己,并且画一幅画来阐释这句话,让孩子从小可以感受到文字和图片之间的纽带关系,很多时候,也会增加孩子对文字的想象力,对图像的逻辑总结能力。
很多时候,成人能够跟着自己的好奇心,去提出一些简单的、好奇的问题,或者设计一些有趣的项目和活动,都可以帮助孩子连点成线,聚线成面。这些互动的过程,都会帮助孩子把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成为他们在阅读上的关键联结。
我们小时候的学习,很多时候是一种教条化的教学方式。我们学习,是为了考试、为了学业、为了成人心中的功利性目的,但是能够让一个人坚持爱上学习的,往往都是我们发自内心的那份热爱。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看书,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喜欢看书,可我脑海中浮现出来的,能够留下记忆的情景,不外乎就是哥哥喜欢给我买书,让我到处都可以找到有趣的书;妈妈喜欢跟我讲故事,小时候天南地北、武侠小说,都是妈妈跟我分享的“大八卦”;老师喜欢看我的作文,无论写的好不好,老师都会告诉我,她从我的文章里又获得了什么样新的认识。
这些所有积累起来的正向的鼓励,当事人可能都已经完全忘记了,但是对我来说,却是受益一生的潜移默化。
很多时候啊,我们可能往往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给孩子种下了一颗种子,但是正因为我们可能老了之后会忘记,我们才更需要现在提高自己的意识,让自己不管下意识或者无意识做什么的时候,这颗种子都是积极的、正向的,并且真的能够帮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成长。